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铜与法(三) | 散氏盘:用浑朴雄伟的文字书写“国际法”

青铜艺术·D·翔 青铜艺术 2021-09-10

散氏盘


在一众与“法”有关的吉金宝器中,最为有名的可能要算是散氏盘了。散氏盘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


散氏盘上的西周铭文,详细记载了当时两个封国之间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从现代法视角评判,散氏盘记载的铭文涉及西周时期封国封邑间的边界冲突及解决办法,是青铜铭文中极其少见的“国际法”内容。



精美绝伦吉金重器


关于散氏盘的定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吴玉缙所著的《金石存》根据铭文中有“辰在乙卯”四个字称为“乙卯鼎”;钱大昕的《潜研堂金石跋尾》因铭文中出现了三处“西宫”故称为“西宫盘”;而郭沫若认为称“夨人盘”较为妥帖。


目前大多学者倾向“散氏盘”一名,王国维先生也考证过这一名称。散氏盘的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清朝的著名学者阮元著录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散氏盘外观精美,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



散氏盘总体呈现圆形 ,窄沿方唇,浅腹附耳,高圈足沿外侈,且有边圈。



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其造型、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灵动的风格。  



而它最吸引人的还是铭文。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19行,357个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为后世学者研究西周土地制度提供了重要史料。




铭文上的“国际法”


散氏盘上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期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与从前介绍过的涉法铭文不同,其上记载的不是简单的土地纠纷问题,更是涉及了关于国与国的边界问题。



这篇铭文的大意是说: 


矢国(现陕西及武功附近)侵略散国(现大散关、大散岭以东陈仓一带),后议和。和议之时,矢国派出官员十五人来交割田地及财物,散国则派官员十人来接收,于是双方聚集一堂,协议订约,并由矢国官员对散人起誓,守约不爽。矢人将交于散人的田地绘制成图,在周王派来的史正仲农的现场监督下,成为矢、散两国的正式契约。散人将过程铸刻于盘底,人们通过铭文内容了解到这个故事。


散氏盘铭文托本

铭文全文:

请上下滑动查看


参考全文译文:

请上下滑动查看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西周中后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田里不鬻”的原则虽未变化。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贵族之间已发生了土地的抵押、典当,赠送,赔偿等关系,并出现了相应的契约叫做“大约剂”。因只行用于贵族封君之间,所涉及的是封国、采邑疆土之事,所以也称为“邦国约”。


并且,西周时期约剂是由司约掌管,大约剂必须铸造在青铜器上收藏于府库,如果违反约定的内容,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传奇身世 草篆之始


散氏盘的身世可谓传奇。


据阮元考证,散氏盘于乾隆中叶(1760年左右)在陕西凤翔出土,此后一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一直被收藏在民间,期间曾被藏主仿制两件。


后湖南巡抚阿林保在嘉庆十五年(1810年)从江南的一位盐商手中买来散氏盘,并于同年冬在嘉庆帝50岁的生日时特此盘敬献给皇上做寿礼。



此后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散氏盘久藏禁中,因时间太久,以致无人知晓它究竟被收藏在什么地方。


咸丰十年(1861年)圆明园被烧后,民间传出散氏盘在圆明园被烧毁了,世上只存两件仿品,而皇室也不知究竟。



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溥仪出宫前,内务府核查养心殿陈设,发现散氏盘藏在库房。溥仪大喜,并下旨制作了一批拓本赠与群臣。溥仪被逐出宫后,散氏盘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但是文物界对于这件散氏盘究竟是真是假仍有质疑。


直到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 1881 —1955)历经两年终于从内务府寻找到了散氏盘的原拓本, 用拓本对照故宫发现的散氏盘才确定了这件器物为真品。


▲ 散氏盘铭文拓本书帖(部分放大)


再说起拓本,散氏盘最著名的地方正在于他的文字本身。《散氏盘铭》与《毛公鼎铭》《大盂鼎铭》并称为“三大金文”。 


虽是载于青铜器上,但这篇铭文保留下了明显的手书痕迹。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凝炼,字草形扁,体势欹侧,古拙生动,开“草篆”先河。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散氏盘铭文清代拓本 现藏于上海师范大学。 散氏盘铭文拓本为文化界推崇备至,14年中国嘉德曾以13.8万元拍卖一份《散氏盘铭文》托片。


《散氏盘》所在的西周晚期,金文大篆已经完全成熟,并进入线条化、规范化的高峰阶段,结构、章法极其严谨,线条也出现模式化的唯美倾向。而《散氏盘》一反常态,不顾“等长、等曲、等粗、等距”的常态要求,率性而为,在西周晚期整体风格规整的金文书法中别具一格。在当今的篆书创作中,很多人都以《散氏盘》为取法对象 。




可惜的是,散氏盘如今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想要见到它的真容并不容易。


我们也期待这件国宝能重返故土,让更多人能一睹它的风采。


图片收集整理自网络及微博 @老猪的碎碎念



●●


如果您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我们十分期待能够与您交流~


欢迎您通过邮箱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您的独特见解图片资料展览线索研究推介等等,更欢迎您向我们投稿~


还望您不吝珠玉,我们时刻期待着您的来信:  Email:bsfh2019@126.com      (“巴蜀符号”拼音首字母 + 2019)


●●


精彩内容回顾


展讯 |  归国重宝——西周虎鎣亮相国博

巴蜀符号 | 巴蜀文物上咋这么多老虎?

青铜器与法(一):事业不可量? 惟用法律自绳己


●●


长按下图关注青铜艺术的微信公众号

如您所知,我们的内容大部分都值得一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