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推乡村繁荣发展!
村庄规划设计与构想
街道改造设计方案
分类垃圾桶设计
村碑改造及村庄LOGO设计
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
文创产品设计
……
一件件“乡村振兴”设计
都出自清华学生团队之手
2017年起
清华建筑学院联合多个院系
在全国高校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
在全国不同地区针对性布点
设计改造闲置房屋
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工作站
打造公益性 开放性 长效性的服务平台
依托工作站
清华大学创造性地形成了
校地企联合 多专业协同
常态化运营的脱贫攻坚新模式
2020年8月29日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山东文登站落成仪式
暨“清华学子山东行”总结交流会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举行
历时一年多
山东文登站终于
从学生团队设计主创者黄杰
笔下的一张张图纸变
成了一座实实在在的建筑
校党委书记陈旭为山东文登站揭牌
1.
“过程挺艰难的”
建成的山东文登站一改往昔,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之下,一股现代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暑期赴山东文登支队的同学都感觉作品挺好,而且从设计图纸到落地,师兄由于各种原因很难亲临现场,过程挺艰难的。”张姝铭是山东文登站的校内站长,也是黄杰的直系师妹,从今年五月开始加入山东文登站的工作。
在“清华学子山东行”的论坛分享中,张姝铭向大家介绍了山东文登站的建设过程。在过去的实践中,支队同学完成了工作站建设、村庄规划设计与构想、街道改造设计方案、分类垃圾桶设计、村碑改造及村庄LOGO设计、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多项工作。山东文登站从2019年7月正式开始施工,到2020年8月份落成,其间共13个月,经历非常坎坷。
乡村振兴工作站所有站点的设计工作由清华大学的同学完成,疫情前,黄杰曾几次前往施工现场。疫情爆发以来,黄杰出行变得更加困难,好在张姝铭是本地人,能够到现场跟施工进度。
除了空间限制,室外建造是一个受天气影响很大的工作。眼看即将完工,没曾想又遇上文登的雨季,窗外烟雨蒙蒙,工期再次被耽误,但张姝铭和支队同学克服困难,紧锣密鼓推进室外室内双线工作。
“虽然加班加点很辛苦,但落成仪式圆满完成,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回忆起落成仪式当天的情形,张姝铭长舒一口气。
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每个站点都会遇到和文登站相似的一些难题,参与重庆荣昌支队的林丹荔说:“这样的经历很锻炼人,在磨练当中,我们也能快速成长起来。”
山东文登站院落效果
2.
“亲近这片土地”
文登位于山东威海,靠近东部海岸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里空气很好,晚上还能见到满天的星星。”对于久在城市生活的支队同学们来说,乡村风景具有别样的浪漫。
在文登驻站的日子里,村民们热情好客,暑期支队的同学被他们的淳朴深深打动。为了加深相互了解,支队同学们参与了当地的一次文艺活动。同学们为村民精心排练了一首歌,但登台表演时立马跑调,场景一度非常欢乐。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支队同学才和当地村民真正融在了一起。“让我们对中国的乡土有了全新的认识。”张姝铭说。
在张姝铭看来,文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村容村貌与从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整个村庄十分整洁,老房子改造使旧村庄焕发了新活力,而且能充分利用闲置的房屋资源。” 虽然乡村振兴工作站才刚刚建成,但张姝铭相信它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所做的工作本质上是服务于乡村振兴,等积累到一定程度,村庄会发生质的变化,除了外观,经济会进一步发展,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会有所改变。”
“工作站里的很多小物件都由我们设计完成,从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到一些墙面装饰,我们亲眼见证了自己的设计从概念变成实体,很有成就感。”在这段时间里,支队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一起熬夜包装农产品,一起做工作站的展陈设计,一起盯现场的施工进度……工作虽然忙碌,但大家乐在其中。
由于疫情原因,2020暑期赴山东文登支队的12位同学都是山东人,大家对脚下的这片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块土地上既能发挥所学,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算是为家乡发展出了自己的一份。”张姝铭和支队同学们说。
清华师生的工作也得到了工作站当地居民的良好反馈。
一名马来西亚留学生,曾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站第一个落成站点——福建福鼎工作站的实践活动中。在海岛时,为了能跟当地老百姓建立更深的联系,同学们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位阿姨家吃饭。当实践结束时,阿姨坚持把大家送到了码头。一路上,她紧紧牵着这位马来西亚姑娘的手,当地村民甚至误以为阿姨是送女儿出岛。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当中,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同学们真正和工作站当地的居民融在了一起。
福鼎的村民曾向清华大学师生寄来手写的感谢信,这让教师负责人张弘非常感动。村民们在信里表示,他们在清华大学师生助力村庄脱贫的过程中备受鼓舞,如今很多年轻人开始回乡创业,村庄正在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很多时候,一些小事产生的浸润人心的变化可能是更长久的。”张弘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山东威海文登支队
3.
建设家园,行胜于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劳动育人实效,在学校党委领导和校团委等各部处的支持下,建筑学院联合多个院系于2017年底在全国高校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在全国不同地区针对性布点,设计改造闲置房屋,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工作站,打造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的服务平台。依托工作站,清华大学创造性地形成了校地企联合、多专业协同、常态化运营的脱贫攻坚新模式。
时光回溯,1945年3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即将到来之际,梁思成致信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母校工学院成立以来,已十余载,而建筑学始终未列于教程。国内大学之有建筑系者,现仅中大、重大两校而已。抗战军兴以还,各地城市摧毁已甚。将来盟军登陆,国军反攻之时,且将有更猛烈之破坏,战区城市将尽成废墟。英苏等国,战争初发,战争破坏方始,即已着手战后复兴计划。反观我国,不惟计划全无,且人才尤为缺少……”从此,“建设家园”成为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的初衷。乡村振兴工作站,便是对梁思成先生“建设家园”理念的有力践行,清华师生借此机会深入基层,学以致用,真正实现了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文登站场馆工人们叮叮当当的作业声中,张弘介绍道:“乡村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只有扎根乡村、深入乡村,真正去了解它,才能够对症下药。乡村振兴工作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起步,我们希望这个模式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伴随乡村共同成长。”
工作站对具有传统特色的闲置建筑物进行适应性改造,使其满足办公、住宿、培训、会议、展览等综合性功能,在惠及当地百姓需求的同时,也为学生长期扎根乡村、开展实践工作提供了根据地。在已经落成的工作站中,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将长期进行。
从2018年1月至今,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全国14个省份共建设19个站点,已建成福建福鼎、云南南涧、江苏高淳、山东文登4处站点,即将建成8处,累计改造闲置房屋2.5万平方米,辐射服务10万余名村民。山东文登站,只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其中一个;12位 2020年暑期赴文登支队的同学,也只是上千名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清华学子的其中之一。“在过去两年,我们已经有超过1500人次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建设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张弘说。
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清华大学的年轻血液正前仆后继地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所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高校、企事业单位、组织包括个人参与进来。建成多少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带来积极影响,能形成一定可复制的模式,真正助推乡村繁荣发展。”谈及关于未来的愿景,张弘十分坚定。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清华大学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更好地建设与依托乡村振兴工作站,打造人才培养、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的实践平台。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建设中,不同专业的人才都能够在这个平台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独特的作用。他们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乡村建设,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田间乡头。
校长邱勇调研南涧站
往期报道
直播带货、走入田地……清华人这样致敬青春!
清华长庚,是“输血”,更是“造血”
南涧!与你心手相牵!
点击查看👆
文字 | 曾宪雯
动效制作 | 贺茂藤 方炳焜 姚智皓
排版 | 潘雯菲
编辑 | 高原 潘雯菲 赵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