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叕!四川交通8月再上《人民日报》,这条“路”一周讲了两次


2021年8月

四川交通再登《人民日报》!

又双叒叕

连续四周

一周还报道了两次!


前三周内容回顾(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8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谁不夸咱中国桥!


▲8月5日《人民日报》:岗托村今天变了样


▲8月9日《人民日报》聚焦巴中市南江县公路

▲8月18日《人民日报》看简蒲高速和简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这两次报道

都聚焦在我省交通脱贫这条“路”上


8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5版以《沟尔普村奔小康》为题,聚焦甘孜州道孚县沟尔普村交通、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川藏线、铁索桥、入城大桥、九寨沟旅游环线……交通先行带动当地藏族同胞走上了致富路,沟尔普村也成了美丽乡村。 



(滑动以下文字查看全文)

沟尔普村奔小康


本报记者 王明峰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27日 第05版)


雨后清晨,麦粒山云雾缭绕,磨子河静静流淌。色彩鲜艳的藏式民居外,一片片蔬果大棚闪着银光,与县城隔河相望的沟尔普村宛如仙境。


沟尔普村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麻孜乡西南,距县城仅0.5公里,处在川藏线北线317国道特色生态产业带和甘孜州鲜水河流域产业带的交叉点。搞旅游、种蔬果,川藏线带动这里的藏族同胞走上了致富路,沟尔普村也成了美丽乡村。


“益洛,快点上车,要迟到了。”一大早,洛绒扎西正准备开车送孙子去县城的幼儿园。“以前根本不敢想,到县城连10分钟都不要,更不敢想还能开上汽车。”洛绒扎西对记者说,以前鲜水河上没有大桥,眼看着县城就在对岸,可是过不去。想要去趟县城,要么坐牛皮船,要么得绕行瓦日镇,多走将近20公里路。


“后来有了铁索桥,再后来修建的入城大桥更是宽得很,去县城变得越来越方便。”洛绒扎西说,现在村里60%以上的家庭都有了小汽车。村子变成了景区,村民接待游客,在家中就能实现增收。


“我们沿着川藏线往拉萨走,看到这里藏房艳丽别致、村庄清幽雅静,宛若世外桃源,忍不住就‘刹了一脚’。”武汉游客李小冬在沟尔普村的客栈里住了一宿,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今天打算和旅伴去爬山,欣赏格桑花海,躺在山坡上看看蓝天白云。”


沟尔普村位于九寨沟旅游环线,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南来北往的游客经过,但村民以前从来没想到能把人留下来。


“改变发生在2018年,郫都区对口支援道孚工作队拿出了一份乡村旅游规划。”成都市郫都区第六批对口支援队领队俞强说,当年郫都区投入150万元对沟尔普村村庄风貌进行全面改造,请来乡村规划师统一规划设计,按照民宿标准对藏式民居进行改造。


洛绒扎西家原来住的是藏式小平房,只够自己一家人生活居住。2018年在政府扶持下,他家将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2019年开门迎客,游客纷至沓来。洛绒扎西满是欢喜,“这两年家里光旅游接待收入就有近10万元,全村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


郫都区集中对口帮扶道孚县的产业资金,分摊到41个需要帮扶的村,在沟尔普村建设了300亩现代农业园区。“我们希望让牧区群众也分享到产业红利。”郫都区第五批对口支援道孚工作队领队林明西说。


沟尔普村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郫都区的产业援助资金落到沟尔普村的有100万元,每年能够带来6万元稳定收入;园区租村民的地,每亩年租金680元;每年来采摘的零散客人有2000多人次,带动了村里的苹果、核桃等农产品销售……


道路畅通后,道孚县积极参加产销对接活动,招商引资2.1亿元。“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州10个百分点,增速排名首次进入全州第一方阵。”道孚县委书记蒲永峰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2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9元,增长10.8%。


8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2版以《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 ——产业沿着公路走 公路促进产业兴(经济新方位·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为题,聚焦巴中市南江县、达州市宣汉县“四好农村路”建设。



(滑动以下文字查看全文)


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

产业沿着公路走 公路促进产业兴(经济新方位·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张云河 宋豪新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29日 第02版)


“我们村以前只有一条乡道是水泥路。”四川省南江县八庙镇明阳村村民杨国平说,以前村里道路硬化率低,大家很少到街上赶集,如今交通四通八达,开通了农村客运,实现了“抬脚上车门、下车到家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


“四好农村路”发展现状如何?当前,还有哪些难题?接下来怎样补齐短板,助力乡村振兴?记者在广西和四川进行了采访。


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


一条3公里长的道路,贴着山,盘旋上下。15年前,蓝凤秀等9位老人,历经300多天,开辟出一条砂石路。广西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的瑶族群众,靠着这条路畅通了大石山区与外面世界的联系。


7年前,在南宁市江南区、兴宁区的对口帮扶下,在县里各部门的支持下,砂石路又变成了硬化路。2014年起,上林县投入约2.7亿元建设通屯道路,完成超951公里道路建设,受益人口达149053人。如今,上林县人口规模较大且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明阳村也是如此。“我们住的房子以前一到下雨就是外头大下、屋里小下,找盆子接水都搞不定。现在路通了,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都能拉进来。2017年,我把土墙房子修成了砖房子。”村民石德义说。


如今,明阳村通车里程达41公里,随着路网完善,330座土坯房全部改造成砖瓦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路修好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养护难。水毁、塌方、地陷,山区道路常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许多通屯道路没有后续管养机制措施,缺乏应有的养护;市场化养护程度弱,社会层面还未形成统一的养护合力。


灵活运用国家补助政策,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激发市场参与活力,提高村民护路意识……去年,上林县交通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两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单位,负责20万元以下的小修保养工作,开始提高市场化主体参与养护程度。“未来,我们将通过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提高全民爱路护路意识,同时加大资金支持,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村屯道路‘有路必养’。”上林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韦启宏说。


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


四川省宣汉县庙安镇八庙村的村民前些年大都选择外出打工。直到2014年春节,看到路修好了,很多人回村种植脆李。“八庙村1社和3、5、6社的主干道必须相连,这样,运输脆李到酒厂比绕行村委会办公室近5公里左右。”种植大户黄孝权在村民院坝会上建议。


2020年,八庙村争取涉农整合资金230余万元,实施村内主干道连接公路4.6公里,打通村道“微循环”。随着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的内联外畅,群众种植脆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该村建成万亩脆李标准化示范区,并带动周边村社加入,共同打造了宣汉县的“花果山”。


如今,八庙村尝到了公路建设的甜头,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未来能解决。比如:安全保障相对不足,农村公路面广量大,山区公路多临水临崖,加之汽车大量增加,交通安全设施不足、汛期灾损严重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还有部分农村公路超设计寿命运行,自然损耗严重,应该进行改扩建。


背式割草机嗡嗡作响,公路这边,上林县大丰镇交通管理站站长黄清正忙着清理路边的杂草。嚓嚓嚓,村道与公路连接的那边,云里村村委会主任李东硎挥舞着镰刀除草。这个月,黄清和李东硎又碰面了,黄清说:“一周三次,村里日常巡查村道情况;一月一次,镇里和村里联合排查路面隐患;每个季度,县里还会组织路容路貌环境卫生清理。”


除了4个自然村因受大龙洞水库地形限制以外,上林县其他自然村都已实现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的连接。但随着工作推进,很多人反映一个突出的问题:管理难。具体是,管理力量薄弱,每个镇的交通管理站仅两人,每个村的护路员往往也是两人且是兼职;责权不够清晰,县、乡、村三级管理机制未高效运行;信息化水平不高,超限超载现象基本靠人盯。


为提升管理水平,未来,上林县管养机构将定期开展培训,加大对乡、村管养人才的培养和保障。上林县委书记蓝宗耿表示,未来5年,上林县将加快推进交通网建设,深入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韦启宏说:“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落到实处。”超载治理方面,积极推广使用远程治超称重检测系统是一条有效途径。“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公路,在节约人力成本、保障安全通行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


“看到山,走一天,看到屋,走得哭”。这是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以前的真实写照。全村100多户人,散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半山上。村民刘福太有40多亩林地,种着中药材云木香。当时没有公路,“靠马驮下山,一次驮两三百斤,运费两三百元。”


道路通,产业兴。如今,土家族新村寨成了休闲观光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上万亩中药材逐一规范种植、集中经营,为1万余亩传统药材云木香和特色玫瑰产业种植户平均增收数千元。刘福太家的云木香,每年轮作收入2万多元;20多桶高山蜂蜜,收入8000多元;四五十只土鸡,能卖30元一斤。日子是越来越好了。这都得益于该村依托巴山大峡谷景区建设,发展全域旅游,高起点、全方位规划并逐一建设四通八达的产业路、旅游路。


从上林县白圩镇卢村向大浪方向走去,硬化路沿线是成片的农作物。道路途经不孤村,村民周国成的40亩沃柑收成好,春节前后已卖了13万斤,他说:“过两年挂果多些,能突破30万斤。”从2014年到2020年,上林县投入5.5亿多元,实施了416个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形成了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兴、产业推动农民富的交通发展趋势。


不过,随着农村产业、旅游业不断发展,道路建设提档升级是他们面临的共性问题。通往经济林的道路有些是四级路,有些是通屯路,大型卡车进不来,收获季村民每天得花钱雇三轮车来回跑,往外运农产品;有些公路建设标准偏低,村内主干道连接不够且未形成环线,一到节假日、赏花时节,车辆堵得水泄不通,致使游客体验不好……


对此,各地的规划实践已经启动。韦启宏说,最关键的就是围绕公路服务产业和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提升公路等级,完善农村路网建设。以卢村到大浪为例,上林县将会把沿线10.38公里的路段提升为三级路。届时,卡车可以直接开到地头,仅不孤村一地,将会有上万亩农田受益。


黄连村党支部书记胡晓玲介绍,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将邀请专业人士或公司结合旅游、产业、人文等因素进一步做实做细全村整体布局的道路交通网络详细规划,确保布局科学、项目精准、受益面广。同时,加大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公路建设和管护。


▲道孚县甲斯孔乡产业路


建设村组道路、村道安保工程、村级招呼站(牌)、便民桥,开通客运车辆……甘孜州道孚县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谋划“交通+”的发展渠道,结合路网改造,提升路网等级,协同美丽乡村发展,连通县际联网通道。按照交通精准扶贫要求,道孚县在2020年全面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建制村通硬化路两个100%的目标以及农村客运全覆盖的“两通”工作要求,2021年全面推进“金通工程”全覆盖,接续乡村振兴和持续推进“后半篇”。再创天堑变通途,客运到家门的新高度!


▲南江县桥亭镇凤凰村农村公路


2019年,巴中市南江县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认定为第三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目前正申报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十三五”期间,在厅的指导支持下,巴中市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再造区位优势、破解制约发展全局性问题的战略举措,接续实施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加快推动市域路网“加密、联网、升级”,实现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功能日益突显。今年以来,巴中市聚焦建成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加快建设“8844”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十四五”开新局。


▲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内环线


“十三五”以来,达州市宣汉县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坚持“补短板、求均衡,保民生”,持续开展专项扶贫攻坚、基础保障冲刺、基础均衡发展建设行动等,奋力构建“内畅外联”交通格局,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力支撑。截至2020年底,宣汉县公路里程10685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4880公里,增幅84.06%。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52.9%,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道增加22.373公里,增幅44.75%;农村公路6066公里,增幅51.4%。实现100%的乡镇、建制村、贫困村通水泥(油)路。开行客运班线112条,较“十二五”末增加17.9%,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农村客运。形成了“千里巴山万里路”的壮阔交通画卷。


▲遂宁市蓬溪县——路与乡村


截至202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4.7万公里(其中县道6.2万公里、乡道10.3万公里、村道18.2万公里),规模居全国第一;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等级以上比例达95.9%,以县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健全,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农村客运站点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群众“行有所乘、美好出行”逐步实现;农村物流网点基本覆盖,“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更加顺畅。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1个、示范县70个、全国示范县10个,示范引领、比学赶超、全面带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往期回顾

厅与省国资委会商研究交通企业改革发展工作

您来说、我来做丨成南高速出口收费站因成本关闭通道?高速收费站外能拦车?

厅代表队获多个省赛奖项!科普讲解四川交通知识,他们棒棒哒!

四川乡村运输“小黄车”试点,试什么?


部分来源:人民日报、中国甘孜交通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轻触下方公众号名片可跳转至公众号主页

关注、查看更方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