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说 | 有人要给我剧透《庆余年》
撰文︱欧阳言多
事情是这样的:
某天,室友回到寝室,眉飞色舞地跟我说:“你知道吗?《庆余年》里面的那个XXX其实是神庙的XXX!是个超级大boss!”
我是一个已经追不动热点和热剧的老干部,所以并不知道XXX是谁,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老干部向年轻人发问:“怎么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在看《庆余年》,很好看吗?”
“真的很好看!”
“那我有空看一看。”
“你快去看嘛,XXX特别XXX,最后他还……”
“停一下,你好像一直在给我剧透?”
“emmmm.....”
次日,上午刚把《罪与罚》开了个头,还在感叹这本书好厚啊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啊。结果中午看《告别圆舞曲》结尾的时候,拉斯科尔尼科夫(《罪与罚》的主人公)干的事儿,在这儿被米兰·昆德拉抖落得明明白白。
突然就把《罪与罚》看完啦~
不由得想起今年上半年,《权力的游戏》播出最后一季 ,随着一集一集的放送,剧情步步推进,我正在紧张又兴奋地推测(瞎猜)着最后到底是谁坐上了铁王座。突然,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铁轮椅”的图片暗示结局,大概是这张⬇️
暗示铁王座归属者的生理特征,所以很容易猜到
可真是太气人了!
容易剧透的评论文本
人为什么会因为剧透生气?
如果把对剧情的认知和解释看作是我们拥有的一项权利,这项权利可以带来自主、自发地去探索到新事物或者获取新信息的乐趣,同时也是全身心地沉浸在剧情氛围里的美好体验。
如果阿加莎·克里斯蒂每次都在开篇就告诉读者谁是凶手,每个伏笔也都被提前挑明,那后面的拨云见日只会叫人觉得索然无味。剧透剥夺了被剧透者自主探索的权利,因此令人恼怒。
这种对“提前告知”的排拒态度不只是为了让人享受乐趣。
剧透其实是一种评论文本,即“关于文本的评论”,是一个符号文本生成之后、被接收之前所出现的评价,比如关于某个作品或作者的新闻、评论、八卦、传闻、指责、道德或政治标签等。
评论文本会影响文本接收者对符号文本的解读,这种影响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带来的往往是负面效应。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通常会引发社会大众的热烈讨论,司法审判的过程中就需要排除舆论这一评论文本的压力,避免舆论影响司法公正,防止造成媒介审判和舆论审判。
评论文本的影响也不尽是负面的,比如《庆余年》的故事背景,虽然包含了些许剧透,但如果提前知道了故事背景,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也能对剧情的把握更加准确,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再比如新闻评论作为典型的评论文本,写作目的便是帮助社会大众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引导大众的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意见的整合。
评论文本是在文本生成之后才出现的,因此评论文本对先出文本所产生的影响被视为一种“逆影响”。观众常常在观影之后阅读一些影评,这些影评甚至会重塑观众对影片的评价;《红楼梦》的成就逆向改变了后世对《金瓶梅》的评价;文艺复兴众多艺术作品的光辉照亮了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智慧。我们在解读先出文本时,常常会参考后出的评论文本,尤其是评价性评论文本。
可见或不可见的契约——伴随文本
评论文本影响着接收者对符号文本的解释,是符号发送过程中的附加因素,这些伴随着符号文本一道发送给接收者的附加因素,被称作伴随文本。
评论文本只是伴随文本中的一种,对所有伴随文本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三大类,具体可见下表:
显性伴随文本 | 副文本、型文本 |
生成性伴随文本 | 前文本 |
解释性伴随文本 | 评论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 |
伴随文本看似复杂,但只要利用某一符号文本来说明这一整套的伴随文本,便能很快明确这些术语的内涵。
以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影视作品《庆余年》为例。
副文本可被称作文本的“框架因素”,比如标题、作者、序言等伴随因素。《庆余年》播放时显示的导演姓名、演员名等都是副文本。对《庆余年》导演的了解,必然影响到对这部作品的看法。主张“文本中心论”的新批评学派提倡从文本出发做出解释,不依靠伴随文本,而被新批评学派首先排除的就是副文本。正如许多评论者和部分观众都主张关注作品本身,好的演员和导演并不代表其所有作品都是优质的。
型文本也是一种“框架因素”,它更强调文化背景所规定的文本归类方式,最明显的就是文本的体裁归类。体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表意和接收方式。《庆余年》的电视剧和小说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改编时做出的调整,而是观众对电视剧和小说的接收方式就有差异。例如电视剧中需要依靠人物对白来推动情节,而小说中会运用大量对白以外的文本来显示剧情的发展,观众不可能在两者上做到完全一样的理解。
前文本是一个文化中在此文本之前的本文,广义的前文本可以包括全部的文化史。《庆余年》的前文本可以是电视剧史,也可以是国内之前所拍的所有古装剧。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会有来自前文本的文化语境压力。
《庆余年》的评论文本,那就是你在看的时候,各种评论性的文本都算,也包括一直被我吐槽的剧透!
链文本可以当做以某种形式被链接到文本中的一些附加因素,比如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另一篇文章。此刻《庆余年》就是这篇文章的链文本。
先后文本指代两个本文之间的特殊关系,比如仿作、续集、后传。《庆余年》的小说就是电视剧的先文本,电视剧就是小说的后文本。
伴随文本对符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符号都需要这一整套的伴随文本作为支撑,这是符号文本所携带的社会约定,是文本和文化之间所签订的解释契约。
以后看《庆余年》的时候记得复习“伴随文本”知识点哦!
参考资料:
1.《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赵毅衡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章富淼
视觉︱欧阳言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