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中院发布关于开展执前督促履行的实施意见

杭州中院 2021-07-11





一旦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后果会很严重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甚至还可能面临强制执行程序

罚款、拘留,甚至判刑


@失信被执行人: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

你会如约履行生效判决文书确定的义务么?


杭州法院的“执前督促程序”

就是对即将列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的

郑重提醒!


适用“执前督促程序”结案

被执行人不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而申请人的胜诉权益也将得到快速兑现

同时也为法院节约司法资源

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点击蓝字了解“执前督促程序”的具体案例:【关注】现在还款,案件将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遇到“催”字号的“执前督促”可要好好把握……


近日杭州中院发布了

《关于开展执前督促履行的实施意见》

一起了解一下吧!








【督促范围】

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的,除生效法律文书系公告送达、有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等紧急情况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可以先行督促履行。

执前督促重点关注商事仲裁案件、知识产权案件、行为履行案件、以调解结案的民事案件、标的额在人民币100万以下的金钱给付类案件。其他适合督促的案件也可开展执前督促履行。

执行立案审查时,应向申请执行人发放《执前督促履行告知书》,进入执前督促程序。

适用执前督促的案件,申请人应当提供被执行人的具体联系方式。



【督促流程】

适用执前督促程序的案件,执行立案人员以“督”字编号登记后,由执行工作经验丰富的执行员或调解员进行督促。

督促成功的,以“执督”案号归档留存;督促不成的,转至执行立案,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并将材料归入至执行案件卷宗。



【督促办理】

办理督促案件的执行员或调解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移动微法院等多种方式进行督促,全面告知不履行义务的后果,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必要时约谈双方当事人,协商履行方案。

对于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应督促相关权利义务人提供已履行的相关材料,由法院审查后出具履行完毕证明,并随卷存档。

对于明确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记录在案,告知法律义务及后果,待案件正式进入执行程序后,向被执行人送达立即履行通知书、限制消费令,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督促期限】

督促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督促期限的,报局长批准。



【督促履行】

判决、调解生效后,审理法官应当督促当事人履行。发现履行义务人将案款汇至审理案件账号的,审理法官及时将案款发还原告。



【公布实施】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市各基层人民法院参照执行。



←长按二维码下载

执前督促履行告知书




正向激励!杭州中院出台细则试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激励机制

杭州中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杭州出台在执行中实施律师调查令的意见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