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代表杨雯惠在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 做最“清华”的选择
做“最清华”的选择
——在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校学生会主席、2015级化工系 杨雯惠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园子里的师兄师姐、代表清华大学学生会,向九字班师弟师妹们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在过去寒窗苦读的十多年里,大家一定都做过很多的选择题,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我们或是需要精密的数学计算,或是需要缜密的逻辑推理,考入清华的大家一定都做对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但我更想要恭喜大家的是,一个多月前,你们很可能做对了人生中一道非常重要的选择题,那就是选择清华。
当然,人生并不会因为大家选择清华而变得简单。今后,小到选择什么样的课程,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度过课余的时光,大到在未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这些大大小小的选择会串联成线,构成我们最宝贵的清华时光。
今天在这里,我虽然不能告诉大家每一道题的答案,也不能预知每一种选择的结果,但我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成长过的清华人都做着什么样的选择。
清华人的选择,是少一些盲从,多一些探索。
更自信、更开放的清华给我们更大的舞台,各位师弟师妹,你们将有至少四年的时间去探索新世界的广袤。虽身在清华,我们却可以不必把脚步设限于清华,每年的寒暑假,清华学子们都会奔向祖国大地的四面八方开展社会实践。能动系五字班的冯晨龙同学励志要做“最苦、最累、最折磨人”的实践,三年的时间里,他累计为贫困乡村及中小学搭建太阳能路灯5盏、太阳能灶20台、太阳能热水器40台。身在清华,我们的知识源泉也可以不止于中国大地,2018年,超过50%的本科生在学期间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学校新成立的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也将助力我们走向多元文化交流的世界舞台。身在清华,我们甚至可以不必把目光拘泥于地球表面,下至2400米深的暗物质实验室进入加快建设新阶段,上至“天格计划”首颗实验卫星发射成功,或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天格计划”学生兴趣团队的组成人员正是我们身边的50余位本科生。身在清华,不只有一千、一万种选择去做的事情供我们挑选,不盲从、有主见的你更可以尽情探索,去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选择。
清华人的选择,是少一些安逸,多一些拼搏。
清华园虽然美丽,但大家未来将要面对的,绝不是花团锦簇、无忧无虑的乐园,遇到困难、挑战和挫折,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在过去的四年生活中,我也曾经历过很多个看上去惊心动魄的时刻。渐渐地,我发现了两个规律。第一个规律是,起起是偶然,落落落落才是我们生活的常态,用一颗平和从容的心去接纳困难,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状态去战胜它。第二个规律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各位师弟师妹,当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唯一的一个,在你之前,在你之后,都有无数的清华人在这里经过摸爬滚打才能成长。就在昨天,在座的大家都领到了一包新学期的学习加油糖,这4000余份创意糖果都是由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师兄师姐们亲手包装的,糖果虽小,但却饱含了我们对大家最真挚的祝福,希望大家都能在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选择去做一个坚持拼搏的清华人。
清华人的选择,是少一些推脱,多一些担当。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清华前辈们用自己的选择,响应中华民族对我们的号召。百年前,他们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选择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探求人民的真幸福。他们在抗战的烽火中,或矢志学术,或投笔从戎,前后有千余人选择参军。新中国成立之后,清华人仍然选择站在服务祖国与人民的前线,用密云水库交上一份实干的毕业答卷,还有平均年龄23岁半的前辈们“用双手撑起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前辈们曾说,“选择了清华,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责任”。这份责任对我们而言其实不是遥不可及,我们可以选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心身边的朋友,在寝室、班级各个集体里发光发热,付出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体会为他人奉献的快乐,今日的我们也将为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其实我们都知道,选择探索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挫败,选择拼搏往往让我们远离他人脚下的捷径,选择担当意味着要付出更多默默无闻的汗水。或许在你之前的印象中,清华人都是绝顶的聪明,精密的数学计算、缜密的逻辑推理会帮助他们做出短期内收益最大的选择。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出于对探索未知的渴望、对追逐梦想的赤诚、对祖国大地的深情,那些当时看上去没那么实际、没那么安逸、没那么划算的选择,往往正是属于清华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会在长远的未来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清华,一定会成为我们一生的骄傲,但希望,考上清华只是大家人生的新起点而不是顶点。选择清华,你一定会不虚此行,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每一个岔路都能做出属于自己“最清华”的选择。
亲爱的九字班,再一次祝贺你们,期待你们在清华园都能不负过往、拼搏现在、成就未来!
谢谢大家!
图 | 李派
编辑 |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