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让沙漠水清、沙退、幸福归!

清华大学 2024-03-19


怀揣报国之心

他放弃优渥条件

投身祖国西部

只愿为当地人民

“实实在在做一件事”


他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理念

推动一个个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立足国家需求

在实践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立身三尺讲台30余载

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

电机领域优秀人才


他就是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赵争鸣

以家国为己任

创新和育人

是他生活永恒的主旋律


让我们一起走近

“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

共同感受清华人在各行各业

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拳拳报国志! 




为国家做有意义的事



青少年时期的赵争鸣

“对学习真的是有一种极度的渴望”

1977年恢复高考

他迎来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考入湖南大学电机专业

完成了“父亲的梦想”

虽然与自己的初衷不符

但赵争鸣不后悔

“这是最适合我的专业,做科研确实辛苦

但一辈子能做热爱的事,心里很充实。”

 

1987年

赵争鸣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攻读博士学位

自此开启与清华结缘的36年

求学期间

来自导师高景德、郑逢时等恩师们的关怀

深深影响了他

让他感受到立足教师岗位、

服务国家需要的幸福

 

博士毕业后

赵争鸣毫不犹豫

选择留校任教

原因很纯粹

就是想“一辈子做好育人和科研两件事”

 

199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卢强

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了“向西部进军”的发言

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壮哉西部,光荣岁月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在即

 

正在香港大学做高访学者的赵争鸣

接到卢强院士的电话

“太阳能沙漠绿洲生态系统的项目需要你

希望你赶快回到清华参与进来!”

 

即刻收拾行囊

赵争鸣没有丝毫犹豫

将两年的合作合同缩减为三个月

尽管此举要放弃港大优越的工作条件‍‍‍‍‍

“能为国家做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是再好的待遇也无法比拟的!”

 


向西部进发



太阳能光伏发电被“盯上”

并非无缘无故

20世纪末

能源危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冲击

集合多项技术于一体的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成为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卢强院士的带领下

赵争鸣团队日夜兼程、攻坚克难

紧密结合新疆需要

完善和开发了四项关键技术

并在清华蒙民伟楼前

首先建起了一座2.5千瓦的

太阳能光伏扬水与照明示范工程

白天抽水浇灌草坪

晚上利用光伏储能点亮路灯

项目在清华园成功运行后

清华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

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太阳能沙漠绿洲生态系统”成

为清华参与西部大开发

与自治区全面合作的首批重要项目之一


项目落地,何处是第一站?

2000年3月

赵争鸣作为“先遣部队”深入沙漠

用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走访南疆

决定把项目建在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奥依吐格拉克村

(简称“奥村”)


回忆起第一次到奥村的那天

赵争鸣历历在目

当时奥村面临一个最大问题“沙进人退”

村子用水全靠一个小水塘

村里1349口人、4300余只牛羊喝水

都只能仰仗天上掉下来的“一口水”

村民们每天要花4个小时去排水打水

村里的孩子们

一年到头都难以洗个干净脸


眼前的景象

让赵争鸣下定决心解决用水难问题

他和团队很快找到关键所在

先解决用电问题!

赵争鸣团队提出

“要好好利用当地

优越的太阳能和地下水资源!”


将变频调速交流异步电机

应用到太阳能光伏装置中

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利用率

通过光伏发电调动地下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

奥村建起了五个太阳能发电站、五口水井

形成一个小电网和水网

覆盖长达8公里的整个村庄

太阳电池板总容量为27.37千瓦

供水管网长19.3公里


2001年5月28日

是赵争鸣和奥村人民难忘的一天

奥村彻底告别点煤油灯、喝“涝坝水”的历史

开始了“晚上灯火辉煌

日间清水流淌”的新生活

“沙进人退”变成了“沙退人进”

村民们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用上了电灯,看上了电视

500亩农田与果园的灌溉问题迎刃而解

当地的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奥村的水抽出来了!


再忆当年,赵争鸣感慨:

“光伏发电抽水工程的成功

不仅提升了奥村生活水平

对解决无电偏远地区农牧民的脱贫问题

也是很好的示范

对新疆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能为西部地区人民实实在在做一件事情

我非常满足!”



清华人本色



“太阳能沙漠绿洲生态系统”项目

由清华大学与特变电工公司合作完成

于2001年建成并应用至今


是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

一次生动实践

2023年9月,赴新疆参加

2023年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会议的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来到特变电工调研

强调清华要持续加大人才输送力度

努力为新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

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赵争鸣与同学们讨论技术方案


如今即将退休的赵争鸣

仍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他倾注心血培养的一批批学生

开始接过“传承”的接力棒

投入到科研创新服务强国建设的行列之中

矢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奉献

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

书写奉献青春的壮丽篇章


“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回顾过往

赵争鸣感慨良多

但每一句

无不诉说着以家国为己任的清华人本色


更多报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

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






统筹 | 吕婷

文 | 萧遥

视觉设计 | 贺茂藤

编辑 | 曲田 彭稳平

责编 | 赵姝婧

审核 | 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清华硕士去种菜?科技感拉满了!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又甜又燃!一起清华读博,一起科研报国!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艾滋病、血栓、糖尿病……她破解新药研发的关键密码!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