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符说 | 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过购物节?

刘冰坤 符号与传媒 2021-09-10

撰文︱刘冰坤


最近明侦第五季06案“NZND破冰谜案”直接摁下了我的回忆键,何美男唱主打歌时的帅气仿佛还在眼前,NZND组合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


何美男同学的四支单曲魔性而洗脑,囊括各大奢侈品品牌。同时人美心善的何美男不忘cue国货早早加入他的轻奢系列。



在何美男的召唤下,多少少男少女加入到买买买的战斗中。眼看圣诞已过,元旦将至,钱包还未从双12的战争中满血回归,下一波战斗的号角已然吹响……



逛淘宝已然成为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乐,我只看看,又不代表一定会买!看到购物车就有一种幸福感!!!


后劲如此乏力的情况下,偏偏各种圣诞礼盒、新年套装都超好看:


各种礼盒套装


不知不觉中,狂欢型购物节已经远不止双11,虽然双11依旧是最声势浩大的一次,可从年初开始,3.8女王节、618理想生活狂欢节、中秋、双11光棍节、双12年终盛典、圣诞、新年献礼等等,各种节日都可以包裹上促销优惠的外衣,打着过节的旗号,行一场购物的狂欢。



被制造出的节日


双11的成交额一年超过一年,天猫“光棍节”的成功让资本看到了商机,既然有双11,那双12还会远吗?再加上各种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造节运动轰轰烈烈。


造节不是目的,引导消费者消费才是。


赵毅衡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提到,命名本身就是符号化。节日从被制造出,到被注入购物和消费的内涵、被赋予“购物节”等各种称号,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符号化的过程。




各种购物节


电商和节日结合,不论是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都成为吸引消费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节日等同消费,节日被符号化为消费的代表


而只有一个或几个显然不能满足金主爸爸们的胃口,那就只好多来几个,造出一堆。各种电商平台也纷纷推出自己的节日,造节运动愈演愈烈


究竟是过节还是消费?


在资本的推动下,节日已经不单单是文化的象征。电商购物时代,它被赋予了浓厚的商业色彩。节日异化为消费符号,这并不代表过节的文化传统完全被侵蚀,而是在移动媒体和电商时代,节日被片面化接收为消费狂欢


片面化不是简单化,片面化是感知对相关意义之目的的定向汇集,是物自我取消其整体性。只有感知片面化,才能保证意义被放大化。电商背景下的节日,被放大为消费的盛宴。节日作为文化意义上的符号并未消失,但在购物和消费的环境下,文化意义层面上的解释被隐藏,消费层面的意义被放大。


正如提到XX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它的文化意义,而是XXX又要打折了,XX平台价格最低,赶紧抢!


节日被消费者片面解释,成为可供消费和代表消费的符号。可以说,过节如今在深受互联网影响的消费者心目中,等同于一个又一个打折促销日,意味着钱包的又一次塌方。

观察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各大应用,微博、微信、抖音、淘宝……移动媒体时代,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各种移动社交。而这些应用,因为使用人数的广泛,成为广告主青睐的投放平台。每逢节日,各类广告层数不穷,誓要掏空你的钱包。



离不开的社交软件和节日及广告结合,制造出一个似乎时时在狂欢的大环境。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动物,被环境所包围。节日期间营造的广告和购物狂欢很难不对受众产生影响,被环境所影响的个体很多时候会选择顺从,融入环境之中。


你周围的人都在买东西,你不来点什么吗?


网购背后的支配逻辑


当你被网购和狂欢所包围,你很难完全心如止水,可能还是会控制不住剁一把手。网购其实是消费者与商家“合谋”的结果,消费者占了单价便宜,商家得到了利润总和的扩大。


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布尔迪厄所言的那种“符号权力”(Symbolic Power),即在一个社会行动者合谋的基础上,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权力,它强加并灌输各种分类系统,使人把支配结构看作自然而然的,从而接受它们。


我们习惯了被广告、各种真假安利和节日包围,这些外在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支配着我们的行为,消费者对消费包裹生活的承受度在不断扩大,商家自然乐见其成。


网购的普及下,节日逐渐被打造成消费符号。在符号权力的运作下,消费者习以为常。从某种角度上,生活与节日、网购密不可分,生活本身就被各种符号包围,消费符号是其中一种,只是,似乎它在不断膨胀。


毕竟,大家都要吃饭。



最后,重温一下何美男的四支个人单曲,为大家提供血拼时刻的必备音乐:

明侦第二季05案《周五见》,何美男倾情奉献《我可以抱你吗BURBERRY》;

明侦第三季05案《NZND之岁月无情》,为大家带来《Shopping的回忆》;

明侦第四季04案 《NZND回到未红时》,一首《我希望在你的shopping里》燃爆全场;

明侦第五季《NZND破冰演唱会》带来最新单曲《买买买》。



参考资料:

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邵念念,《网络购物中消费主义的表现与应对》[J],《青年记者》,2015年33期

3.王建民,《“网购”与消费社会的支配逻辑》[J],《新视野》,2016年06期


编辑︱章富淼

视觉︱欧阳言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你可能还想看:


符说 | 有人要给我剧透《庆余年》

符说 | 男性化妆,被误解了什么?

符说 | 年轻人生活一览:谈恋爱不如拆盲盒

青铜艺术 | 王冠:人类文化共通的权力符号

书评 | 付明涛评约翰奈斯·艾赫拉德《丑闻的力量:大众传媒中的符号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