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丨金文成:打好夏粮“丰收仗” 端稳“中国饭碗”

王晶晶 中国经济时报 2022-06-17





────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

研究中心主任 金文成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当前,我国的小麦自南向北渐次成熟,联合收割机一路北上忙个不停。农业农村部6月11日发布的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2.28亿亩,收获进度达74.9%,比去年快3个百分点,其中机收面积2.25亿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做好今年的夏收工作,再夺夏粮丰收,对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重大。


图片来源/新华社

  

  日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就如何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确保不误农时、颗粒归仓;如何进一步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稳端“中国饭碗”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

  

四措并举夺取夏粮丰收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多举措做好夏收工作,确保不误农时、颗粒归仓?

  

  金文成:一是强化机收作业。夏粮收获关键在农机作业。要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切实抓好农机收获作业质效。做实做细各地机收作业供需对接,全力保障农机运转畅通。大力开展机收减损宣传,加强新机手田间操作培训。重视产后处理贮藏,巩固提升机收减损成效。同时毫不松懈抓好小麦后期田管。

  

  二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夏收工作。全面动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民群众自觉担负起疫情防控责任和义务。做好农村重点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疫情防控风险。对处于封控区、管控区的县市,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优势,组建应急抢修队,开展代收代种服务,做到应收尽收。严肃查处以防疫为由阻碍夏收工作正常开展的行为,确保夏粮丰收、颗粒归仓。

  

  三是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针对我国南北方入汛后的区域性、阶段性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分区域、分灾种把预案定仔细,把工作措施提前落实,切实防范和减轻灾害对夏收的影响。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政策扶持,加强预测,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适时组织应急防控,坚决遏制病虫重发危害。

  

  四是搞好夏种夏管。农时紧、农事重,必须压茬推进,确保夏播粮食作物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加大力度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落实好补贴政策,继续搞好技术培训。继续抓好田间管理,科学控水施肥,适时灌溉和晒田,加强水稻“两迁”害虫防治。大力推进集中育秧,分区分类搞好精准指导,及时查田补苗,加强肥水管理。

  

综合施策夯实生产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如何综合施策,进一步夯实生产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让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金文成: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切实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农田就是农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耕地要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和饲草料的生产。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还必须是良田。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上图入库同步做好建设、管护和工程提升等工作,到203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12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保障粮食生产,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积极扩大良种覆盖和优良品种更新换代,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匹配,全链条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切实抓好“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要坚决树立重农抓粮的政策导向,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账可算。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兜牢风险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努力实现经营促增效。

  

  三是树立大食物观,积极拓宽食物来源渠道。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新食物来源,向森林湖泊草原海洋要蛋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森林食品和远洋渔业;向动物植物微生物要热量,大力发展生物制造等新兴食物食品产业,积极开拓更多食物热量和蛋白质供应来源。因地制宜利用荒地、废弃地等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植物工厂等,避免与粮争地,从垂直空间上进一步挖掘食物供给增产潜力。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好肉、蛋、奶、果、菜、茶、菌以及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减税退税 外贸企业再迎红利

●全力以赴稳大盘⑤丨保基本民生重在有效落实兜底保障措施

●焦点丨多措并举疏通交通物流大动脉

●圆桌丨稳消费重在内外结合、长短并举

●西咸一体化:老生常谈还是新意盎然?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