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919中的清华力量!

C919中的 清华大学 2022-10-26


9月29日

C919大型客机型号取得适航合格证

标志着中国人

在追逐大飞机梦的道路上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9月30日上午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会见

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

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时强调

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十年织一梦 科研以许国

C919大飞机迎来发展里程碑的背后

汇聚了来自清华十余个院系

学科力量

浓缩了清华人十余年

美好韶华

承载了数十项重要相关项目

清华人的热爱与梦想



逐梦苍穹,造自己的大飞机


中国有过近40年的大型客机梦。


运10之后,又相继经历了MPC-75、AE-100等客机型号的失败。据统计,在2014年我国在册的大中型飞机数量有2218架,却几乎完全被波音和空客垄断。


“让自己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一直是航空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也是清华人孜孜以求努力的目标。


2017年,首架C919大飞机首飞试验成功。


C919飞机采用了一条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的发展思路,成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


在这一令人自豪的过程中,清华团队与主设计单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紧密配合,与兄弟单位合作竞争、相互学习,成功成为C919设计研制的重要力量之一。


久久为功,求索的这十余年


时间拨回2008年,为研制我国自己的大型客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商飞”)组建成立,以“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的创举来进行我国大型客机设计和制造。为此,商飞召集了来自全国25家航空科研院所、7家航空制造企业、13所高校的300多名专家,组建了“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这一科研体制的创新也为清华进入航空主战场带来了契机。时任党委书记陈希和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姜培学出席了论证动员大会。


2008年7月,

大型客机项目论证动员大会在上海召开。


清华参加“联合工程队”的成员,来自学校的多个院系。航院符松协调组织各专业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参与其中,并带队参加了中国商飞联合工程队的成立大会,肖志祥参与了总体方案设计论证,陈海昕、张宇飞参加了气动外形设计论证工作,葛东云参加了结构强度论证;自动化系程农、李清参加了航电和飞控系统论证工作;精仪系关立文参加了液压系统论证工作,朱春霞参加了起落架的论证工作。


以联合工程队的工作为开端,清华深入地参与了C919的研制。这支“小分队”成为了清华人追逐航空梦想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为清华大学更加深入地进入航空主战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校领导陈希、陈吉宁、陈旭老师先后赴上海慰问指导联合工程队清华成员。


肖志祥在总体设计中开展了总体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机翼平面形状对于气动性能的影响、主要参数确定、性能分析等研究。肖志祥还将自己在商飞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思带入清华本科生课堂


“飞机设计,气动先行。”陈海昕和张宇飞主动请缨到“超临界机翼设计”这一主战场,他们大胆采用的基于NS方程分析和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技术,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增升装置设计中,由于算力资源不够,陈海昕干脆把自己课题组的两台计算工作站搬到上海,日夜不间断地进行计算。为填补联合团队在推阻分解领域计算方法的空缺,张宇飞、陈海昕为真实飞行状态下的飞机开发了推力/阻力的前沿算法,极大地减少了中方在与外方公司发动机合作上的掣肘。


“超临界机翼设计”(左)、

“增升装置设计”(右)示意图。


关立文、朱春霞根据大客飞机的总体布局和系统综合设计要求,论证了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的设计参数、驱动方式和控制方式,完成了系统控制余度方案初步设计、起落架收放系统工作原理方案设计、起落架各位置信号传感器布置方案的设计、起落架应急放下系统方案设计和驾驶舱操作方案的设计论证。


从2007年立项,2017年的首架试飞,再到2022年的适航取证,除联合工程队之外,还有大批清华人投入了C919的研制过程。航天航空学院姚学锋承担了舱门密封技术研发工作,杜建镔承担了舱门机构优化技术研发工作,张超承担了试飞智能化监控与决策算法开发并参与了工程模拟器论证等项目课题,冯雪承担了腹板连接结构疲劳分析方法验证试验,庄茁承担了整机结构数字化设计大规模计算仿真工作。自动化系先后承担了C919飞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飞行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及综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软件开发研究”、“飞行管理系统应用研究”及“C919飞机所需导航性能(RNP)需求验证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 研究团队以C919的实际系统需求和架构为基础,基于国际标准规范,构建了基于轨迹运行(TBO)的飞行管理系统(FMS)架构。针对国产大飞机关键软件的自主性问题,采用分布式仿真架构和多种语言编程环境,开发了飞行管理系统仿真验证平台,交付中国商飞,为C919飞行管理系统的仿真研究提供完整的系统方案。


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更多突围垄断性竞争的机会。


薪火相传,科技创新的爱国方式


时至今日,清华大学先后承担了C919飞机研制重要相关项目数十项


师生通力付出,得到中国商飞和参加联合论证的其他兄弟单位专家的认可和尊重,让行业体会到了清华人的实力和风采。


代际传承接力,清华人利用自身的真才实学为我国大飞机发展作出了实质性的关键贡献


清华大学获大飞机飞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航空学会科技进步奖2021年度一等奖。


从学生到教师,当初“清华军团”中唯一的博士生张宇飞已经以出色的科研成绩留校任教。“在最开始参与第一个项目的时候,我出于对技术应用的敬畏,还有高度紧张的项目进度而失眠过”,张宇飞坦言,在自己第一次接触C919的项目时,曾为肩上将承担的责任和科研压力焦虑,“但后来我就不会这样了,因为我逐渐意识到,在这里清华人是作为一个集体,去团结地完成这件事情。”C919研制的周期之长,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有加入有离开;但张宇飞却在十余年的坚持中,慢慢消解了最初的压力,沉淀了自己的科研本心,孜孜不倦地用创新丰富着自己的报国方式


在2017-2020年关于结冰适航取证的研究中,陈海昕和张宇飞继续发力,为评估飞行条件下的临界冰形提供了可靠的仿真方法,并在容冰设计方面提供了相当具有工程应用前景的飞机设计理念与方法。这项创举,提出前置“外形设计”中的结冰问题,从而极大地创新了飞机研制的设计步骤,为后续中国大飞机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


 陈海昕(左三)、 张宇飞(左二)

和即将毕业奔赴航空航天一线工作的博士生合影。


正是在这个项目中,陈海昕师门下的另一名学生李浩然加入。他没有选择能在第一时间发表文章的课题,而是投身到了C919取证攻关的任务中。


“这条路还是比较艰辛的,好在学校和学院当年非常支持我们投身到一线。课题组负责人符松老师还悉心地帮我解决教学等方面的困难。学生们也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宇飞在毕业的时候论文等成果十分吃亏,即便跨越了十几年,李浩然一开始文章投稿也不顺利。他们在这方面还是有相似性的——虽然不容易,但他们沉得住,愿意去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陈海昕如此评价。


不只是张宇飞、李浩然,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也心拥空天梦,愿意沉下心投身于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队伍之中,敢“啃硬骨头”,攀登“新高峰”,在“国之重器”中留下自己的才思与身影。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清华更为中国商飞培养了结构强度副总师周良道、复合材料设计副总师汤家力、构型管理专业负责人张馨元、气动团队带头人张淼等系列骨干人才…….


谦虚谨慎 兢兢业业

清华人在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中

主动请缨

从“生手新兵”

到勇毅革新

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承载着国家意志 民族梦想 人民期盼

C919也从当年图板上

一系列反复修改的“指标”

成为今天世人面前

真真正正的大飞机翱翔天际


这不仅是项目的一个句号

更是更广阔的开始

期待未来更多清华人的航空梦

能够在时代的天穹上

飞得更高、更远



文 | 江盛盈

视频 | 央视新闻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齐亚龙

编辑 | 江盛盈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上清华这门课,真能“行万里路”!

祝贺!

清华书单!开启新学期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