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概说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佛教建筑概说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其领域涉及建筑、工艺美术、绘画、雕塑、音乐、天文等,给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增添了极丰富的内容。尤以各类浮雕、砖雕、铜铸及泥塑、壁画最为精彩,在大小寺庙中无处不在。为了宣扬佛教的博大精深,也为给僧人们的生活增添些情趣,古代艺术家们在庙宇的艺术塑造方面真是费尽心机。大到整个庙宇的布局,小到抱鼓石、栏板、柱头、墙面的花饰,无不精雕细刻。用“雕栏玉砌”四个字形容,真是贴切得很。在本书中我仅仅罗列了一小部分,仅供参考。这一主题如果尽情发挥,足够写一大本书的,这里咱们只能遗憾地蜻蜓点水啦(见彩图“石牌坊”到彩图“铜香炉”)。
佛寺是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早先,天竺的佛教不拜偶像,因此没有供佛的地点。它们的佛教建筑主要是坟、佛祖塔和石窟3种。坟,印度叫萃堵波,是一种倒扣的半球形建筑物,上面还拔出一个尖;石窟是僧侣们在深山修行时依山凿建的三合院式的住宅;佛祖塔是一种锥状的高耸构筑物,里面供着佛祖舍利。这三种建筑形式后来都传到了中国。
萃堵波到了中国,有一部分一直保留着印度味,只不过比例变了, 肚子缩小而顶尖变大了,像北海的白塔和妙应寺的白塔。
印度佛塔除了供奉佛祖的舍利子外,还有一种塔是有道高僧的坟冢。这种建筑形式传到中国后,与我们原有的重楼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塔。
早期,中国的佛教徒们的膜拜中心仍如印度一样是佛塔,如公元1056年所建应县木塔即在全寺的中心。后来觉得冲着没有舍利子的塔磕头有点儿没道理,渐渐转向了拜佛像,于是安放佛像的大殿代替塔成了佛寺的中心。这时的塔有的退居二线,建在中轴线末端后院里,如妙应寺白塔寺;也有的反倒放在最前面大门两边,如原悯忠寺;也有的完全把塔当成圆寂高僧的纪念碑而另设塔林,如潭柘寺。塔渐渐成了佛教的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建筑了。石窟也不再是僧侣们的住所,而成了石头大佛们的栖息地了。
除了从人家印度舶来的佛教建筑外,中国更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一种建筑物,即佛寺。因为印度传来的以上3种建筑物都没提供讲经的场所。原来,释迦牟尼最初创教时,没有固定的说法场所,一般都是在树林里找个凉快地方,连说的带听的全都席地盘腿而坐。这种说法场所在印度叫阿兰若,意思就是树林子。印度气候炎热,一年四季待在树林里也冻不着。可是到了中国,僧侣们就给冻的不得不进屋了。
第一批印度僧侣刚来到中国时,地方官员是在一个叫鸿卢寺的官府接待他们,以后“寺”这个词就成了佛教活动场所专用的了。后来,一些笃信佛教的富人们贡献出自己家现成的中式四合院,前房供佛,后院讲经。人们发现这种建筑布局挺适合佛教的教意和宗教仪式的,因此寺庙就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再者,早期在印度,人们膜拜的对象是舍利子,即佛牙。释迦牟尼圆寂时已是79岁高龄,就剩4个牙了。人家悉达多没有名利思想,不像有的人还没死就把自己打扮成佛了,他根本没料到自己的牙日后会成了神物,先前拔的或自行脱落的牙也就没留着。这下麻烦了,全世界的信徒们都抢着要那4颗宝贵的牙!中国有幸得到一个,可这一个牙哪儿够供的呀,大多数寺庙便干脆改以崇拜佛像为主。
在佛教里可供奉的佛像除了最重要的释迦牟尼本人外,粗略统计一下还有好几十个。要把他们全都放在屋子里,中式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一层一层的院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典型的佛寺平面布局一般都设一条中轴线,重要的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分列两旁。这些建筑物按功能可分防卫、供奉、修行三类。
属于第一类的有山门和天王殿两座建筑。除了当门用以外,它们还起着一种心理准备的作用。你看,在山门里一左一右站着哼哈二将,先给人一个下马威,叫你不敢嘻嘻哈哈的,必须得收起凡念一心向佛。
山门多用砖砌,下开1个或3个不大的门洞,以体现其坚不可摧。进了山门走不了几步,在天王殿里再吓唬你一回。这一次人数加倍,四大天王分列两旁,有持剑的,捏蛇的,打伞的,弹琵琶的。他们脚底下都踩着青鼻子绿脸的小鬼,你要是老老实实的,天王们就佑护于你,否则就对你不客气!
华严寺大雄宝殿
顺利地通过天王殿,就到了一个较大的院子,中间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大殿是大雄宝殿。殿里面端坐着佛祖如来等3尊大佛,左右分列十八罗汉。大雄宝殿两旁的偏殿或厢房往往被叫做弥勒殿、药师殿、观音殿、祖师堂(供达摩老祖)等等,用来供奉与这些名字相应的佛祖们。大殿和偏殿构成了第二类建筑-供奉类。
第三类建筑是修行类的,因其不对外,被放在后面的第三进院子里,有禅堂、念佛堂、水云堂等。僧人们在此聆听讲经、打坐修行。一般人进不到这里,除非你打算落发为僧。
最后面的一进院子一般是藏经楼。作为中轴线上建筑群的结束,藏经楼往往建成两层楼房。
佛教一般要求出家人从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定居于一个寺院,不得随意居住。因此寺庙中除去做法事的部分外,还要有很大的生活用房。这类房屋一般设在跨院,包括寝堂、茶堂(接待)、延寿堂(养老)、斋堂(进餐)、香积堂(厨房)以及浴室、库房等。另外, 大型寺院山门内还设有左钟右鼓二楼。晨敲钟暮擂鼓,除了报时,亦可营造一种庄重而宁静的气氛。所谓“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可见敲钟之必须。
本文摘录自《画说老北京古建筑:晨钟暮鼓》作者:张克群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