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铜器与法(一):事业不可量? 惟用法律自绳己

青铜艺术 2021-09-11


2019年1月13日,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正式对健权公司束某某等16人依法拘捕。从12月25号“丁香医生”发文质疑至今,百亿权健“帝国”短短20余天就烟消火灭。


整个事件总言之一句话: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图源 :@央视新闻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都有着尊法明礼的传统,早在西周末年出土的亻朕(yìng)匜( yí)就记载了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诉讼判决书,被誉为我国的“青铜法典”。

"亻朕"为一个字,由单人旁加“朕”字构成,铭文中出现,现代汉语中并没有这个字。

亻朕匜背后的故事

一九七五年二月,在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发现一个西周窖穴,前前后后从这里出土了三十七件青铜器, 亻朕匜便是其中之一。


发掘地在古代被称为周原,也即是古人所称的岐邑,是历史上西周王朝建立者的发祥地。


据学者统计,自西汉以来,这一地区已出土西周青铜器达千件之多,许多都因被窖藏而保存较完好。据考证这些器物的埋藏时间大都在西周末年,学者推测很可能是宗周覆亡、奴隶主仓惶东逃时,把这些无法携带的笨重青铜器埋藏起来的。

匜,是中国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这种器型出现在西周中后期,东周时期最为盛行。


一般而言匜形状椭长,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的匜也有玉器、漆器等多种材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便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

中国最早的判决书

亻朕匜虎头羊足,平盖宽流,鋬手为兽首屈舌,四足为羊蹄,给人以狞厉威严之貌,口沿饰窃曲纹一周。


器物通高20.5厘米,腹宽17.5厘米,深12厘米,重3.85公斤。


在器盖和腹底内壁,共有铭文157字,器铭和盖铭连读。铭文内容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诉讼判决书,不仅记载了有史以来最早的民告官案件,更有学者认为这篇铭文第一次记载了法官受贿的情节。

这件复制品展示了铭文的位置

其中器盖六行,90字;器腹七行,64字

铭文拓本

铭文故事

铭文完整地记录了两个奴隶主为争夺五名奴隶的所有权而进行的一场诉讼过程。

铭文译文:

▲向上滑动

三月既死魄甲申,王在方邑的上宫,伯扬父定下了判词,说:“牧牛!你被谴责为诬告。你敢和你的师打官司,你上面违背了先前的誓言。现在你已经有了办理的誓,到啬去见亻朕,给这五个奴隶,也已经办理你的誓言了,你也已经听从讼词,听从誓约了。最初的责罚,我本应鞭打你一千下,给你黑蔑黑屋之刑(墨刑的一种,在颧骨处用刀割破并填上墨,另外还用黑巾蒙在头上);现在我赦了你,还应该鞭你一千下,给你黜黑屋之刑(除了黑屋刑外,只是罢免,不蒙黑巾了);现在更大赦你,鞭五百下,罚铜三百锊(合汉时的秤两千两)。”伯扬父就又叫牧牛立誓说:“从今以后,我大小事不敢扰乱你。”伯扬父说:“你的师再把你告上来,就要给你鞭一千下,给你黑蔑黑屋之刑。”牧牛立了誓。于是把这告知官吏邦和曶参加了会。牧牛的案子和誓约都定下了,罚了铜。亻朕用来作宗派的盉。


译文参考:唐兰.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J].文物,1976(05):55-59+63.



这篇刑事诉讼判决书铭文,详细记载了审理案件的时间、地点、案由、案情、双方当事人、主审法官、合议庭成员(或陪审人员、旁听人员)名单及庭审活动全过程。


铭文中提到的鞭刑、墨刑、赎刑和“先誓”、“从誓”、“师讼”等,也与《尚书·舜典》记载的“流有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相印证。这表明西周已存在着成套的法律和刑罚、诉讼、盟誓、判决等制度。


除了刑法,铭文还涉及西周刑罚适用的某些原则。从铭文的内容看犯罪人态度好坏,偶犯和再犯等作为适用刑罚的重要原则。可见,当时的司法实践已然是十分发达。

亻朕匜正面造型,以当今的审美方式而言颇为“可爱”


除却法律史价值,这件器物的铭文也为青铜器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本物器型为匜,而铭文则自名盉,目前普遍认为这证明了西周的匜是由盉演变而来的。




●●●


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即可浏览)


老虎吃人的事儿,从来就不是新鲜事儿 


过节只识圣诞树?中国三千年前青铜神树才叫精美绝伦


十九件你必须膜拜的青铜尊 合辑



●●

长按下图关注青铜艺术的微信公众号

如您所知,我们的内容大部分都值得一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