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村庄的故事,每一个都令人神伤 | 书单来了

2016-09-13 小邦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书托邦


“作为从农村出来的进城一族中的一员,我始终对曾经的家园满怀深情。当你发现,那些熟悉你记忆缺失的童年岁月的老者,一个个故去了,那些能够讲述你双亲典故的老人,也一个个不见了,人到中年的你会慢慢感觉到,自己的一部分也在一点一点地远离,再无回来的可能。
“这仅仅是个人的情怀。放大到家国背景,我们会发现,传统的农人正在远去,新时代的农民,却迷失在现代化的十字路口。他们接过农业大旗,却草率敷衍;他们亦知传统的点滴消融却无力挽住狂澜;他们知道老路已被堵死,却又不知道去路怎么走。他们迷惑的,就是我想关注的”。
——汪冬莲


和《满川田纪事:乡土中国的农民群像》作者汪冬莲,有着同样关注的人不在少数。随着近日关于甘肃农妇杀子自杀惨案的讨论日渐热烈,人们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关于“农村往何处去”的问题上来。


而关于农村何往、农业何为、农民何去的问题,近年来的图书领域的讨论也不可谓不多。小邦今天整理了一份关于农村的书单,一起来思考城镇化热下的农村变迁。




1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




作者:梁鸿


关注地:河南穰县梁庄



“在这个时代,故乡是个特别政治化现实化的词语,因为它涉及到当今最核心的矛盾:乡村怎么发展、城市化背后如何安置我们的生活,这背后是几亿仍然在村庄生活的农民。对于村庄呈现出的弊病,不能简单地用“孝道缺失”等道德层面的批判来谴责,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生存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迫在眉捷的、必须正视的政治问题。”
——梁鸿
2满川田纪事:乡土中国的农民群像






作者:汪冬莲


关注地:安徽歙县满川田村



20世纪后20年至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的工业化、城镇化社会的裂变时期。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社会在这40年中发生的嬗变,超过以往5000年。
为了记录那些亘古以来就在土里刨食的人们的生活嬗变,记录他们面对千年一遇的社会转型时那种突围与奋进、固守与涅槃,作者以其家乡——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下辖的一个1000多人口的山村满川田为典型,做一个内陆乡村40年社会变迁的全景描述。
痛感于传统的农人正在远去,新时代的农民,却迷失在现代化的十字路口:他们接过农业大旗,却草率敷衍;他们亦知传统的点滴消融却无力挽住狂澜;他们知道老路已被堵死,却又不知道去路怎么走……作者解剖了满川田这只“麻雀”,以此献给伟大的变革时代,献给那些在这波城镇化浪潮中,注定必须留在农村,从事土里刨食事业的最后的农民。




3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





作者:阎海军


关注地:甘肃通渭县崖边村


2000年到2010年,中国360万个自然村锐减到了270万个。这是城市化的“功劳”。这十年时间崖边也更加萧条和凋敝了,但没有衰亡。它由厉敬明、宋福禄一样的老人和阎海平、厉永强一样的中年人守护着。
在城市化浪潮之下,中国乡土到底发生了什么?奢婚,打工潮,空巢老人,乡村留守者……乡土生态以及秩序在悄然发生着裂变。到底何处才能还乡,乡愁如何安放,乡土终归走向哪里?本书通过文字和镜头,全景式呈现中国西部名为“崖边”的村庄变迁史,记录数十年来崖边人的命运史,打开乡愁之结,探讨和寻找还乡之途。



4土地的黄昏




作者:张柠


关注地:江西竹林垄张家村


这是一本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实验性著作。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张家村发生的故事,而是对中国乡土文化结构、乡村经验及其微观权力形态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时间、空间、器物、实践的符号分析,细腻地叙述了宏观权力结构在乡村经验各个层面的相互转化过程。
通过对乡土社会的“事实呈现”,该书进一步将分析引向农民心理学、乡土哲学和精神现象学领域,可视为一部乡土文化“小百科”。该书将理论逻辑融会于文学叙述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5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作者:熊培云


关注地:江西小堡村


至于这个村庄,姑且叫小堡村吧,它地处三乡交界,就行政地理而言,差不多是中国最偏僻的地方。记录这样一个村庄,有时候我也难免会打退堂鼓。在中国无比广袤的乡村,它既不像江苏的华西村那样“富得流油”,可以成为人们解剖时代进步的一个标杆,也不像河南上蔡县的一些村庄那样“穷得流血”,许多农民因为“血浆经济”染上了艾滋病——否则,我一定会像陈为军那样拍一部《好死不如赖活着》。



6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



作者:江子


关注地:江西下陇洲


作者江子先生是乡村后裔,他凭借描绘江西赣江边一个叫下陇洲的村庄的地理经纬、历史记忆、身体疼痛和现实境遇,表达了他对五千年乡土中国的眺望和思考。
当乡村被逼到坍塌边缘,中国精神昔日赖以维系的乡土已瓦解时,我们的家园是否有重建的可能?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乡土中国,将会走向何方?
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社会学价值的乡村读本。


7生死故乡






作者:杨献平

关注地: 南太行山区



本书描写了太行山南麓的乡野人文历史、民间风习、乡村传统等诸多因素,是一方地域民众生活与精神的集体画像,亦是一部北方乡村人群的当代世俗生存史。作者自觉摈弃了旧有的乡村抒情与浪漫、伪饰色彩的书写方式,以本真的态度、白描的手法乃至小说散文杂糅的文体,写出了当代中国底层人的生活和精神变迁。




8漂泊与寻根



作者:郭星华 等

关注者:城市里的农民



在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户籍制度等体制安排的影响,大量的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日趋“漂泊化”,成为“失根”的群体,引发“认同危机”、“认同困境”。
这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走访工地、农贸市场,对北京市区的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全面地描绘了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全景图式,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与融入问题,其中也包括高学历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



欢迎大家留言补充书单……


还感

>>>>猜你喜欢


《满川田纪事》:从歙县汪满田村看中国农村四十年嬗变

15本社会研究方法类图书推荐 | 开书单

8本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语言、叙事与思想 | 荐书

你好,八月 | 人文书托邦8月新书速递

这7本书,培养你终生获益的思维习惯 | 开书单





人文书托邦微信号:renwenshutuobang,每天推送精品读书信息,点击右上角按钮可分享到朋友圈,点击“阅读原文”可获知该文更多详细资讯,或直接购买所荐图书


人文书托邦读者俱乐部QQ群:216643966,在这里,结识和你一样的人文爱书人。


如有书评自荐或阅读反馈,请直接回复;媒体联络,也请直接回复或私信新浪微博@周粥粥姑娘、@人文书托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