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家也能看照片,人们为何跋山涉水也要去这个摄影节(上)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2019-07-12


2016年阿尔勒摄影节宣传海报



王婷舒 | 文


每年七月初,法国南部的一座小城会进入沸腾状态,近10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入这座小城,只为参与一次影像世界的狂欢——以城市命名的阿尔勒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 )顶着法国的骄阳在盛夏如约而至。


“Rencontres”在法语中意为“遇见与相逢”。摄影节取名“相逢于阿尔勒” ,不仅透露着法国人自然浪漫的心性,也表明摄影节成为催生人与摄影之间的相逢、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人与城市之间互动的平台,炎炎夏日中上演着一出又一出奇妙的偶遇。


阿尔勒摄影节在1970年由三名好友共同创立:著名摄影师吕西安·克莱格(Lucien Clergue),知名作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以及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盖特(Jean-Michel Rouquette)。1968年,法国的“红色五月风暴”强烈冲击了法国的社会秩序,也打破了艺术文化持续低迷的状态。走向“个人主义”的法国社会对艺术有了新的要求,独立思潮渴望在艺术中有所体现。此前在法国的文艺活动中,摄影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别,而克莱格却看到了摄影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在几乎没有预算也没有场地的条件下,在图尼埃、鲁盖特的全力帮助下,努力为摄影开辟了一片天地[1]。今年已经是这片天地成长的第47个年头。




尤尔洪第乌斯, 汽车, 1999. FNAC 01-126. 

© D.R./photo: CNAP/Yves Chenot, 巴黎




谷歌图表,11-S NY, 2005. “911”事件快照拼接。摄影师将制作照片马赛克的软件与谷歌浏览器相连,输入关键字“上帝” “耶和华” “安拉”,将搜索出来的8000张图片拼成了双子大厦被飞机穿透的画面。

© 胡安·冯库贝尔塔(Joan Fontcuberta)



阿尔勒摄影节的实验精神和前瞻性在摄影节中独树一帜,纪实摄影圈内,阿尔勒早已被奉为“每年必去的摄影节” 。不仅因为世界著名摄影师的参与,更因为摄影节挑选作品的眼光独特和水准之高已成为摄影行业中风向标。南·戈尔丁(Nan Goldin)与马丁·帕尔(Martin Parr)的照片都曾因为在阿尔勒摄影节的公开展览而声名大振。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witz)的彩色作品在1986年展出时,还未赢得今日的声誉。


故事的原创性和摄影手法的创新性也是摄影节一直所推崇的。2002年起设立的阿尔勒发现奖(Discovery Award),给予具有独特个人风格和优秀视觉讲述能力的摄影师展露头角的机会。奖项评选采取兼优制度——五位艺术家各推荐两名新晋摄影师,为他们的作品设立展览,并由评委甄选,最终获奖者得到5000欧元的奖金继续完成项目。2014年,来自中国四川的摄影师张克纯,凭借对黄河追根溯源的作品《北流活活》摘取大奖。




选自《北流活活》

© 张克纯



去年接任总监一职的萨姆·斯道兹(Sam Stourdzé)对所选摄影师的阐述,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摄影节筛选作品宗旨:

 

“摄影师是调查者,他们见证世界的浩瀚,追问历史,质疑媒介。他们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是在静止或流动的图像、文字或声音中,建造出视觉宇宙的艺术家,带我们徜徉于他们的故事,他们是故事讲述人。”


此次摄影节的作品展览分为十二个专题。从新晋摄影师作品展示到经典街拍照片回顾,作品类型包括了传统纪实影像、照片的拼贴与二次加工、资料照片的再利用等,逐一体现了图像语言在解读个人生活或社会问题时沉默但尖锐的力量。以下为几项最受瞩目的展览专题:




“发现奖”提名摄影师作品展示

 “Discovery Award”



“兼优制度”推选的十位新晋摄影师的作品将集中展示在观众和评委的面前。今年10位提名摄影师作品视觉犀利而大胆,摄影师来自于日本、埃塞俄比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寻找归属感,选自《熟悉之地,陌生之人》,基贝拉, 2016 

© 萨拉·维斯瓦(Sarah Waiswa)




正午,美国/日本,2015,彩色照片

© 巴什马·阿尔沙里夫(Bashma Alsharif)




原始家族档案:牛奶与蜂蜜的故事,黎巴嫩,2011,彩色照片

© 巴什马·阿尔沙里夫(Bashma Alsharif)




沉默的世界,选自《一名残疾人的生活,2015

© 阿迪斯·阿巴巴(Addis Ababa)




来自照片小样的女孩(暗房手册), 2013

© 萨拉·奎纳尔(Sara Cwynar)




自然界中的巨嘴鸟(便利签),2013  

©  萨拉·奎纳尔(Sara Cwynar)



                  

  “可见的平台:纪实摄影新途径”

“Platforms of the Visible: 

New Approaches to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



“可见的平台“将通过研究档案资料、历史情境重构完成的作品归位一类,展示了当今摄影师讲述纪实类故事的新手段。




厌女症的历史,第一章节:目的地为流产的旅程 | 玛尔塔(克拉科夫, 29),2016 

© 莱雅·爱普尔(Laia Abril)




 “重读摄影”

 "Rereading” 

                   


这一单元趣味性十足,“精彩的错误”系列,摄影师收集透过因镜头出错或其他偶然原因“拍坏了的照片” 审视媒介发展历史。“当其他休憩之时” 让历史中一部分被忽略的好照片重见天日。




悬浮 

© 鲁斯·范·比克(Ruth van Beek)




 “画框之外”

Outside the Frame

                             


这个模块为与杂志合作的摄影师开设。与前卫摄影杂志《厕纸》(Toiletpaper)、《纸板博物馆》(Cardboard Museum)合作的摄影师的作品将出展,挑战着用传统35mm镜头看世界的目光。




无题,理念与图像来自于《厕纸》杂志摄影师毛里齐奥·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与皮尔保罗·法拉利(Pierpaolo Ferrari)




“街拍摄影回顾”

Street Photography Revisited



展出包括盖里·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d)与 斯德·格罗斯曼(Sid Grossman)的经典街拍作品。




纽约,1970 

© 盖里·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d)




无题,选自《i》, 2013

© 伊蒙·道尔(Eamonn Doyle)




第21幅,三个动作的照片,2012 

© 伊森·勒维塔斯(Ethan Levitas)




“战后”

After War




清晨,西哈特尔浦,杜伦镇,1963 

© 唐·麦库宁(Don McCullin)



同许多国际摄影节一样,阿尔勒摄影节也很“亲民”,设立摄影教育模块,开展工作坊、作品集点评、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同时也为18岁以下的青年人开设摄影相关的简单培训。


而每届都备受人期待的摄影书展示,今年依旧能满足摄影出版物爱好者的心愿。 “阿尔勒宇宙书市”在1平方公里大小的空间内,展示来自世界上100余家出版社的摄影书。摄影书作为一种可触碰、可控的影像展示媒介,因为其纸张、排版等会为图片故事增添新语言,为摄影师展示作品的首选媒介,也是摄影爱好者与摄影作品进行的最亲密的接触方式。




今年的图书小样奖(Luma Rencontres Dummy Book Award Arles 2016) 颁发给《你和我,一个发生在波斯尼亚、德国和美国的故事》,摄影师Katja Stuke 和Oliver Sieber讲述了一名生于波斯尼亚、辗转德国与美国之间的难民的故事。


注:[1]Li Zhengyuan,网页来源 http://www.artdesign.org.cn/?p=14819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授权,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抱歉,你的照片很好,但很无聊 |

90后保姆的自白 钢城故事 |

习主席请留步  政协开幕,主席台上发生了什么 |

学摄影要不要去海外 |

中国青年报2015年度照片 |

贺延光的2015:摄影是记录,也是表达 |

王颖的2015:带着女儿环游世界 |

【头版半月图】寻找全球好照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

飘洒在朋友圈里的第一场雪 |

青岛海鲜故事 | 国庆这些年 | 大阅兵探营 |

日本,在被谁绑架 | 你未必注意的阅兵细节 |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

用热血显影的抗战历史 | 通宵自习室的故事 |

中国青年报2015两会图片选 | “鬼子”在哪儿 |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 上班下班 |




长按二维码识别

一键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