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法里德(8)(9)(10)(11)《灵泉》
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
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98周年!
❈
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作品
巴巴·法里德(8)(9)(10)(11)《灵泉》
*
巴巴·法里德(8)
Why Criticize Others?
O Farid, if you are wise,
then speak not ill of others.
Look within yourself,
and you will find all evil there.
Baba Farid
为什么批判他人?
哦,法里德,如果你足够智慧
就不要说别人坏话
看进自己的内在
你会找到所有的罪恶
巴巴·法里德
如果我们诚实地审视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挑剔别人。这个令人难过的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在家里,我们会批评我们的亲人,或者说这个或那个人的坏话。工作中,我们总是对老板或同事吹毛求疵。全世界人都是这样。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些事情上。结果是我们从早到晚都在抱怨或挑剔别人。但是尽管我们一直在批评,却从未停下来看看自身的缺点。如果我们只看自己的过失和缺点,那么别人的过失和缺点就不足挂齿了。如果我们真正地检视自己,就会注意到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局限和失败。我们总是对周围的人吹毛求疵,却几乎觉察不到自己的失败。事实上,不是别人错了;反而是眼睛总盯着别人的错处的我们有问题。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映射。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巴巴·法里德在这首诗里告诉我们,我们用错误的角度来曲解生命。我们不仅没有反省,看到自身的错误,反而花时间去关注别人的错误,说别人的坏话。而自然法则是:你怎么想,就会变成怎样的人。如果我们总是想别人的缺点,那么自己又会获得什么品质呢?
我们嘴上说着要与上帝合一,但是我们又做了些什么来吸引挚爱的关注呢?早上一起床,我们就为去见别人精心打扮。我们用很多粉和化妆品来去除脸上的瑕疵和斑点。我们愿意付出这么多的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张美丽的面孔,那么为了遇见上帝,那永恒的挚爱,又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呢?然而,我们甚至没有停下来看看自己的缺点,看看自己脸上的瑕疵和斑点。我们不曾关注过自己内在的缺点,没有为遇见永恒的挚爱做任何准备。传统印度教的神秘主义者把灵魂比作新娘,把上帝比作新郎。如果新娘想见新郎与他结合,她必须清除有损她容颜的瑕疵和斑点。
世界上有两个相对的品质:精微的和粗糙的。如果我们要往精细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足够智慧——在苏菲派术语里,智慧代表灵性上的智慧,是爱的同义词——那就必须净化自己的粗俗和物质。我们必须吸收与神圣相关的品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寻找到那个已经与上帝合一的人。如果我们想与造物主连接,渴望与挚爱结合,寻求回到永恒的家,并活在祂的极乐中,那我们就必须寻找一个在世明师。这样一位明师是所有神圣美德的宝库。如果我们接触到了这样一个完美的存在,他会创造出克服我们缺点的方法。他会建一座桥,从眼到眼,从心到心,从灵魂到灵魂。如果我们连起两个水库,水就会从高的水库流向低的水库。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了悟上帝的灵魂和我们之间建立了一个活的链条,祂高尚的品质自然就流向较低的品质的我们。藉由这个方法,我们吸收了神圣的品质从而开始摆脱自身的弱点。随着我们的缺点逐渐被神圣的美德所取代,我们自己也开始看不见周围人的瑕疵了。
巴巴·法里德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希望从物质领域转向灵性领域与造物主结合的话,就不应该想着别人的不是,谈论他人身上也许存在的消极品质。相反,我们必须学会清除掉我们自身的缺点。如果我们希望将巴巴·法里德的诗融入生活,那么最好采取内省的原则。为了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弱点,圣·给乐葩·辛格师父完善了自省日记。在这个科学的时代,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用来战胜普遍存在的弱点。它帮助我们系统性地评估自己在非暴力、诚实、贞洁、谦逊和无私服务方面的失败。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回顾我们的日常,日记就会变成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脸上的瑕疵和斑点。每一个伟人都会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进行自省。关于自省,每个圣人,每一位神秘主义者都有自己的技巧。每晚临睡前,都会停下来,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分析自己当天的行为,看看哪里做错了,哪些行为是将来应该避免的。因此,哈瓦·哈菲兹(Khwaja Hafiz)在身边放一个大陶罐,每当犯了错,他就扔块小石子进去。不出几天,陶罐就满了,看到这一点,他为自己所犯的错惊叹不已,开始比以往更努力地根除这些缺点。
幸运的是,圣·给乐葩·辛格·吉为人类提供了一份内省日记,我们可以借此克服这种看别人的错误而不是反思自己的倾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使我们能够学会把生活建立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语言和正确的行为上。如果我们有规律、准确地填写日记,我们就会放弃对别人妄加猜测的倾向。我们不会去关注别人的缺点,而是会关注那些困扰我们自身的缺点,然后就能一个个地克服它们。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悟上帝就不远了,因为正如圣·给乐葩·辛格·吉曾说的那样:“真正的问题不是找到上帝,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人不必去寻找上帝,因为上帝自己就是在寻找这样一个人。”
一旦我们开始如实地记录自省日记,我们的生活在短期内就能发生巨大改变。通往上帝的道路是爱所有的道路。圣人们告诫我们的即是至高至纯的真理。“哦,那纳克,修行纳姆的基础是你期望人人都得到幸福。”注意古鲁 那纳克并没有说只为穆斯林或印度教徒们祈祷,为自己的邻居或那些祝福我们的人祈祷。他为每一个人祈祷——为那些良善之人,也为那些试图伤害我们的人。如果我们实践这个真理,我们将在灵性道路上取得巨大的进步,并且可以避开沿途的各种陷阱。通过遵循这个简单的真理,眼前的道路会变得一马平川,直接将我们引向那无穷的神圣甘露。
巴巴·法里德(9)
Contentment
O Farid, content yourself with dry bread and water;
And do not let your mind tempt you on seeing another's buttered bread
——Baba Farid
知足
哦,法里德,要满足粗茶淡饭
不要让你的头脑贪图美味佳肴
——巴巴.法里德
知足是灵性生活的基础,巴巴·法里德用极其简单的语言提示我们注意知足的必要性,他告诉我们接受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如果我们只得到一片面包和白开水,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上帝的恩典来接受,如果我们能从知足中吸取教训,我们就能解决生活中90%的问题。我们的许多痛苦和苦难来自于我们不满足于上帝所赐给我们的。即使我们住在一个小房间里,我们也不应该抱怨,我们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们一个栖身之所,我们必须感谢祂给我们的一切,知足是生命中最好的礼物之一,我们应该欣然接受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一切,不应奢望超出我们诚实的劳动所得。我们应该用我们挣来的钱来满足我们的基本所需,如果还有剩余,就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无比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平静与安宁,我们每晚在安稳中睡去,在感恩中醒来,我们要在甜美的忆念上帝中工作一整天,要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也要花时间冥想。生活本该如此,事实却是,我们从不满足于我们所拥有的。我们可能有一个舒适的屋顶,但看着邻居的豪华住宅,我们羡慕他的住所;我们可能有一辆自行车可以骑着去上班,但看到邻居的车,我们也想拥有一辆;如果我们已经有了汽车,我们就会梦想拥有一架飞机。正如一位诗人所说:
这完全是上帝的安排,你没有发言权,
凡你所有的,都要感谢他,举手向祂祷告。
如果我们将我们面对的一切都视作上帝的礼物,那我们的生活将非常满足,不会去恶性竞争。如果我们不断去增加欲望,我们就会缺乏感恩,我们的内心也不会安宁,我们的贪婪与日俱增。圣人们曾说过,人类的贪婪不知道休止,除非进了坟墓。我们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我认识很多人,他们靠辛勤劳动过着俭朴的生活,但似乎总是快乐又满足,过着感恩上帝的生活,他们有规律地冥想,当他们到道场会做很多无私服务,他们每晚都会睡得很安稳。我也认识一些有车有房的人,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总是想办法获得更多的财富,如果他们有国产车,他们想要进口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他们忘记了诚实谋生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说,我们的需求没有增加,只是我们想拥有更多财富的欲望在增,一旦踏上了这条路,人们很自然地会诉诸于腐败的手段来获取自己的欲望。如果一个人不能用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他就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起初,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我们走错了路。但是,我们的良心却渐渐地沉默了,人们到了一定程度,甚至不再意识到自己是不诚实的,他们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旦我们放弃诚实,我们就开始走上不诚实的道路,结果我们的整个生活变成了一种谎言。于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就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于是我们不再去寻求安宁和满足。所以,我们的许多富有的、官场的朋友都睡得不安稳,他们靠药物帮助入眠,他们紧张地无法真正地休息,他们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他们从来没有时间去想上帝,他们怎么可能有时间去无私地服务或修行呢?他们的生活方式摧毁了他们潜在的灵性。渐渐地,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穷人的不幸和苦难了,正如伟大的乌尔都诗人米尔·达尔所说:“上帝创造人类,就是为了分担众生的痛苦, 祂从不缺少歌颂赞美祂的天使。”但是我说的这些人知道什么是慈悲么? 他们变得太自私,太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他们生活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从与他们接触的人身上榨取利益,剥削他人变成他们生活的目标。
以这种方式,我们误入歧途,从未意识到人生的真正目的。由于贪婪和自私,我们离上帝越来越远,巴巴.法里德的简单方式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根本真理。无论上帝给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学会接受感恩,我们必须诚实地生活,要知足,感谢上帝的恩典,我们应该尽可能多花时间甜美地忆念上帝。如果我们试图满足我们的欲望的需求,而不是加以限制和控制,我们将永远不会成功。原则上,一个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我们获得的越多,越是助长欲望。我们不应该觊觎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只得到一份干面包屑,我们就应该学会满足于它。如果上帝愿意给予我们更多,我们就应该学会与他人分享,过一种对所拥有的一切都抱有的感激之情的生活。如果我们得到越来越多,就无法避免与他人竞争,正是这种竞争导致了不诚实和腐败,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朋友中最富有的人,想要拥有最高的地位和最大的财富。是欲望的障碍覆盖了我们的感知,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模糊,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怎么能看到上帝呢?
我回想起我上六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我的父亲基尔帕·辛格·吉(Sant Kirpal Singh Ji)有一辆车,我们周日开车去了比亚斯(Beas)。那时天在下雨,汽车开到阿姆利则(Amritsar)附近时变得泥泞不堪,我父亲请附近的一个工人帮我们洗车。当时车看起来算蛮干净了,这时我父亲拿了一个卢比,把它给了那个人,我注意到车上还有一些泥,要求这位工人再洗干净一些,并说我们会再付给他一点。他把剩下的泥从车里擦干净,但没有接受额外的钱,他说:“我今天的钱够了,明天会有上帝照顾。”“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当我们“今天已经足够”,并相信“明天上帝会照顾”的话,我们就会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平静与满足。
哈兹拉特.尼桑木丁(Hazrat Nizamuddin )说,如果有人到他的门前,他会把自己拥有的食物给那个人,而他自己也会在剩下的时间里禁食。如果有人问他,他会说:“今天是特殊的‘上帝日’,上帝赐予我灵粮。”他在禁食的时候,仍在感谢上帝,在冥想中度过了一整天,如果我们能达到类似的程度,我们就会放弃欺骗和谎言,然后我们就会越来越少的自我,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增长的谦逊。如果我们相信上帝的恩赐和善良,那么我们的良心就会变得坚强而有活力。然后,我们将坚持以诚实的生活为生, 无论我们获得什么我们都接受,精神上都感到满足,我们必从贪婪和嫉妒中解脱出来,我们的生命将充满简单和对上帝的忆念。
一旦我们养成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学会了与他人分享。在锡克教中, 成员被要求将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社团;在穆斯林中,是捐出收入的四十分之一。在这里,有很多弟子尽管挣得很少,但他们自愿捐出十分之一的收入作为财务上的服务,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只给出上帝给予我们的一小部分。如果祂什么都不给我们,我们又怎么给得出呢?”
如果我们希望过上一种安宁满足的生活,一种渴望充满灵性生活,那就只有一个方式。我们必须诚实地生活,我们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应该去帮助其他人,哪里有谦卑和无私服务,哪里就有安宁和满足。
巴巴·法里德(10)
O Farid, I thought that I alone was subject to sorrow;
But when I climbed to a vantage point I found every home
filled with anguish,
and the whole world on fire!
——Baba Farid
哦,法里德,我以为我独自忧伤
可当我登高远望
我却看到家家户户都有烦恼
整个世界都处于水深火热
——巴巴.法里德
在这首对偶诗里,巴巴.法里德优美地揭露出生活的另一个事实。这世界的芸芸众生都认为自己比别人活得悲惨,事实上是,整个世界都陷入悲伤之中,如古鲁那纳克说,“只有专注于音流之中的人才是幸福的。”巴巴.法里德说:“起初,我以为我独自陷入悲伤,我以为我独自受困于疾病、贫困和不体面,我以为只有我体验到这些痛苦,而世界上的其他人的生活都幸福而富足。起初,我以为我的悲剧是独有的,但是透过一个在世明师的恩典,我的视角被扭转了,我看到了事实,我以为我独自误入歧途,我以为我只有我与上帝日渐远离,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深陷囹囵。现在我看到了,这世界的其他人也无一例外。”
从一个绝佳的视角,他可以看到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折磨,只要我们还认为我们独自受苦,在悲伤中,并且一直在想别人在拥有什么,想着他们发现了幸福的秘钥。但是一旦我们意识到,不幸是普遍的,我们就会去寻找一条解脱之道,我们会寻找一条永恒的至乐至福之路。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上帝拥有一切,他可以给我们想要的一切。”上帝几乎赐给我们一切,但有一样他不赐给我们,只因他保留一件事,我们的生命就在痛苦中度过,去寻求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他的话很简单,但却包含了许多真理。我们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通过拥有这个或拥有那个——一辆车、一所房子、一架飞机、一件又一件的奢侈品——我们将获得满足。我们认为,通过满足我们对物质的欲望,我们就能幸福,但是我们怎样才能从这些事情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呢? 只有接触到有意识的、永恒的、持久的东西,我们才能获得永恒的幸福。除非我们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除非我们去找一个引导我们超脱物质世界,接触到内在不朽的东西的人,否则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巴巴·法里德(11)
The bird of life is but a guest in the garden of the world.
The drum of departure has been
beating since dawn; Prepare yourself for the journey onward
——Baba Farid
鸟儿不过是这世界花园里的一个过客
离别的钟声已划破晨晓
请准备好你的下一段旅程
——巴巴.法里德
巴巴·法里德现在勾勒出生命的基本模式,他试图向我们传达一个真理: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古尔班尼》经典中说,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上的时候,呼吸是有节制的,是无法增加的,在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时间。莫卧儿国最后一位国王扎法说:
我的生命只有四天
两天迷失在祈祷中
另外两天在等待中。
听说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施予者,我们就去到他那里,并被赐下这个生命。但这个生命原来不过是一个四天的梦。扎法尔说,两天的时间都浪费在为他所要的祈祷上,另外两天的时间都浪费在等待祈祷之事的实现上。生命是如此短暂,我们都还没有实现梦想就匆匆过去了。扎法尔说地千真万确,所有的圣人都强调生命是一种幻觉,无论你想做什么,马上去做,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因为生命稍纵即逝。
这肉身是虚幻的根本原因。当我们把自己和肉体等同起来时,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所我们租借的房子,我们认为我们就是房子本身,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幻觉的力量,我们竟分不清房客和房屋! 赐给我们的肉身只是暂时的使用,我们却相信这是永远属于我们的。智者总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提醒我们,我们的生命只是一个泡沫,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破呢? 它建立在并不是稳定平衡的五元素基础上,这五种元素随时可能分解,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只有永远地踏上归向上帝的道路。从太古时代起,灵魂就与它的创造主分离,永远朝向祂旅行。死亡是什么? 苏菲派圣人说,这是我们给灵魂漫长旅程的两个阶段之间的“间歇”起的名字。
巴巴·法里德用花园里日间夜间的景象来描述尘世生活的真相。他把我们的肉身的存在比作黑夜,把这种存在的结束比作黎明的来临。当黑夜结束时,我们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他把这个世界比作一个充满快乐的花园,这是一个吸引我们的地方。在这园子里,我们的灵魂像一只小鸟,一会儿飞向这边,一会儿又飞向那边,像这只小鸟一样,我们也忘记了前面的目标,我们从一根树枝飞到另一根树枝,去啄一个又一个的水果,尝试这个又尝试那个,在这个梦幻迷人花园中浪费了一整晚。我们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在这里只是一个短暂的逗留,必须为未来的旅程做好准备。正因为如此,圣·基帕尔·辛格常说: “那些学会充分利用夜晚的人,拯救了他们自己的生命,那些浪费掉夜晚的人失去了一切。” 只有几个小时, 巴巴.法里德告诫我们要充分利用属于我们的夜晚。
巴巴·法里德提醒我们,我们不能迷失在世界花园的吸引中,我们不过是这里的一只候鸟,我们必须为黑夜结束后即将开始的旅程做好准备,我们迷失在这个世界的吸引力,以至于我们完全忘记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目标。当我们继续迷失在感官世界的时候,预示着明天到来的鼓声已经敲响,我们不得不再次出发——踏上我们没有准备好的旅程。我们确实迷失在这个世界和各种关系中,我们忘记了创造我们的上帝,只有当生命结束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才会突然意识到真相。正如卡比尔所说:“只有当死神拿着他的铁棍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会觉醒。”
一般只有当我们面对死亡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是如何在徒劳的追求中浪费生命的。圣·基帕尔·辛格曾经讲过一个无神论老师的故事,他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上帝无处可寻(God is nowhere)”。
当他快要死的时候,一个孩子走进房间,开始大声地念那牌子,孩子结结巴巴地念着:“上帝就在这儿(God is now here)”。垂死的人说:“是的,我的孩子,上帝在这里。” 直到死亡的那一刻,他才意识到上帝的存在,但为时已晚。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要回到上帝那里去,但是我们却浪费了大部分的资源,我们没有回程,我们迷失在无常的感官世界里,而不是寻求永恒的生命,这确实是我们所经历的巨大幻觉,我们把上帝赐给我们的宝贵礼物浪费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解开生死的奥秘,我们可以通过去找一位已了悟这个奥秘的灵性导师来做到这一点,找到这样一位圣人后,我们必须发展出爱和奉献,并根据他的教导重塑我们的生命。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超越物质身体,穿越星星、月亮和太阳的内部领域,越过更高的领域,并最终与上帝融合。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