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九件你必须膜拜的青铜尊 | 之四 | 龙虎尊

鲁西 青铜艺术 2021-09-10

●●


青铜艺术鉴赏家、收藏家冯毅先生说:青铜之美就是阳刚之美。这话看起来简单,却颇耐人寻味。何为阳刚之美?在韩剧偶像和反串表演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已经对“阳刚”一词颇为生疏了。打开电视,满屏的文弱青年,安能辨我是雌雄,阳刚为何?器物又如何能阳刚?


不过,在大部分历史进程中,中国人确实是一个阳刚的民族:商周人宅兹中国,大国气象,政治、经济、文化皆睥睨四夷。这种风貌,催生出阳刚、开阔、雄伟、磅礴的美学,令后世只能仰望。可惜时光遥距,合计1400余年的商周两代,只存留下历历青铜的只言片语供后人唏嘘。许多人视商周为野蛮的“原始氏族”或“奴隶社会”,却忽略了这是两个时间跨度最久、思想文化创造最为丰盛的朝代。在某种程度上,商周两朝的自信远远超过所谓的“汉唐盛世”——在商周人眼里,秦几近野蛮,汉过于虚浮,唐略过开放,宋完全娘炮,元明清则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创意。中国的阳刚时代,虽历时长久,却终难复返。



何尊铭文:宅兹中国


我们且择一件青铜名器,来领略商周的阳刚至美——这就是出土于安徽阜南月儿河的龙虎尊。




1957年6月的一天,安徽阜南县朱寨徐海孜村民徐廷兰在小润河撒鱼。当来到白庄附近润河拐弯处时,见岸边水中有一圆形口沿,风吹浪起,时隐时现。这让他十分好奇,于是他趟水入河,发现竟是一个完整的喇叭状器物(觚)。他暗喜得宝,于是借来铁锹继续挖掘,共掘出龙虎尊一件、饕餮尊一件,铜斝一对、铜觚一对、铜爵一对。徐廷兰用鱼网裹起这八件青铜器,到白庄归还铁锹,并捡了一件小铜器(爵)送给借锹人酬谢,把另外七件青铜器背回家中。



葛介屏先生(1912-1999)


在当时闭塞的农村,发生这么一件大事算是惊天动地。不但四邻八乡的乡民都去看稀奇,时任阜南文化馆馆长的蒋家琦也闻讯来观看。蒋家琦觉得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写信给安徽省文化厅反映。安徽省博物馆急派葛介屏先生赴当地调查,经葛先生鉴定,判断这是一套罕见的青铜酒器,并建议徐廷兰尽快上缴国家。然而,徐廷兰迟迟未交。无奈之下,葛介屏将情况汇报到省博物馆,在多方过问下,徐廷兰才上缴。




历史学家丁山先生认为,商甲骨文卜辞中有“贞,令望乘暨举途虎方,十一月”的记载(见于《甲骨文合集》6667)。而这个“虎方”,地望就在以安徽淮南凤台为中心的沿淮一带。阜南距凤台不足200华里,应属虎方范围。因此,龙虎尊应是商代虎方淮夷的器物。



商末期之“三苗”分布推测图


在这批青铜器中,以龙虎铜尊最为各界震惊。该尊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重约20公斤,为盛酒器。原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虎尊整体分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三条生动的蟠龙,龙身蜿蜒,龙首探出,额有双角,阔吻巨口,两眼大睁。



龙虎尊肩之龙首


尊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三组相同的双虎食人纹饰:高浮雕的虎头居中,左右两侧则是浅浮雕虎身,裸体人无衣冠,身饰花纹,成蛙形,被老虎含噬口中。轴对称的布局,使虎身向两侧伸展,跃跃欲出,构图极其精巧。


龙首与虎首以非常清晰的节奏分布


类似的虎食人图案,可见于安阳殷墟妇好墓青铜钺、“后母戊”青铜方鼎耳外侧及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晚期鸟兽龙纹壶腹部、日本泉屋博古馆的虎食人青铜卣等。尤其是虎食人卣,整器为猛虎食人的立体形象,精致逼真。关于该纹饰说法不一。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佚文,记有虎噬鬼魅之说。此种虎食人像或许是取于此意,借以震慑邪祟。



裸体人无衣冠,身饰花纹,成蛙形,被虎含噬口中



龙首和虎首均以高浮雕塑造,雄健粗犷,威武之气呼之欲出


龙虎尊的铸造工艺极为复杂。据说:该尊被上交国家博物馆后,为了给安徽省和阜阳地区一个复制件,许多专家参与了复制铸造工作。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完整复制成功。尤其是那个宽大的口沿,一直是制作中的重大难题。早年阜阳市博物馆陈列的复制件,虽然基本接近原件形制,却只是用石膏制成。而安徽省博物馆的铅制复制品,则与原件差距颇大。国家博物馆外出布展的是铜制仿制品,因达不到原件的铸造工艺,仿制品的重量是原件的二倍。这充分说明龙虎尊的制作工艺之先进高超。



另外,龙虎尊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尊在器形、风格上极为类似。专家推测:殷征虎方后,虎方人举族迁徙,辗转逃到川藏高原,并在三星堆定居立国。因此,两地虽远隔数千里,但在青铜器铸造技术、工艺、风格上却非常相似。不过相比之下,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较之龙虎尊等同时期出土的名器,显得笨拙而粗糙。很显然,虎方人撤离后,原有的顶级工匠或死或被俘,尖端技术遂至失传,“小徒弟们”只能制作像三星堆那样粗糙的青铜器了。




上图为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龙虎尊,器型和纹样非常相似,但比例失调,纹饰软弱,工艺粗糙,大口沿因浇铸不达标而早已朽坏,应为同期效颦之作。



上图为摄影师@动脉影 拍摄的龙虎尊圈足细部。通过图片对比度处理,可见该器范铸极其严谨,图案对称令人称奇,细节一丝不苟,很难想象是3000年前的手工作品。




郭沫若考证认为,龙虎尊的铸造工序十分复杂,其金属为铜锡合金,使用内模外范铸造,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这充分说明:远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已达空前高度,雕刻工艺亦举世无双。




青铜艺术专家、四川大学蒋荣昌教授推测:龙虎尊原器应以二十块以上母范经多次分铸而成,不同部位厚薄经过精心设计,完全合乎顶级工业设计的各种标准和理念,几乎毫无浪费。而其想象瑰丽,制作技术出类拔萃于同期大多数青铜器,应出自商朝顶级工匠之手,虽是酒器,亦可称穿越时空的艺术品。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先后到安徽博物馆参观这件国宝。最终,龙虎尊走进中国博物馆,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国宝”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中国十大国宝”。



日本1960年出版的《世界美术史》中国部分,将龙虎尊作封面刊出。而我国大中学历史课本,也多把龙虎尊作为古代经典艺术的插图。1964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一套青铜文物特种邮票,全套共8枚,其中就有两枚是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和饕餮纹尊。



有艺术评论家认为:龙虎尊的圆形大口表示上天诰命,肩部神龙游荡于空中;尊腹表示大地,有神虎张牙舞爪,以其不容侵犯的雄伟姿态守卫淮河族民。龙虎尊以其强烈的历史穿透力,不只是古代艺术设计与铸造技术的巅峰之作,更传递出商人虎视八方、傲然威势的雄健之风。其可称为青铜器阳刚之美的典范。


●●


注意,虽然我们并不从事古董鉴定

如果您是青铜艺术爱好者,或艺术从业者

长按下图,和作者聊聊


●●


长按下图,关注青铜艺术的微信公众号

如您所知,我们的内容大部分都值得一看



经典就是经典,了解更多青铜艺术

回复以下文字(蓝色文字可直接点击)


上海博物馆 | 国家博物馆 | 湖北省博物馆 | 四川博物院 | 河南博物院 | 南京博物院 | 赛克勒美术馆 | 保利艺术博物馆 | 哈佛大学美术馆 |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 美秀美术馆 | 泉屋博古馆 | 罍 | 壶 | 尊 | 鉴 | 鼎 | 盉 | 卣 | 鸟 | 羊 | 牛 | 马 | 犀 | 错金银 | 曾侯乙 | 带钩 | 席镇 | 周原 |

关于当代青铜艺术,回复 | 当代 |



/// 往期经典:了解更多点击→  百越之地多奇器 |   蛇纹提梁卣

/// 欢迎阅读和转发。了解当代青铜艺术,点击→ 关于我们

///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当代青铜艺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