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局 | 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电视新闻拍摄手册》

2017-12-04 陈安庆 南方传媒书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17ntf5cg&width=500&height=375&auto=0

1

你知道吗?

当你满身疲惫想放弃的时候

当你心灰意冷的时候

当你孤独无助的时候

……

……


这个世界上

有人在用心地呵护着你

有人在竭尽所能地帮助你

有人在偷偷地爱着你


没错那就是我们南方传媒书院!

有些记者每一天都拿着摄像机

但是却没有对此项工作产生热情


仇恨摄像机又重又沉

感觉自己似乎是扛着哑铃在训练


因此心中会产生很多不满

逼迫自己去工作,在内心也是一种煎熬


那么在这种状态下,时间长了势必会产生一种厌倦的感觉

但是还有些记者却不是这样,认为摄像机能够记录很多美好的瞬间

对摄像机和这份工作充满了爱意和热情,这种力量便非常伟大!


把现场采访当节日休假

把盒饭泡面当三餐主食。

不管多么苦、多么孤独

一定会有人愿意付出自己最珍贵的一切

和你相依为命地在一起!


电视新闻人,是一份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职业。


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有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不疲采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和捕捉鲜活的新闻,记录着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大小事。


今天南方传媒书院为全国百万新闻记者和三十万在读新闻学子,


奉上国内资深媒体人陈安庆教授撰写的《南方传媒书院电视新闻拍摄手册》,希望可以帮到你!

2

广播级摄像机


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各项技术指标最优、图像质量最好,适合各级电视台在演播室和现场制作的场合下使用;但是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重量重。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它们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演播室用摄像机、新闻采访(ENG)摄像机、现场节目制作(EFP)摄像机。近几年来,摄像机朝着高质量、固体化、小型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种广播用摄像机之间差距在逐渐缩小。


广播级摄像机有哪些呢?


标清的有SONY的DVW系列、DVCAM系列,松下的DVCPRO系列。

例如:DVW790、DVCPR 913、DSR615等等。


高清的有SONY的HDW系列、XDCAM系列,松下的P2高清系列


高清摄像机: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成像和输出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1080,信号格式符合GY/T 155—2000和GY/T 157—2000;


高清摄录一体机:成像和输出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1080,信号格式符合GY/T 155—2000和GY/T 157—2000,具有视音频和数据等记录功能。


手持摄像机的衰落以及微单、单电的崛起


其实你拿起一台索尼微单,就会发现从功能上看,你简直可以把它当一台摄像机。


索尼把摄像机功能全部下发到了微单,无论是A7S2、A7R2还是A6300。这样做当然会产生一个后果,那就是索尼微单抢自家摄像机的生意。


微单的用途更广!既能拍视频,又能拍照片;既适合家用,又能用于专业拍摄。索尼直接把利润低的手持机给平民、白菜化了。


例如: PDW-539P、 PDW-700 、 PDW-680,以及松下的AJ-HPX3100MC


VR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摄像机,是国内唯一一台最顶级的VR摄像机。


这台广播级的VR摄像机价格超过200万元,可以输出清晰度高达6K的超高清晰影像。这台比大熊猫还稀缺的VR摄像机名为J2VR。

3

摄像机的组成

摄像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镜头系统  ●主机(摄像单元和录像单元)

●寻像器      ●电源     ●话筒    ●通话系统


主机(机身)

1、摄像器件:作用是将景物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1)摄像器件:摄像管、电荷耦合器件(CCD)

CCD芯片的像素数量决定了它的清晰度和灵敏度。

(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

 预放电路、数字化处理单元、白平衡电路(WB)


白平衡电路作用:保证摄像机所摄图像彩色还原正确。


调整方法:用白色作为拍摄基准,分别调整三个基色放大电路的放大量,使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电压相同,电视荧屏上重现出正确的白色。实际应用时,使用自动白平衡调整。


寻像器(用于取景)


●录制指示(REC) ●暂停指示(PAUSE) 

●白平衡指示(WB)●录像机告警

●低照度告警(LOWLIGHT或是LL)

●电池告警(BATT)●增益指示(GAIN)

●演播指示(TALLY)


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性能

1、灵敏度         2、信噪比

3、清晰度(分解力) 4、最低照度   

5、几何失真

4

摄像机的调整和使用


(1)预调

        ① 对照摄像机使用说明书观察各开关和旋钮的位置,了解其功能。

       ② 接通摄像机电源,几秒钟后寻像器将点亮,顺时针调整寻像器亮度旋钮。

       ③  把色温滤色片调到“0”以外的位置。(数码机自动调整)

       ④ 打开镜头盖,使摄像机对准合适的目标,把CAMERA/VCR置于“CAMERA" (摄像机)位置。


(3)光圈的调整

① 自动调整。在环境照度差别不是很大时,使用自动光圈可以保证稳定合适的输出电平。

当光圈开关置于“自动”时,自动光圈即可起作用。

②  手工调整。为了产生特殊效果或在亮背景前拍摄较暗的物体时,用手动调整光圈效果更好。光圈开关置于手动时,即可进行手动光圈调整。


(4)拍摄

 上述调整完成后,便可以进行拍摄。把摄像机对准目标物,进行变焦、聚焦的调整以取得合适的图像。按下录像开关便开始摄像,再按一次便停止摄像。摄像过程中要注意稳、匀、正的原则,并正确运用静、推、拉、摇、跟、移等技巧。

5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拍摄过程应注意事项:


1、少用推拉摇移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原因是:(1)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2)为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3)使新闻节奏明快。


少用推拉摇移,并不是不用,而是要用的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2、镜头要成龙配套


电视镜头是电视新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构成一条完整新闻的“零部件”,必须在前期采访拍摄中拍全拍好。


镜头要成龙配套共有三层涵义


a、镜头内涵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


b、镜头景别要成龙配套。


c、镜头拍摄角度要成龙配套。


3、突出特征,角度常新


角度,是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夹角。拍摄角度的变化影响到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及S70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不同的拍摄角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能表达不同的情绪及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同关系。角度具有鲜明的个性,它能够强调、突出、夸张某个事物的表现,也能减弱某个事物的表现。


4、刻意追求真、善、美


       电视新闻责无旁贷地要以精心拍摄的每一幅画面去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电视新闻的拍摄把那些不宜在屏幕上表现的东西运用各种拍摄技巧把它们规避掉。那么,留下来的当然都是能反映真、善、美的事物了。


5、画龙点睛抓细节


电视新闻拍摄要精心捕捉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和听觉细节,以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该条新闻在观众记忆中历久弥新。


6、善于挑、等、抢


挑、等、抢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基本功。前期采访拍摄中,必须根据新闻主题及人物、事物的特点,把那些最能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及事物特色的关键画面在磁带上“定格”。为此必须练就一身挑、等、抢的过硬功夫。


a、挑。就是有所选择,把那些最具视觉感染力的场面抓下来,舍弃可有可无的冗余场面。


b、等。要有等待的耐心,坐不住的记者,无法捕捉到那些在平静中爆发的精彩瞬间。


c、抢。当等待已久或突然出现的巨大变动在面前出现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捕捉下来,便瞬间变为永恒,不然就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失职。

6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


从拍摄的角度看,电视新闻可分为两大类:录像报道、现场报道。


录像报道之采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记者不出镜头。其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是画面和解说词,而画面又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构成的。


镜头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性镜头,一部分是中心镜头。


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


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拍摄时要注意:


1、抓重点。既要抓住关键的新闻场面和主要的新闻人物。

2、抓全面。拍摄时不要遗漏相关的镜头,避免后期补拍。

3、抓细节。镜头要特别反映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感情变化的细节。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出镜,在新闻现场采访和播报新闻。


现场报道和录像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加进了记者的形象。现场报道的开头是记者的独白,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导语。


在现场报道中,一般都有记者的镜头前采访,在拍摄镜头前采访时,首先需要一个交待性镜头,这个镜头要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


如果是新闻专访,交待性镜头多半是从记者和采访对象两人的侧面拍摄,采用全景或远景。


在现场报道中,因为记者以在开头的独白中露过面,他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待性镜头一般拍成越肩镜头。拍摄越肩镜头时,要摄像机处于记者的背后,拍下采访对象正面镜头和记者头部与肩部的一部分。


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较长时,就要用采访对象单独的中近景或特写镜头。


为了后期编辑的需要,还要拍摄一些记者的镜头,一种是“倾听镜头”,这种镜头在编辑时用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表明记者的态度。在拍摄时,把摄像机放在采访对象后面让记者面对摄像机镜头。


另一种镜头叫“反向提问镜头”,是记者提问的镜头,也是采用从采访对象后面拍摄的方法。


间隔镜头,用来在后期编辑中作为过渡镜头使用。一般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远景,以看不清口型为原则。

7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画面的方向性


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


“轴线”一般指被摄对象和被摄主体的“动作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怎样变化,都不允许发生“跳轴”现象。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四、现场拍摄


勤于积累、心中有数、及时抓拍。


拍摄介绍性镜头。介绍性镜头一般要交待新闻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拍摄中心镜头。中心镜头要着重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在拍摄中心镜头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抓细节和富有人情味的场面。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中心镜头应占绝对比例,大约70%以上。

8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同期声的录取


在电视新闻的拍摄过程中,声音的拾取与画面的拍摄同等重要。

让新闻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话,既自然,又比用解说显得真实可信。录取声音时注意:

1、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话筒功能、特性,话筒线、电池等)

2、话筒一直打开。(避免重要场面时因意外原因而无法录音)

3、用耳机进行监听。(注意效果)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按后期编辑的要求拍摄


电视新闻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编辑合成,而编辑工作如何进行又取决于前期素材的拍摄方式,因而,在前期拍摄中必须要根据后期编辑的要求拍摄镜头。

1、开机关机前的充分预留。

2、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


最灵活的转场镜头是人或物体的中性运动方向镜头。中性运动方向,是指主体运动由画面深处向正前方行进,或从画面正前方向纵深处行进。这种垂直线运动方向,除了主体大小的变化外,主体运动感并不强,不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横向运动主体,有强烈的运动感、方向感。

3、尽可能做好拍摄场记。


9

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1、稳。电视图像的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给人一种不安定感。所以为了保证画面的稳定,不论是固定镜头还是运动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必须保持摄像机身的相对稳定。为此应尽可能地利用三脚架。


在没有三脚架或无法利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利用手持、肩扛便携式摄像机进行拍摄时,一是要优先考虑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利用广角镜头稳定性强的特点来摄取稳定的画面。二是要注意持机技术,如能利用身旁的一些依靠物做为辅助支撑,就尽量利用。若边走边拍时,为减轻垂直震动,双膝应略为弯曲,脚与地面平行擦地移动。


2、清。 为保持画面清晰,首先应保证摄像机镜头清洁,然后要调焦准确。无论是拍摄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合适的焦距位置进行拍摄。拍摄变焦推镜头时也应先在长焦距时调好聚集,再回到广角,从广角开始推。应该牢记,在长焦状态下调焦是使用变焦镜头拍摄清晰图像的基本要素。


  当被摄体沿纵深运动时,为保持物体始终清晰,一是随着被摄物体的移动相应地不断调整镜头聚焦。二是按照加大景深的办法做一些调整,例如缩短焦距、加大物距、减小光圈等。三是采用跟摄,始终保持摄像机和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不变。


3、平。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如果这些线歪斜,就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在肩扛摄像机时,就应利用寻像器中的图像,诸如地平线、楼房的边缘、甚至是挺直站立的人物等生活中常见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件为参考,看其是否与寻像器荧光屏的过框相平行。但要注意寻像器本身显示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应是正确的。


4、准。  准是指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画面构图能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你所要阐述的内容。一般不允许在镜头固定后再修正,那会给观众含糊、不准确、不严格的印象,甚至搞不清楚画面要表达什么。


准还有一层意思是指摄像机要准确地重现被摄景物的真实色彩,也就是要求调好色温滤光镜和黑白平衡。


5、匀。匀是指摄像机在运动拍摄时速度要匀,以保证节奏的连续性。无论是推、拉、摇、移、跟,都可认为是对观众的某种流畅的心理诱导,若是运动过程不够流畅,速度不匀,忽快忽慢,就会产生不谐调感。起幅和落幅时的加速和减速也应缓慢、均匀。利用镜头上的电动变焦装置,带有阻尼特性的三脚架云台,以及走动平稳的移动车,都是保证匀速运动的有效手段,但关键还在于操作技术。


6、避免“拉风箱”、“刷墙”式的摄像机运动运用推拉镜头和摇摄技巧拍摄运动镜头时,一般不能连续反复地进行方向相反,中间又没有起幅和落幅的摄像机运动。


7、多录几秒


在拍摄每一个镜头之前都应当提前开启录像机,多录入5-10秒,以便于后期编辑。


8、录像机不宜长时间暂停


为了保护磁头和磁带,不应使录像机处于长时间暂停状态,目前许多录像机已经安上自动保护装置,暂停时间超过8分钟会自动使磁带松驰与磁头脱开。但我们还要注意,尽可能缩短暂停时间。


9、录前演练


拍摄运动镜头时,由于画面构图是变化的,较为复杂,为了保证能清晰、准确地表现内容,应当在正式录制前先用摄像机演练一两遍,直至熟悉掌握了运行速度、起落幅的位置、聚焦的时机、调整好自己的拍摄姿势,并且从寻像器上观察到满意的画面构图后再正式启动录像机开始录制。


10

拍摄三坐标:摄像机的拍摄位置由三方面决定 物距 高度 方向


工具/原料

摄像机

三脚架


方法/步骤


第一坐标:物距


物距:从摄像机到被摄体的距离。  


 在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的大小与拍摄范围的大小和景深的长短成正比关系:物距变大,拍摄范围便相应地变大 景深也变长;反之,物距缩小,拍摄的范围也随之缩小,景深也相应地缩短。    


一句话,摄像人员主要是通过拍摄距离   的选择来调整拍摄范围的大小。


第二坐标:高度


高度:从摄像机到地平面的距离。      


高度的变化带来了摄像机垂直方向(上下)角度的变化,并列产生三种不   同的视角:  1.平视角:摄像机高度等于被拍摄主体高度的一半时,摄像机镜头主轴线与地平面平行,形成平视角。


2.仰视角:摄像机高度低于被拍摄主体高度时,镜头向上抬起,形成仰视角。这种视角多用于拍摄纵向垂直物体,有夸大被拍摄体高度的作用。


3.俯视角:摄像机高度高于被拍摄主体高度时, 镜头向下俯。表现场景比较大的景物时,多用俯角。俯角有压缩物体高度使物体变矮的作用。也可使场景内的景物错落有致。


第三坐标:方向


方向:即摄像机镜头对着被摄体的哪一个方向。  


通常方向可形成三个: 


1.正面:有安稳、安谧的严肃感,有动势的物体不适用正面构图。 


2.侧面:能产生线条透视感,能形成纵深感和方向性,表现主体能力强。 


3.背面:这是一种在新闻拍摄或影视剧中制造悬念时使用的方向。容易给人一种强烈的参与感。容易形成现场的纪实效果。背面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易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坐标决定了景物成像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画面上的位置。摄像人员主要通过三坐标的选择达到自己的意图:突出什么、保留什么、抛弃什么。摄像人员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摄影方位和角度,使事物显得可爱、可憎、可笑或可怕。

11

电视新闻四种拍摄方式


 为了达到表现的目的,影视拍摄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四种不同的方式: 固定拍摄 运动拍摄 变焦拍摄 复合(综合)拍摄。


固定拍摄:


   在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的前提下拍摄的画面。是一种符合人的正常视觉的拍摄方式。


特点:1.被摄体中静止的景物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不变;(稳定)      


    2.被摄景物中移动着的物体在画面里所处的位置则是不断地在改变,甚至走出画面。(变化)


运动拍摄 :与固定拍摄相反,在一组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位,变动镜头光轴或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特点:拍摄的画面影像不断更换。分类:1.摇摄  2.移摄


变焦拍摄: 这种拍摄有时并入运动拍摄之中,有时可单列。使用摄像机上变焦距镜头位置或调整焦距位置,造成景别变化或虚实变化的拍摄方法。


1.推或拉:从较短的焦距到较长的焦距(按动机上W—T)叫推镜头。从较长焦距变至较短焦距叫拉。


2.虚实变化:使用长焦距拍摄景物时,调整前后 景焦点形成的景况。


复合拍摄(综合拍摄):把推拉摇移等拍摄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就称为复合拍摄。(如电影《云水谣》开场的一个镜头)一般情况下:摇+推、摇+拉、摇+移、            移+拉、移+推等。


1. 摄像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


2. 摄像机距离被摄物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


3. 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4. 摄像机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了影像的景深。


5. 摄像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各种丰富运动。

12

机位形式


摄像时间的基本机位形式,使拍摄时摄像机的视点和位置,基本机位形式由外翻拍机位,平行机位,内反拍机位和顶角机位等。


外反拍机位的画面效果是在假想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机位形式,用这种机位拍摄的画面,两个被摄对象可以互为前景和后景,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


平行机位的画面效果是在假想轴线一侧和视轴相平行的机位形式可分别表现两个人物各自与画外的对手交流。


顶角机位的画面效果和镜头是以贯穿两个被摄对象的假想轴线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并在其顶角设置机位的机位形式,它常用于表现对话现场的开始和结束。


镜头的操作


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拍摄的景别如何,都要保持镜头的平、稳、准、匀、快。


平:拍摄的画面要是水平的,利用取景框来找垂直和水平线,在取外景时,摇着好地平线,取景要平。


稳:在移动中,不晃、不动、不抖。


准:画面、取景起落幅摇准确,构图、景别要准确,在摇镜头时,起幅落幅摇完整。匀:运动速度要匀,控制整个画面的速度,运动镜头要果断,不能断断续续,推、拉、摇、移要保持一个速度,明确节奏。


快:操作过程中,思想反应要快,摇敏捷,操作机器要快,思想中摇有预见性,特别是在抢镜头时,集中精力,不漏掉该拍的镜头。


镜头的运用:


长焦镜头:焦距约25毫米,视场角约45度左右的镜头。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远摄镜头或窄角镜头。一般用于不易接近或无法接近的新闻现场或者新闻人物,如拍摄火灾现场、火车事故现场、国家领导人外出活动等。其次是对于在镜头前不自然、害怕被曝光的被摄对象,可采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不被其察觉,达到真实自然的效果。长焦镜头景深小,可简化背景,突出主体。当新闻人物处在繁杂的背景前时,可用长焦镜头虚化背景以突出新闻人物。


标准镜头:焦距大于25毫米,视场角小于40度的镜头。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25毫米,视场角大于60度的镜头。又称为短焦距镜头,视场角大于130度的镜头还可称为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广角镜头视野开阔,一般用于拍摄大范围景物,如拍摄大的厂房,新建成的大桥等。广角镜头既可以突出主体又可以介绍主题所处的环境,可用于采访车间里的工人、事故现场的目击人等场景的拍摄。

13

时政新闻的拍摄。


时政新闻指的是,有关国家、党政和人民的日常政治生活的报道,有极强的目的性和被动性,因与政治有关,所以首先要明确政策,掌握政策界限,做好准备,不允许不拍,摄像、灯光要紧密配合,要准备好足够的电池和磁带,要随场应变,关键镜头绝不能漏掉,尤其是新闻人物要首先拍下,其次是环境,如果有时间再拍细节,要求记者临阵不慌,要有预见性,不能光跟着跑,抓紧时间抢拍关键镜头。最好少用运动镜头,多用固定镜头,要多变换角度,多拍为后期制作留余地,要多在点上下功夫,不要面面俱到记流水账,领导人物尽量正面,景别小一点,要拍细节分镜头。遇到对群众有普遍影响的重大新闻要多设机位,使整个活动比较完整。


会议新闻的拍摄。


会议新闻属于时政新闻的一部分,记者首先要明确开什么会,会议内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参加,达到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最好事先看下材料,抓住领导讲话的关键几句拍下来,同时要把同期声录下来。拍摄中,关键镜头是:开幕、会标、主持人、领导讲话、群众反映、会场气氛、发言、结束。要有始有终拍的完整,要多用运动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少用推、拉镜头,摇镜头要短距离摇,反对从主席台摇到观众或从观众摇到主席台,运动镜头摇大步慢走。


社会新闻的拍摄。


社会新闻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气的报道,它属于软新闻,是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兴趣之上,社会伦理道德之上。这样的新闻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不能无原则的拔高,要实事求是,因为这样的新闻包括范围广,容纳事件多,所以要与社会各部门有广泛的联系要有自己的新闻网,自己要有广泛的兴趣,要有工作热情,时时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新闻,拍出的新闻要抓住重点,要打得住人,抓住人的心理,这类新闻有很大的时效性。镜头是第一位的,发生事件先抢拍镜头后在采访,尤其突出事件要抢拍细节,保证厚度,完整性。记者要掌握自己的感情,掌握分寸,在词句上要讲究,画面要尽量保持完美有点艺术性。少用运动镜头,多用固定镜头,景别大小结合,既能渲染了环境又能保证细节。


人物拍摄技巧


在进行电视新闻拍摄的过程中,以人物为主要拍摄对象,其中包括单人镜头与群体镜头这两种。


单人镜头拍摄,首先不要以一种仰视或是俯视的角度来进行拍摄,这两种拍摄方法都带有一种个人情感,所以拍摄人物要以平视的角度进行拍摄,尽可能地表现出新闻的客观性。其次,在选取拍摄的方向上,一般要选择人物正面进行拍摄,如果该人物需要特定的保护,则可以利用背面拍摄的方式进行拍摄。


群体人物拍摄,首选在表现环境的氛围上,可以找到制高点以俯拍的形式进行。第二,为了制造一种与观众拉近距离的效果,可以走到人物身边和中间进行拍摄,以此作为切入点。


14

“两人谈话”的拍摄方式

  

   标准的三角形机位

  

  1、定位镜头机位:一般为全景或中景,从而起到确定人物空间位置关系的作用

  2、平行机位:与定位镜头相比,拍摄角度几乎不变,由定位镜头变为针对某一人的近景或特写而成

  3、内反拍机位:获得几乎正面的近景或特写

  4、外反拍机位:一般为近景的过肩镜头,由两部摄像机完成。

  5、同轴镜头:通过摄像机焦距变化或机位移动来实现

  6、常见的两人谈话拍摄:定位---内少外多的反拍---定位

  7、两人谈话的面向:常见的人和正背交替位置安排。人的正、侧、背面的镜头在构图上称开放、半开放、封闭性姿态

  

  用标准的三角形机位拍摄,应该稳中求变,给观众既有条不紊又生动活泼的感觉。可以采用:

  1、机位的范围内变化      

        2、人物姿态的变化

  3、人物位置的变化      

         4、构图比例的变化      

        5、镜头焦距的变化

15

电视摄像十条“忌讳”


一忌“七扭八歪”。如果我们拍出来的画面水平线不水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


二忌“面壁思过”。当对画面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构图或斜侧面构图时,人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边画框边缘,或者面向右边画框边缘。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画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象是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


 三忌“横线切脖”。拍摄人物时,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线、水平面、电线、墙裙线、物品横向的轮廊线,往往会使背景中的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


 四忌“顶天立地”。有些电视画面中的人物全景,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脚紧蹬着画框下沿;有些建筑物上下两条轮廊线紧挨着画框上下沿,挤得满满实实,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


五忌“缺边少沿”。“缺边少沿”是指拍摄中景和全景时,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廊线被挤出画面之外。有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只耳朵就是没有额头;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却是“缺边少沿”,全景不全。


六忌“顾此失彼”。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靠画框左右边的两个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记者在摄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


七忌“头重脚轻”。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往往是把人物、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


八忌“杂草从生”。当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枝干状物体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物的头顶上长出“一棵树”——人物头部恰好与背景中的树干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人物头上支出一根电线杆——人物头部与背景中的电线杆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是电视摄像中所忌讳的“杂草从生”。


九忌“哆哆嗦嗦”。有的记者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或手动变焦杆时,主意不定,在拍摄推镜头或拉镜头时,由于用力不匀,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而是忽动忽停,煞是难看。


十忌“空洞无物”。“空洞无物”是指记者在运用摇摄和移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却缺乏实在的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6

地球不爆炸

记者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

记者不休息

饱含着责任和热爱。

是的 仍然有那么多人在坚守

在记者的岗位上品尝着酸甜苦辣 经历着夜以继日

为了一个答案

我们翻山越岭

这就是我的日常

不管铁轨延伸到何处

总有记者向着下一个站台出发

不管太阳西沉于何处

总有记者向着下一个日出眺望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


注:本文系南方传媒书院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为国内资深媒体人——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院长陈安庆教授、中国第一代调查记者代表性人物)


                    2017年12月4日 长沙退步斋 


陈安庆,国内首家新闻私塾——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院长,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国内资深媒体人。
       曾任职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南卫视、经济观察报、法制周报创刊元老、银川晚报副总编辑、新华社新华网湖南频道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社江西分社采编中心主任。
      潇湘晨报社特稿部黄金一代记者,职业媒体人,擅长财经报道,调查性报道,时政报道。
     15年一线职业媒体经历,11年传媒教育经验。中国第一代调查记者,从业15年来,发表各种文章800多万字,南方传媒书院5本系列专业新闻采写教材出品人。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将它分享到朋友圈,更喜欢长按上方二维码用真金白银支持辛勤写作的陈老师呦~

观局 | 虐童之殇:中国主流媒体虐童社会事件报道规范

观局 | 陈安庆:逝水年华里,电视报残阳如血,剩不下一襟晚照......

观局 | 陈安庆:新闻机器人凶猛,AI杀死传统媒体的时代也许不远……

观局 | 陈安庆:大众正义vs精英傲慢…江歌案舆论为何撕裂对峙?

观局 | 陈安庆:内容为王vs 流量为王 …谈谈咪蒙危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