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见证 清华大学授予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名誉博士学位
4月26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清华大学授予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阁下名誉博士学位仪式在友谊宾馆举行。
仪式现场
灯光璀璨的大厅里,紫色的巨幅背景板上,金色的中文、俄文“清华大学授予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阁下名誉博士学位仪式”字样和清华大学校名、校徽图案格外醒目。中俄两国国旗整齐排列在两侧。
11点50分许,在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演奏的乐曲声中,习近平和普京共同步入会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党委书记陈旭随同步入会场。全场起立,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现场奏俄罗斯联邦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场肃立。
陈旭主持仪式并宣读赞辞
陈旭主持仪式并宣读赞辞。她说,普京总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领袖。在他的卓越领导下,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事业中体现着大国担当。普京总统是当前高水平中俄关系的缔造者和推动者。多年来,普京总统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中俄关系发展,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建立并不断深化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政治和战略互信持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高水平的中俄关系不仅造福了两国人民,也为全世界树立了大国、邻国和谐共处的典范,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清华大学决定授予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阁下名誉博士学位。
邱勇为普京颁授名誉博士学位证书
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邱勇为普京总统颁授名誉博士学位证书。普京总统与邱勇校长共同走上前,邱勇郑重地将证书递交给普京,两人亲切握手并合影。现场再次掌声雷动。陈旭代表清华大学表示祝贺:“祝贺您成为我们清华大家庭的一员!”
普京致答辞表示,清华大学是举世闻名的大学,也是习近平主席的母校,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今天,在我的好朋友习近平主席见证下,清华大学向我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举行隆重仪式,我感到很荣幸,也深受感动。中国既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也有骄人的科技创新成果。俄中教育交流合作发展迅速,双方都有大批留学生在对方国家学习。我衷心祝愿清华大学取得更大成就,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传承俄中友好,共同打造俄中关系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致辞
习近平在致辞中说,我们在隆重、热烈、友好的氛围中,共同见证清华大学向普京总统授予博士学位。我向普京总统表示衷心的祝贺。普京总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老朋友,为深化中俄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天,能够见证清华大学向普京总统授予博士学位,我感到格外高兴。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展望未来,中俄青年学生们肩负着传承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的重要使命。希望同学们努力拼搏、勤勉向上,传递两国人民友好的接力棒,为中俄世代友好大业,为两国各自发展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全场齐唱校歌
在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合唱队带领下,伴随着学生交响乐队的演奏,现场奏唱起清华大学校歌,优美的歌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习近平和普京走到清华大学中俄学生代表中,与大家亲切握手。随后,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与师生们挥手告别。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参加。
俄罗斯嘉宾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校领导姜胜耀、王希勤、薛其坤、吉俊民、杨斌、李一兵、尤政、过勇、郑力、向波涛与清华大学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仪式。
清华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现场演奏
参加仪式的清华大学能动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表示,中俄两国是很好的朋友,自己曾到苏联学习,得到了非常友好的照顾,感情非常深。中俄两国发展迅速,应该在航天航空、动力能源等方面更好地加强合作。
人文学院俄罗斯籍硕士生罗维卫(Kolosov David)表示,今天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坐在习近平主席旁边,并与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握手。自己在中国已经留学了很长时间,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俄罗斯的同学们,同时把俄罗斯的文化介绍给中国朋友,让中俄两国青年能够更好地彼此了解。
化工系本科生杨雯惠表示,在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之际举办这项仪式,是“自信的清华更开放”的一个最好例证,自己非常荣幸能够见证普京总统加入清华大家庭的历史性时刻。她说,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不仅是中俄两国建交的受益者,更应该是中俄两国之间交流的传承者和促进者。
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清华与俄罗斯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环境以及先进制造等优先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自1998年以来,已有69名俄罗斯籍学生获得清华大学学位,现有俄罗斯籍在校学生49人,主要分布在经管学院、新闻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建筑学院、社科学院和工业工程系等院系。
文 | 顾淑霞、刘蔚如
图 | 苑洁
编辑 |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