两重天地第七讲 ④ (中)《丹道法诀十二讲》
编者按:胡孚琛教授,男,1945年12月生于河北省吴桥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道家与道教文化,现从事中国哲学研究。1980年,胡孚琛教授接受钱学森院士关于调研佛、道二教的修持法诀,为人体科学作贡献的嘱托,破涉江湖、遍际山林、亲赴康藏、出入禅密,历时30年。终于完成了丹道、禅宗、密宗的调研任务,于2009年9月将80万字的《丹道法决十二讲》(三卷书)交到钱老手上。转载此文,仅供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丹道法诀十二讲》
两重天地第七讲 ④ (中)
3、灵子和灵子场
宇宙的三大要素是信息、能量和物质。宇宙由虚无空灵的道化生而来,先有信息,继而化生出能量,再化生出物质,由先天变后天,由虚变实,形成万物纷纭的大千世界。信息是宇宙以选择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有序和无序、方向性与合目的性。能量是宇宙以波动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运动和静止、间断和连续之间的区别。物质是宇宙以粒子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部分和整体、个别和一般之间的区别。能量的基本单元是“量子”,信息的基本单元是“灵子”,灵子是信息的载体,灵子论是比量子论更深层次的理论,由此打破了无机界、有机界、生命和心灵的界限,沟通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以及形而上的道世界和形而下的器世界。灵子和灵子场具有以下特征:
(1)灵子没有实体性,它可以交通先天隐序的“虚无界”和后天显序的“实有界”,出“有”入“无”,来往“色”、“空”,是一种“主观”和“客观”共同的“存在”。灵子场具有连续性、选择性、无限性和遍在性。
(2)灵子对能量(量子)、物质(基本粒子)具有极强的亲合性,灵子场可以和其他物理场叠加。
(3)灵子场是标量场,其运动的速度没有上限。
(4)灵子场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区别,尚处于时空合一和相互转化的状态。它可以在无穷维时空中自由传播不会衰减,灵子的涡旋波不受时空的限制。
(5)灵子具有自主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能力。
(6)灵子可以不断耦合与结构化,以提高灵子场的“灵性”,并能和能量、物质耦合提高结构化的层次。灵子场结构化、有序化的层次越高,其“灵性”则越高,直到结构化为“意识场”(field of conciousness)。
(7)灵子场是宇宙的基本场,是宇宙创生的起始点。灵子场可通过叠加由“标量场”化生出“矢量场”,其它物理场皆由灵子场衍生而来。灵子场虽可和其它物理场叠加,但在宇宙演化的全过程中是永存的。
(8)灵子场包括其结构化的意识场具有“色、受、想、行、识”五大生命功能,是宇宙创造性、生化性、选择性、尝试性、合目的性的总根源。
4、意识场和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当灵子场和物质、能量耦合时,形成空间的有序位置,称作束缚信息;而形成时间的波动序列,称作自由信息。宇宙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机物、有机物、植物到动物的进化序列,都是由于灵子场的存在。束缚信息一般属于系统的结构,自由信息一般表现为系统的功能。在有机大分子中,当灵子场和物质、能量耦合的结构达到某一“阀阈”,即其有机大分子有序排列到某一临界值,其信息密度积累到某种程度,“生命”便产生了。蛋白质生命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形式,但灵子场的叠加和组织化、结构化及信息密度达到临界值,却应当是各种不同模式的宇宙文明中生命的共性。生命的载体是“气”,这是一种极为精细有序的能量结构。结构是系统组分的秩序,功能是系统过程的秩序。“气”是能量流和灵子场的叠加状态,它具有波动性,载有生命信息,即是一种有灵性的波动能。生命和意识是进化的产物,是躯体和人脑功能的反映。生命的结构要经历漫长的演化,而其功能却进化较快。结构和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生命和心灵的初始形态是“反映”,即接收、存储、输出信息的功能,每个神经元、细胞乃至复杂大分子皆可作为“反映”的单元。这就像亿万个蚂蚁或蜜蜂集合在一起构建蚁丘或蜂巢,或者亿万个逻辑单元组装成一台电脑一样,亿万个神经元也能通过触突之间的化学递质交换信息形成自主意识。细胞组合到一起达到某一“阀阈”就会“突现”为生命,神经元组合到一起达到某一“阀阈”就会“突现”为意识。每个细胞和神经元实际上都是真空振荡器,前者产生“生命波”(“气”),后者产生“意识波”(“神”)。灵子场本身是由真空振荡产生的,灵子场的叠加则可以组织化、结构化为“意识场”,其“灵性”不断提高,心灵就产生了。
在宇宙和生命未产生之前,没有时空和空间,没有物质和能量,只有永存的和无限的道,其“虚、无、空”的本体展现为无限的自然真空,其“灵、明、觉”的性质展现为自性(灵明性体)的“寂光境界”,其“生、化、现”的作用展现为真空振荡。真空振荡既造成灵子场的叠加和结构化,又激发出零点能和零点粒子,并由于灵子的亲合性相互耦合而产生“生命波”和“意识波”。生命波耦合有生命能量,是一种孤立波。孤立波不像电磁波那样此起彼伏的多头波,而是只有一个头,亦称独头波。意识波一般只传递信息,不传递能量。意识既有波动性,必然会有场的特征。当两个意识场高度有序且传播速率相应时,则存在交换心灵信息的可能。意识波如果和生命能量(气)相耦合,就会存在物质的质碍性。唯识学认为有识则有质碍,则有生死,高度入静至意识的真空零点状态,才可明心见性。物理学研究地、水、火、风等色法,唯识学研究受、想、行、识等心法,但精细的色法会逼近心法,在零点区域,色法和心法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能量、信息在零点的真空振荡中是统一的。信息、物质、能量在真空状态下不但可以相互转化,而且意识场在向外发射时也可以被相应频率的实体接收到。意识场的传播速度不受光速的限制,且其速率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区间,意识场中不同意识波在传播速率区间的位置依其灵子场耦合与叠加的程度而异,也就是说依其灵性的高低而异。
意识系统是各层次的智能生命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灵子场不断叠加乃至耦合生命能(气),从而演化出意识的多层次结构。有进化就必然能遗传,在生命和意识的进化中有“物质信息的种子”,由之复制细胞和人体以延续种族的生命;还有“意识信息的种子”,即所谓“种子识”,其逐渐积累的信息库作为编码程序被贮存下来,承担思想模式和业力的遗传。由灵子场的真空振荡逐渐叠加、耦合、组织化为意识场,受外界信息激发产生“第一念”,最后演化出唯识学的八重意识结构。
意识结构的第一个层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通称“前五识”。前五识通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感知色、声、香、味、触“五尘”,形成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功能,用以了别外部环境的信息,由此产生感性思维的功能。首先是眼识通过眼根感知色尘,整个意识结构就是由眼识逐步延伸和进化而来。
意识结构的第二个层次是“意识”,亦称“第六识”。第六识感知“色法”(外境)而产生形象思维,感知“心法”(事理)而产生逻辑思维,二者皆属于人的理性思维层次。眼、耳、鼻、舌、身、意统称“前六识”,其功能是对法尘(认识对象)的了别作用,故亦统称为“了别识”。
意识结构的第三个层次是第七“末那识”,“末那( anas)”意为“思量”,故亦名“思量识”。第七识执著于“内自我”念念相续地进行思量活动,故又名“执识”,乃是第六“意识”的深层底座,故称之为“意根”,它执法尘而产生意识。这样,意识为表层的“常意识”,思量识为深层的“潜意识”,故第七思量识是“我执”和“法执”的根本,是脑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意识结构的第四个层次是第八阿赖耶(Alaya)识,意译为“藏识”。“藏识”的功能是储藏意识的遗传信息密码(种子),故又名“异熟识”、“种子识”,即历劫以来习气熏染种子的异熟果贮存的信息库。第八识位于人类心灵的最底层,不仅有贮藏种子的作用,而且有统摄诸识的作用,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心体”、“心王”,相当于人的“本我”,包含有漏、无漏、净、染诸法的种子,是有为法和无为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前六识的意识功能模式通过第七识传递到第八识中贮存,作为心灵密码的种子进行遗传,是“去后来先作主公”的生死流转的主体。第八识又分为“染分”和“净分”,其“染分”包含有我执、我见的有漏种子,“净分”则包含无我执、我见的无漏种子。有漏种子即有质碍,有成、住、坏、空的生灭之漏,不利于开显大智;无漏种子则无质碍,无成、住、坏、空的生灭之漏,有利于开显大智。第八藏识包含前六识认识事物所必需的有漏、无漏种子,具有能藏、所藏、执藏的功能,又能因时、因地、因事、因物变异所藏的种子。第八识之功能为“心王”,其后续效应为“心所”,其“心王”的功能又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自证分”为第八识染分和第七识的联合作用,“证自证分”为第八识净分。以第八识的“染分”为所依,以第八识的“见分”为所缘,即可生起第七识,故第八识比第七识更为根本。第八识之净分被其染分控制,难以明心见性;仅有其染分彻底转化,灵明性体的真空境界才能开显出来。第八识的“净分”又名阿摩罗(Amla)识,意为“无垢识”,即藏识中的“无漏种子”,佛陀谓之“真如实相”,丹家称为“灵明性体”。灵明性体即人的“真我”,是作为宇宙万法之原初终极实体的“真一”,是零点的真空纯净态。
人之前六识和六根密切相关,如果人的大脑、五官、四肢、五脏、六腑失去功能,则前六识必然消失。人之第八识消失,则会成为植物人,虽有六根亦不起作用。人之前五识,大约和人之大脑的横向结构有关,而第六识则定位于大脑的纵向深层结构。至于第七识和第八识,则可能属于脑神经元的真空结构。意识的功能,一是可以认知可见光的物理世界(色法);二是可以认知不可见光的暗世界(心法);三是可以认知意识波的世界(灵界)。
附:《丹道法诀十二讲》 【上 卷】 目 录
引 言
三家四派第一讲(上)(下)
理事兼备第二讲
第一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二节 形、气、神三层次功法要点
净化身心第三讲(上)(下)
附录:丹道之防危虑险(上)(中)(下)
补亏正法第四讲(上)(下)
辟谷胎息第五讲
第一节 辟谷简论
第二节 胎息概说
行功语要第六讲
第一节 丹道行功的姿势
第二节 建筑心灵堤防
第三节 虚寂恒诚及“忘”字诀
第四节 丹道之火候
第五节 修阴神功法
两重天地第七讲
第一节 大同世界的道德社会
第二节 什么是道
第三节 道的宇宙论
第四节 两重天地的发现
第五节 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上)(中)(下)
第六节 “两重天地”理论在丹道学中的应用
双修漫谈第八讲
第一节 双修功法的秘密
第二节 闭固之法
第三节 男女相恋之真谛
第四节 肉体返还之功
开悟禅定第九讲
第一节 禅法略论
第二节 何谓开悟
第三节 何谓禅定
第四节 入定的证量
第五节 开发灵性思维
第六节 自己作得了主
究竟境界第十讲
第一节 丹道的究竟义
第二节 内丹学的根本修持法诀
第三节 丹道秘传的方便法门
第四节 真人的境界
第五节 有关丹道生活化的法诀
第六节 新道学文化是当今世界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