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端访谈③丨董小君: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

赵姗 中国经济时报 2021-07-23




——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 董小君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董小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进一步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其价值追求和战略意义。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二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利用好两个市场。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经济时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吹响。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董小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进一步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其价值追求和战略意义。


  其一,高质量发展是发展阶段变化的规律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已经成功跨越要素导向和投资导向阶段,正迈向创新导向阶段。选择依靠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方式,符合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和质变的演变规律。


  其二,高质量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马克思认为,经济发展决不能脱离特殊的社会形式而独立存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兼顾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全方位的、协调的发展。


  其三,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制高点。在第一个百年中,中国之所以从后进国家变成先进国家,关键是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中,能够抓住机遇,占领制高点。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新技术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世界秩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再次抓住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机遇,在大变局中掌握战略主动,在大挑战中用好战略机遇。



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我们党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董小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总量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20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达到17.4%,占美国经济总量比重已超过七成,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是名副其实的增长引擎;人均方面,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人类减贫贡献中国方案和力量;协作方面,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极开展多边合作,与各国一道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国内视角看,新发展理念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创新方面,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专利拥有量超百万件,量子通信、超级计算、航空航天等一大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技成果涌现,推动创新格局从“跟跑”向“领跑”转变,创新的体制机制得到完善;协调方面,农业现代化逐步提升,制造业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越发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战略效果显著,城乡融合发展态势逐渐形成;绿色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修复顺利开展,污染防治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新的目标;开放方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中国是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资流入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共享方面,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减小,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越来越高。



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站上新起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阔步新征程。在“十四五”及今后更长时期的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董小君: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要瞄准国家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及今后更长时期,要建立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提供长期稳定支持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二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利用好两个市场。其一是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3060目标”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关键阶段。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矛盾会进一步凸显。目前,业界提出两种碳达峰模式:一种是“控排模式”,即2030年碳达峰之前,控制碳排放的新项目,确保碳排放不增长。另一种是“少控模式”,即2030年碳达峰之前多上快上新项目,碳排放有一个较大增长,2030年后再严格控制。无论哪种模式,我们要以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实现经济—能源—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二是利用好两个市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过去多年,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双轮驱动,特别是外循环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优异的重要解释因素。“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发挥外循环的作用。一方面,继续推动“流动性开放”,让商品、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境自由高效流动,做强做优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推进“制度型开放”。中国在各类区域贸易协定中,要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规则层面深入融合全球化体系,才能提高全球经济治理水平。



热点链接

●高端访谈②丨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国家发展行稳致远

高端访谈①丨安不忘危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国研党史学习教育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第二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党史学习教育研讨班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