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 普通心理学
Vol.575
课程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博雅哥说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学期开设的核心通识课程《普通心理学》的课程大纲。
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来自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七位教授将带领学生探索心理学这门学科。课程将首先介绍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及心理学的方法论,并探索心理学和生物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老师们将带领同学们研究心理学下属的子领域,结合不同的理论概念进行介绍。
事实上,这门课程的重点并不仅仅在于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老师们更希望同学们用所获得的知识来研究心理学的相关问题。“基因与进化,先天与后天,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按照这样的基本逻辑来理解心理学,用心理学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这应该是这门课程想要带给我们的独特的视角。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方方、李健,包燕、毛利华、苏彦捷、姚翔、钟杰
学分:4
教师介绍
授课教师
方方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系哲学博士。主要利用脑成像技术、心理物理学和计算模型研究视知觉、意识、注意和它们的神经机制。
授课教师
李健
李健老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由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2007年贝勒医学院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纽约大学斯特恩 (Stern) 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 (MBA) 学位。研究领域为人类强化学习和决策的神经机制
授课教师
包燕
包燕老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本科、硕士 (专业:教育心理学);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方向:认知心理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心理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美学,注意,时间信息加工。
授课教师
毛利华
毛利华老师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专业学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计算机科学辅修学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实验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认知神经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计算机与心理学研究方法。
授课教师
苏彦捷
苏彦捷老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法学学士; 北京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动物行为,动物认知。
授课教师
姚翔
姚翔老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分会理事。姚翔博士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2000年)和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从事组织管理学的博士后研究(2006-200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场干预的实施与效度验证。
授课教师
钟杰
钟杰老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得临床医学学士(1998),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博士(2003)。主要研究方向为病理心理学、心理动力治疗。
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心智过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作为一门概论性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包括感觉与知觉、意识、学习与记忆、智力与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人格与动机、心理障碍与治疗及社会心理学。课程首先介绍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并从生物、进化、认知和社会文化等视角对各个子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重要的理论和发现进行介绍。
课程大纲
本课程内容分为16章,每章有1—3讲。本课程所提示的课程参考资料,必读部分是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的;选读部分不做要求,仅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参阅。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本章是课程的开篇,重点向大家讲授(1)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2)现代心理学的发展;(3)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书目
1、James, W. (195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Vol. I; Revised edition). Dover Publications; Chapter 1 The Scope of Psychology
2、Cattell, J. (1888). The Psychological Laboratory at Leipsic. Mind, 13(49), 37-51.(选读)
第二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介绍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形成待检验的假设和理论、使用科学方法收集和解释证据、报告研究发现。在此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标准化程序和使用操作性定义来防止观察者偏见,使用适当的控制程序排除其他可能的假设,使用实验法来考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相关法来确定两个变量间是否相关以及有多大程度的相关。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心理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动物和人类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阅读书目
1、Stanovich, K. E. (2012).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0th Edition), Pearson. Chapter 1: Psychology Is Alive and Well (and Doing Fine Among the Sciences)
2、Beecher, H. K. (1955). The powerful placeb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59(17), 1602-1606.
第三章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1)进化和遗传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2)神经元的活动及其信息传递;(3)脑与行为间的关系,包括神经系统的构成、半球功能一侧化、大脑可塑性等。
阅读书目
1、Gazzaniga, M. S. (1967). The split brain in man. Scientific American, 217(2), 24-29.
2、Bouchard, T., Lykken, D., McGue, M., Segal, N., & Tellegen, A. (1990). Sources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The Minnesota study of twins reared apart. Science, 250, 223-229.
3、Rosenzweig, M. R., Bennett, E. L., & Diamond, M. C. (1972). Brain changes in response to experience. Scientific American, 226(2), 22-29.(选读)
图为人大脑的不同分区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本章主要介绍(1)知觉的任务及主要研究方法——心理物理学;(2)视觉:视觉系统的构成、视觉信息的传递、颜色知觉;(3)听觉:听觉系统的构成、音高理论、声音定位;(4)其他感觉:嗅觉、味觉、肤觉、前庭觉、动觉、痛觉等;(5)知觉组织过程:注意过程、知觉组织原则、运动知觉、深度知觉、知觉恒常性;(6)辨认与识别过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加工、情境和期望的影响。
阅读书目
1、Hubel, D. H., & Wiesel, T. N. (1962). Receptive fields, binocular interaction and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in the cat's visual cortex.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160(1), 106-154.
2、Marr, D., & Poggio, T. (1976). Cooperative computation of stereo disparity. In From the Retina to the Neocortex (pp. 239-243). Birkhäuser Boston.
3、Link, S. W. (1994). Rediscovering the past: Gustav Fechner and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5(6), 335-340.
4、Fang, F., Boyaci, H., Kersten, D., & Murray, S. O. (2008). Attention-dependent representation of a size illusion in human V1. Current biology, 18(21), 1707-1712.(选读)
第五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本章主要介绍(1)意识的内容及研究方法;(2)意识的功能;(3)睡眠与梦,包括睡眠周期、睡眠的功能、睡眠障碍和梦的解释等;(4)意识的其他状态:清醒梦境、催眠和冥想;(5)改变心理的药物。
阅读书目
1、Aserinsky, E., & Kleitman, N. (1953). Regularly occurring periods of eye motility, and concomitant phenomena, during sleep. Science, 118(3062), 273-274.
2、Baars, B. J. (1997). In the theatre of consciousness. Global Workspace Theory, a rigorous scientific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4(4), 292-309.
3、Cahn, B. R., & Polich, J. (2006). Meditation states and traits: EEG, ERP,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2(2), 180.(选读)
电影《盗梦空间》中曾经对于梦境与现实的关系有所阐释
第六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两种主要的学习形式: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在经典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诱发无条件反应,一个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就变成了条件刺激,它诱发的反应,称作条件反应。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阳性和阴性强化使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而阳性和阴性的惩罚使行为出现的概率减低。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生物学因素和认知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阅读书目
1、Watson, J. B., & Rayner, R. (1920).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1), 1-14.
2、Skinner, B. F. (1948). " Superstition" in the pige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38, 168-272.
3、Cahn, B. R., & Polich, J. (2006). Meditation states and traits: EEG, ERP,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2(2), 180. Bandura, A. (1965). Influence of models' reinforcement contingenci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imitative respons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 3-11.
第七章 记忆
本章主要介绍(1)记忆的功能和记忆过程;(2)记忆的短时功用,包含映像记忆、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等;(3)记忆的长时功用,主要介绍了编码和提取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对记忆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遗忘和元记忆等;(4)长时记忆的结构;(5)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阅读书目
1、Baddeley, A. (2003). Working memory: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4(10), 829-839.
2、Loftus, E. F. (1975). Leading questions and the eyewitness report. Cognitive psychology, 7(4), 560-572.
3、Squire, L. R. (2009). The legacy of patient HM for neuroscience. Neuron, 61(1), 6-9.(选读)
第八章 认知过程
本章主要介绍(1)研究者如何使用反应时来研究认知过程,以及有限的心理资源对心理过程的制约;(2)从生成和理解两方面考察了语言的使用,并介绍了进化和文化因素的影响;(3)视觉认知;(4)问题解决和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形式;(5)判断决策,包括启发式决策和框架效应。
阅读书目
1、Kahneman, D. (1992). Reference points, anchors, norms, and mixed feeling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1(2), 296-312.
2、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3). On the psychology of predic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80(4), 237-251.
3、Baars, B. J. (1992). A dozen competing-plans techniques for inducing predictable slips in speech and action. In Experimental slips and human error (pp. 129-150). Springer US.(选读)
图为电影《盗梦空间》剧照。盗梦空间代表了一种对于认知的质疑思想。
第九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
心理测量是用来检测人们的能力、行为和个性特质的测验程序。本章将回顾心理学家在智力测验领域为理解个体差异所做的贡献,介绍智力测验怎样操作、如何让测验有效,以及心理测量在社会中的应用。
阅读书目
1、Gardner, H. (2011)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Part I: Background, pp. 3-74).
2、Neisser, U., Boodoo, G., Bouchard, T., Boykin, A., Brody, N., Ceci, S., Halpern, D., Loehlin, J., Perloff, R., Sternberg, R., & Urbina, S. (1996). Intelligence: Knowns and Unknow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2), 77–101.
3、Sternberg, R. J. (1994). 468 Factor-Analyzed Data Sets: What They Tell Us and Don’t Tell Us About Human 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5(2), 63–65. (选读)
第十章 人的毕生发展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个体从受孕开始贯穿一生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本章概述如何研究发展,并描述人的一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包括毕生的生理、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并包括语言获得、道德发展及成功老化等问题。
阅读书目
1、Piaget, J. (1954). The development of object concept: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the child (pp. 3-96). New York: Basic Books.
2、Kohlberg, L. (1963).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orientations toward a moral order: Seq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thought. Vita Humana, 6, 11-33.
3、Flavell, J. (1996). Piaget’s Legacy. Psychological Science, 7(4), 200–203. (选读)
第十一章 动机
动机是对所有引起、指向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统称。本章主要介绍动机的概念、来源及需要层次理论,并着重讨论三种动机:饮食、性行为和个人成就动机。
阅读书目
1、Maslow, A.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2、Masters, W. H., & Masters, V. J. (1986). Human sexual response. Bantam Books. (选读)
第十二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
情绪、压力和健康共同构成了人们的感受。本章主要介绍(1)基本情绪与文化;(2)情绪理论;(3)生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4)如何应对压力;(5)健康心理学及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等。
阅读书目
1、Holmes, T. H., & Rahe, R. 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8.
2、Ekman, P., & Friesen, W. V. (1971). Constants across cultures in the face and emo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7, 124-129.
3、Friedman, M., & Rosenman, R. H. (1959). 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 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69(12), 1286-1296. (选读)
第十三章 理解人类人格
人格或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复杂的心理品质,它对个体的行为的特征性模式具有独特的影响。人格理论对理解人格的结构、起源,及基于人格测量对行为和生活事件的预测提供了假设。本章介绍主要的人格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进行了比较。
阅读书目
1、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80(1), 1.
2、Murrey, H. A. (1938). Exploration in personality. NY: Harper and Row. (pp. 531-545) (选读)
第十四章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解释其原因?本章首先介绍心理障碍的性质及其成因,并对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儿童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特征及成因进行分别介绍。
阅读书目
1、Rosenhan, D. L. (1973). 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 Science, 179, 250-258.
2、Freud, A. (1946). 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选读)
3、Seligman, M. E., & Maier, S. F. (1967). Failure to escape traumatic shoc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4(1), 1. (选读)
图为典型的心理治疗场景
第十五章 心理治疗
本章介绍主要的治疗学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和药物治疗,简介这些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对每种疗法的疗效进行评价。
阅读书目
1、Smith, M. L., & Glass, G. V. (1977). Meta-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outcome studi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32(9), 752-760.
2、Wolpe, J. (1961). The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reatment of neuroses.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32(3), 189-203. (选读)
第十六章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试图解释处于社会背景中人类的行为,其研究内容包括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章首先介绍社会认知,即人们选择、解释和记忆社会信息的过程,随后讨论社会情境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包括态度的改变与说服过程、偏见的形成,以及攻击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及情境的影响。
阅读书目
1、Darley, J. M., & Latane, B. (1968).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 377-383.
2、Milgram, S. (1963). 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371-378. (选读)
3、Rosenthal, R., & Jacobson, L. (1966). Teachers’ expectancies: Determinates of pupils’ IQ gain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 115-118. (选读)
4、Festinger, L.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选读)
指定书目
(一)教材
【美】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二)参考书目
James, W. (195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Vol I, II). Dover Publications.
【美】罗杰·霍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6版),白学军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飞扬 编辑 / 文力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六点准时播报
通识经典 丨 课程大纲 丨 微访谈 丨 走进课堂
通识讲座 丨 博雅沙龙 丨 讲习班 丨 阅藏知津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