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的新能源机遇和挑战
作为年度KPI,来自中、欧各国的大大们在2020年岁末达成了《中欧投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关于《协定》的具体内容近日也在一点一点地被透露出来。通过一些初步的分析,TestPV发现,尽管中国众多行业将面对巨大的挑战,但对新能源的重大利好已经成为共识。
1. 不公平,是明显的
尽管尚未见到全文,但细节已经逐步清洗。从已经透露出的解读来看,《协定》的不公平是显然的,也是预料之中的。
■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投资保护、改善市场准入、确保投资环境并加强投资监管、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中国开放领域:在谈判中,中国答应进一步开放的领域包括制造业、汽车、金融服务业、医疗健康、通讯/云服务、计算机服务、国际海运、航空运输、商业服务、环境服务等。目前,大约一半的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如运输和电信设备、化学品、健康设备等)。而汽车领域方面,中国同意逐步取消合资企业要求,承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此外,中国同意取消金融服务业及医疗健康领域中部分行业的合资要求。(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
■欧洲开放领域:中欧投资协定将锁定现有的中国对欧投资市场准入权,同时确保开放欧洲能源、农业、渔业、视听、公共服务等敏感领域。此外,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欧盟将在很大程度上开放服务行业。(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
仅从字面上看,中国的承诺就要比欧洲多很多。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想和发达国家谈判,就像当初加入WTO的谈判一样,中国的承诺相对多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理论上的共赢在实践上必然是中国在短期内必须放弃很多利益保护。
就像汽车,中国的华晨守着德国的宝马,从2015到2019五年中华晨宝马为华晨汽车贡献利润269亿元,仅仅是重新放开股权比例,就直接导致分到的利润减少,让华晨在2020年11月玩到破产。
再比如新能源汽车,这两天最火爆的新闻莫过于特斯拉狂降15万,一天内收获蔚来汽车一年的订单,特斯拉官网直接崩溃。
为什么?
因为本来只有特斯拉一家独大的新能源汽车,现在欧洲也可以了。特斯拉进入中国是有条件的,跟上海政府有交税对赌,要保证百分百国产化……而欧洲不愿意。
但《协定》签订后,欧洲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完全没有了对特斯拉的约束,无需国产化技术转让,无需交税对赌(这意味着欧洲车企可以高价从欧洲进口零部件,把中国工厂做成零利润,不交税,把所有的税都留在欧洲)。
都这样了,特斯拉还能不降价?与其等到欧洲投资后降价竞争,还不如直接降价打消欧洲投资的想法。
按照《协定》,欧洲可以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有监督、调查权力,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必然是巨大冲击。
还有中国其它的开放和承诺领域,中国都有着股权上限、技术转让、甚至禁止投资等各种不同程度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协定》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只能倒逼自己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实现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因为《协定》的另一层意义是突破西方国家技术市场封锁,这是政治和地缘多方面博弈所必须的承诺。
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像当初加入WTO时一样,尽快适应国际规则,实现自己最大价值。
而我们还能做的就是充分找到自己的强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快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2. 不公平中的新能源
欧盟强调中国需要承诺的行业包括制造、汽车、金融市场、医疗、研发、电信/云服务、计算机服务等,欧洲将在这些领域全方位杀入,而此前中国在这些领域或多或少都有。
与中国承诺相对,欧盟最大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承诺是“有效完成巴黎气候协定(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当然,与承诺领域不同,欧盟的开放领域则包括“能源、农业、渔业、视听、公共服务等敏感领域”。
而欧洲的承诺和开放领域,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优势领域也终于可以进入欧洲进行扩张。
欧洲有他们擅长的专业,我们也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高铁、家电、新能源、5G等中国都将杀进欧洲市场。
何为新能源?
人类所有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太阳照射地球的不均匀,驱动大气环流,形成了风能;全球水资源的蒸腾,让地表径流回归海洋,形成了水能;依靠太阳生长的数木埋在地下,成为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储存着远古的太阳辐射能。
而新能源,通常是指风电、光伏,还有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远方亲戚。储能、充电桩、新能源汽车,那都是新能源的应用形式。
尽管新能源汽车将面临挑战,但新能源中的风电、光伏、储能,这是中国最擅长的专业,也是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昨天发布的☞☞《新能源,就赌光伏了》一文中提到:
“2001年还5块钱一度的光伏发电,到2020年被中国人干成了2毛钱一度。在光伏领域,中国企业把成本干下去了90%,锂电一样如此,10年下来,锂电的度电成本一样下来了90%”。
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占到了欧洲60%的市场,于是遭遇了欧洲双反调查,亏得博弈后的有条件和解,中国光伏的欧洲市场还保住了30%。反观美国光伏市场,中国光伏市场占有率除了逆变器还有点,组件基本放弃。
十年双反,中国光伏产业全球第一,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到组件,从银浆到封装材料,从逆变器到支架,从EPC到电站投资,上中下游都是最屌的那个,光硅片生产就占到全行业的97.4%,协议只要正式签署,光伏产业就能在欧洲重回巅峰。
再看锂电,中国锂电产业全球第一,整个产业链,从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到电池包、BMS,全球龙头都是中国企业,产能的70%也在中国。
还有风电,中国风电不仅装机规模达全球第一,每年新增装机量同样领跑世界。2019年,中国以26.2GW新增风电装机位列全球首位,中国平均陆上风电度电成本(LCOE)已经低至0.47美元/kWh,低于日本、法国、丹麦等国。过去1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了40%左右。和光伏、锂电一样,风电也早已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技术领先。
BBC曾报道说中国想进入欧盟的能源行业,遭到部分国家的激烈反对。
这么强!如何不会被反对?
欧洲的疫情复苏计划将发展新能源作为重要手段,“欧洲制造”规划下光伏制造是重点之一,《欧洲绿色协议》为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再一次规划了巨大的市场。
光伏制造和应用在20年前是美国领先,10年前是欧洲领先,最近10年是中国完胜。
美国曾经领先,因此有一种荣耀叫“美国记忆”,想要通过光伏再次领先;
欧盟想让光伏重新崛起,在TestPV看来,这种荣耀可以叫做“欧洲记忆”。
为了签署《协定》,中国在众多领域做出了巨大让步,尽管让步是提升自己和走向国际市场必须承受的痛,但与之相对,德国默克尔和法国马克龙说服了这些国家,《协定》签署了。
3. 风电、光伏+储能,任重而道远
离开了能源,任何一个帝国都会缺少发展的“荷尔蒙”。20世纪的石油依赖已命中注定,但21世纪的石油破局,我们从新能源找到突破口。
新能源仅有的两大平价支撑,风电和光伏,从技术到成本,从制造到应用都已被中国牢牢把握;而解决风电和光伏削峰填谷的关键产业 – 储能,也在中国得以降本。
碳中和、节能减排,这最初由欧洲提出的全球倡议,正在由中国主导的风电、光伏+储能得以实现。
从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汽车业到环保、人力资源、商业、软件,我们实在没有什么能让欧盟承诺的。但只要抓住欧盟“有效完成巴黎气候协定(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这一项承诺,我们用新能源把握住了能源供应的命脉。
而抓住这一承诺,我们才能在《协定》的利益交换中挽回一局,我们才有成本去赢得时间换取其它行业失去的空间。
新能源也将是《协定》后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
诚然,我们也有石油,但我们的石油开采成本是中东的4倍;我们也有煤炭,但煤炭的炼油成本比原油更高;我们也有矿石,但我们的成本和品位远被别人甩在后面。
所以我们不得不依靠西伯利亚的油气管道,我们不得不在巴基斯坦建立基地,我们不得不筹划泰国的克拉克运河,我们不得不到非洲开采矿石。
所以,对于新能源来说,欧洲、美国也可以拥有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制造新能源,但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欧美的新能源成本远高于我们。
过去10年,我们让这一目标圆满实现,中国制造的风电、光伏、储能成本已远远低于欧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成功地打造了三方面:
- 完整的全产业链;
- 更低的制造成本;
- 足够的自我消纳。
这也是为何美国对进口光伏产品征收“双反税 + 201保障税 + 301保障税”后成本仍远高于中国光伏制造的原因。
未来10年,当平价和碳中和目标、减排任务的机遇同时降临,当人工智能带来制造成本下降,当全球市场空间同样被打开,当欧美同样致力于“欧洲制造”和“美国制造”,我们的完整产业链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即便能维持10年到2030,那如何领先到2060?
留给风电、光伏和储能产业的只剩下,也必须是技术创新、产品提效、制造降本。
而对于中国新能源人来说,既要用前10年奋斗的基础来平衡《协定》带来的利益得失,又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依托创新继续领先,用新能源制胜未来的能源革命。
为了完成年度KPI《中欧投资协定》,岁末之际大大们仍在努力;
风电、光伏+储能,将让我们享受红利,任重道远又算得了什么!
原创No.1572;转载联系授权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公众号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态度。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请留言与本站联系。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第四届BIPV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