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的变局
据统计,过去两年,很多光伏企业海外市场的占比迅速提升,由此也大幅降低了过于依赖国内市场(或者单一市场)的风险。
同时,全球诸多国家也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截止2019年,新增装机规模超过1GW的国家已经超过16个。
可以说,“1GW级”的投资在巨头的眼中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很多巨头的扩张规模都以5GW、10GW计,投资规模更是以数十、上百亿计。
即使到了现在,这种扩产还没有减缓的迹象。
对于企业和产业而言,昨天决定今天,今天决定明天。光伏企业此次大扩产,必将对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上述如此大规模的扩产,将给未来的行业竞争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可以确定的几点:其一,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加速产能洗牌,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高性价比产品代替低性价比产品,阶段性的价格战肯定出现;其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加速光伏“寡头时代”来临;其三,加速部分企业的倒闭或退出,行业经营分化进一步加剧;其四,加速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
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和扩产,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的竞争格局有可能还会发生巨大变化。接下来就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产业环节进行分析:
1、多晶硅:寡头竞争,国产替代提速,通威发力凶猛。
2011 年至 2018 年,德国 Wacker 和保利协鑫子公司江苏中能先后问鼎多晶硅全球龙头。2018 年全球多晶硅料产能前十排名中,中国占据 7 个席位,其中保利协鑫全球市场份额第一。2018 年国内多晶硅集中度(CR5)达到 59%,其中通威股份市场份额达到 7%。综合判断,行业集中度向龙头聚拢,通威股份市场份额有必然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韩国OCI、韩华等海外产能的退出、减产必然加速硅料的国产化替代。
2020开年以来,通威在上游的强势布局颇受关注,其很可能很大程度改变固有竞争格局。在中期发展规划的公告中,通威明确:高纯晶硅业务的累计产能目标分别为2020年8万吨,2021年11.5至15万吨,2022年15至22万吨,2023年22至29万吨。其中,单晶料占比85%以上,N型料占比40%-80%,生产成本3-4万元/吨,现金成本2-3万元/吨,相比目前的产能成本进一步大幅下降。
按其高管的回应:公司未来将打造高纯硅料世界龙头地位,与第二名拉开差距。同时,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电池片的世界龙头地位。
2、硅片:单晶渗透率加速提升,双寡头格局将持续。
硅片是制造太阳能晶硅电池的核心材料,其品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光电转化效率,而成本高低直接决定了终端客户的投资收益率。
2015 年以来单晶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快速提升,2015 年全球单晶市场份额约为18%,2016 年大幅提升至 24%,2017 年则进一步上升为 27%,2018 年全球单晶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 46%,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增长。
2018 年中国大陆单晶硅片产能为 75.6GW,产量为 49.2GW。从市场份额看,单晶硅片龙头为隆基股份,国内市场份额为 37%;中环股份市占率为 33.1%,排名第二。
近年来,硅片环节产业整合、龙头企业扩建产能以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的趋势非常明显:中小企业由于产能利用率低、无成本优势己逐步失去竞争力,纷纷选择停产或退出硅片业务,强者恒强局面得以进一步加强。2020 年隆基、中环继续扩大其产能,保持规模、资源优势,行业双寡头竞争格局有望持续。
(表格数据统计于2019年底)
按照张治雨的分析,2020年年底,单晶硅片产能保守预估会达到191GW,显著过剩;单晶硅片普及率达到100%——过去单晶与多晶拼刺刀,而2020年则是单晶与单晶拼刺刀,是一线单晶企业与二线单晶企业的pk;不存在技术跨代的差异,相对成本差异势必缩小,即便未来很多年以后,硅片领域也难再复现今年这样令人心潮澎湃的利润了,只因普及率达到了100%,定价锚成为了单晶自己。
3、电池片:高效化提速,专业化电池厂快速崛起。
目前高效电池技术中,PERC具有高转化效率、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增加较少等优势已率先规模化生产,逐步成为主流的高效技术路线,单多晶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 21.8%和20.6%,且 PERC 技术在单晶产品的增益效果更显著。
其他高效电池技术包括背接触(BC)电池技术、异质结(HJT/HIT)电池技术、金属穿孔卷绕(MWT)电池技术、双面 N 型电池技术等,具有更大的效率提升潜力,但目前阶段受制于成本较高,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2018 年全球电池片产能达到 173.8GW,产量达到 113.6GW,同比增速达8.9%。其中,中国电池片产能达到 128.1GW,产量达到 85GW,同比增速达到18.1%。2018 年中国电池片产量占全球产量达 74.8%,并呈持续提升趋势。
(表格数据统计于2019年底)
仔细分析全球电池片生产规模前十排名,发现行业龙头经常变更。一旦企业无法把握电池片技术升级方向并适时产能扩张,或逐渐被淘汰出局。为满足全球光伏市场日益高涨的需求,电池片企业通过产能扩张巩固市场占有率,产业继续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专业化的电池片生产开始崛起。
2018年全球电池片产能前 15 家企业产能占到全球总产能的 50.2%,全球产能第一为通威股份,市场份额达到 6.7%;2018 年全球电池片产量前 15 家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 56.6%,全球产量第一为晶澳太阳能,市场份额达到 6.3%;通威股份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到 5.6%。
2018 年国内产能前十名的企业中,除通威、爱旭、展宇尚未大规模布局组件产能以外,其它 7 家企业均为垂直一体化企业,其生产的电池片主要供内部组件生产使用,外售量较少。国内产能和产量方面市场,通威股份均保持第一。2019 年电池片行业前 5 集中度进一步。
根据2020年初PV InfoLink数据库统计,2019年单晶加多晶电池片出货总量仍是通威第一,。而出货第二为爱旭,观察海关数据,爱旭也是电池片出口量第一的厂家。后续出货排名依序为中宇、展宇、润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 PERC电池片的大幅扩产后,2020的扩产并没有停歇,預期今年仍将出现60GW上下的电池片产能扩充。由于新产能挟带低成本及直接兼容大尺寸的优势,今年电池片产线的汰旧换新将比往年更加明显。
4、光伏组件:集中度提升,头部竞争趋于稳定。
到底谁是真正的组件老大?过去十年里,答案可能有好几个。
他们是无锡尚德、英利集团、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
光伏组件由于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末端,资金和技术壁垒相对不高,导致组 件环节竞争环节相对分散。从产能上看,2018 年行业前五分别为晶科能源、阿 特斯、隆基乐叶、天合光能、晶澳、韩华,市场份额大概在 4%-6%左右。从产 量上看,晶科能源、晶澳、韩华、隆基乐叶、天合光能、阿特斯依次排名前五,市场份额大概在 5%-7%左右。
光伏组件企业在 2011-2018 年期间,行业龙头发展变化相对较慢。2011 年的行业龙头无锡尚德已经排名十名以外,而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行 业排名较为稳定。
到了2019年的全球组件出货排行榜,中国企业占据前十位中的八席,总出货量为为67.5GW。其中,实现“四连冠”的晶科能源在过去十年里累计销售量为52.74GW,成为全球累计销售量最高的企业。上榜的两家外企分别是韩国的Hanwha Q CELLS和美国制造商First Solar,两者出货分别为7.3 GW和5.5GW。
组件环节,最近两年,包括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和东方日升等企业,均在组件出货的竞逐中表现强劲。同时头部大厂走向成熟,前十排名日益固化。新进入者很难再打破固有的市场格局,“疯狂的公牛闯入瓷器店”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毫无疑问,光伏的产业集中度近年一直在提升,组件环节也是如此,甚至有头部的光伏企业家预测,未来全球将只剩下10家左右的组件企业。2019年全球出货前十名企业出货量达到80.3GW,在全球的市占率已经达到65%左右。以目前接单渠道、品牌影响力、融资能力、产品竞争力、团队支持等等来观察,一线大厂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订单的集中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来源:黑鹰光伏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公众号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态度。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请留言与本站联系。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隆基、晶科等七家企业分食中核3GW大单
☞☞2020年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下发!
点“阅读原文”报名第五届异质结量产技术与智能制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