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道经纬丨保链稳链力度不断加大 工业经济积极因素持续积累

郭锦辉等 中国经济时报 2022-06-17





全力以赴提振工业经济


 编者按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全面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提振工业经济,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如何提振工业经济,如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受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散发多发影响,工业领域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冲击。目前,能源保供、助企纾困、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正密集出台。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和各项措施持续显效,将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恢复和发展。
  

制造业部分领域供应链承压

  “我们的用户主要在能源行业,受益于能源保供稳价政策,能源设备的需求相对较好。但供应链保障差一些,对订单交付的影响比较大。”谈及供应链,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虢劲松深有感触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根据虢劲松接触到的情况,由于很多供应链企业都在上海周边,因此,受上海此轮疫情的影响也比较大。“针对于此,可以实施减税降费、缓交房租、降息等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这对稳定供应链很重要。”

  集成电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彤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集成电路行业的订单还可以,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跟不上,交不出货。”

  “当前,集成电路行业主要受疫情和国际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上海此轮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较大,很多货物、配件的配送和人员流动受到限制。”陈彤说。

  陈彤认为,现在的疫情管理是以区域为界,是“块块管理”,而集成电路产业链是“条条组织”。尽管集成电路行业里面的大企业没有遇到大问题,但要特别关注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助企纾困政策要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这样才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和安全。”
  

保链稳链力度持续加大

  疫情使我国工业生产短期承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制造业增加值从3月份增长4.4%变为4月份下降4.6%。尽管4月份工业生产降幅明显,但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总体稳定。1月份到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其中,制造业增长3.2%。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制造业企业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并高位运行造成制造业成本上升,给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带来影响,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供应链不畅通。

  保链稳链是提振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近日,一揽子政策措施密集出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

  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其中强调,针对汽车、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强化上下游衔接服务,全力打通堵点卡点。加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跨省市协调,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等方式,帮助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切实解决人员返岗、产品供应、物料运输等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开足马力、稳产增产。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共同保供强链。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增长引擎,我们要抢抓时间窗口,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为整体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这样才能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副主任臧冀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加强各部门、各主体协同联动,以超常规力度和手段确保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应对不确定性须加速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提出,适度超前部署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等。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在5月26日举办的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超过7600万台套,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他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提升平台赋能水平、深化融合创新应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和今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例如,通过在疫情期间对企业的调研发现,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越小,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挑战的关键策略。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也是制造强国的重点领域。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品部总经理徐同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意识不断增强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软件的形态正发生着变化。“工业软件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心从企业内部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向制造业上下游网络化协同转变,并逐渐向平台化演进。未来,工业软件的深入应用将成为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制造业复工达产须做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1-4月份,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9819.2亿元,下降8.3%,降幅较1-3月份扩大6.2个百分点。尤其是在4月份,制造业利润总额下降了22.4%。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国家统计局官网上了解到,1-4月份,除了食品和酒等制造业、电气器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正以外,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的利润总额同比均是负增长。

  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全力以赴提振工业经济,为全国稳住经济作出贡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生产端修复会带动营收小幅回暖。此外,还须研究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投资政策,组织开展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等。
  

制造业发展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1-4月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9%,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4.0%,汽车制造业下降33.4%。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对本报记者表示,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9%,制造业和公用事业受疫情冲击出现下滑。未来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生产端修复会带动营收小幅回暖,但在经济内生动能较弱的背景下,营收回升的幅度相对有限。

  赛迪顾问首席咨询专家王高翔对本报记者表示,202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特别是4月份以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当前,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下,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外需下降、内需承压、物流不通畅等问题。

  王高翔分析称,受欧美主要经济体通胀持续走高等影响,外部需求有所下降。在疫情影响下,国内消费需求被压抑,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同时,部分产业链仍受到4月份上海市疫情冲击的余波影响,产业链协同效率仍未完全恢复。在供应链方面,近一段时间物流不通畅的问题得到初步改善,但在国际航运上卡点较多、国内跨区域物流尚有堵点,2022年4月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下降2.9%,为2020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回落,物流的不通不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下协同、内外联动、大中小融通”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保链稳链是提振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

  王高翔表示,推动制造业更高水平复工达产,应“上下协同、内外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首先,要做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强产业链信息协同,有节奏地系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协同复工复产,提升产业链条整体效率。

  其次,做好产业链的内外联动,要在推动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提升物流运输、能源供给、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等供给能力,加强各类保障与支持要素的供给,提升产业链复工复产的稳定性。

  再次,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产业链复工复产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大型企业共享生产要素、搭建共性平台,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形成协同发展优势,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韧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要把帮扶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从政策层面帮助制造业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王高翔表示,推动制造业稳定发展,要在已出台的减税降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措施落实的基础上,积极出台一批制造业主体帮扶纾困、稳岗拓岗政策;研究出台促进制造业投资政策;组织开展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协调力度,切实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运行。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随着全国疫情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的各项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将逐步恢复。


亟须帮扶中小企业提升应对能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把帮扶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如何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必须始终把保市场主体放在紧要位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促进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充分发挥金融、税收、就业等政策工具的综合效应,帮助企业提高应变、转型升级的能力。

  她建议,要着力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让企业有订单可做。例如,督导各地明确行业复产条件。聚焦产业链较长、拉动能力较强的行业如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抓紧制定扩内需政策。在“新基建”等投资部署中,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支持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帮助企业出口转内销等。

  同时,要稳定各要素和中间投入品供给,保障生产不断链。对于自然禀赋决定的上游要素,如矿产、石油、粮食等,要守住供应底线。对于中间投入品如关键元器件等,要“一业一策”,梳理全球供应网络,用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匹配供需、寻找多元供应渠道。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坚持“大带小”“强带弱”,共同提升产业链供给能力。

  马淑萍还建议,要统筹政策组合,强化多点位支持。利用担保、贴息等手段调动金融机构主动提供信贷服务。设立稳定基金为陷入困境的大中型企业纾困。对于复工复产率偏低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等,可进一步延长增值税减免政策。对于经营恶化但不解雇员工的企业,可增大失业保障金返还力度,鼓励分时上岗等。对于下岗员工,要做好政策兜底工作。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副主任臧冀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落实好各项助企纾困举措,帮助企业稳信心、稳预期。优化各领域疫情防控举措,简化企业报备审批程序,降低企业复工复产的合规成本。完善消费供给保障体系,积极促进消费恢复,如推进家电、汽车等更新置换及回收处理,刺激消费需求,切实激发企业活力。

  工业稳则经济稳。专家认为,要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复工达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

  “要鼓励企业在疫情防控条件下稳定生产,建立完善闭环管理预案,加快提升稳产达产水平。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梳理关键节点企业的关键堵点,强化上中下游衔接服务,切实解决人员、原材料、生产、物流和服务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开足马力、稳产增产。”臧冀原说。

  他同时建议,要强化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给予制造业更为切实的支持,以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助力工业经济恢复发展。要坚定不移深化国际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贸易、运输、物流便利化,发挥中欧班列经贸纽带作用,加快构建专业性航空货运网络,强化特殊时期国际运输管控政策及时精准对接,保证重要物资尤其是国际贸易物流关键节点货运畅通。

  针对目前工业领域部分制造业遇到的问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链上游要做好保供稳价;做好减税降费等降成本工作;管控好疫情,指导企业在疫情防控条件下稳定生产;防止产业链供应链向越南、印度等国家转移。”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多重积极因素将持续改善工业企业利润

●时报时评丨外贸保稳提质:救急与战略考量兼顾

●民生论谈丨“保租房”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圆桌丨新型实体企业创造全新应用场景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