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电子证照体系建设或加速落地

吕红星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吕红星


  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在确保信息安全基础上,有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已有多年应用实践,扩大应用范围有利于便利市场交易,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经济发展。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准入、纳税、金融等高频服务领域应用,推进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强化部门和地方信息共享,提升电子营业执照等互认度。

  众所周知,电子营业执照的核心在于应用。作为市场主体的“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可以解决网上身份认证难、纸质证照管理难、电子文件签章难等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北京企业今年前5个月,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20余个应用场景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使用量超过7400万次,居全国首位。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确保信息安全基础上,有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可以大大缩短企业注册登记流程,提升商事运行效率。数字化提升一步,政府服务效能就迈进一步,切实减少了政务服务成本,为扩大市场主体数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近年来,个人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行驶证、驾驶证等证件已经引入电子证照,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方便了有关部门的管理,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同时,对于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指纹、脸部识别等技术公司而言,则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证照、文书电子化是大势所趋。电子营业执照作为重要的商业文件,在市场管理、商业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推广电子营业执照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和政府监管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实际上,国家层面一直积极推广电子证照的使用。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在2022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电子证照制发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基本实现电子化,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和应用,在全国范围内标准统一、互通互认。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推进电子营业执照更大范围地使用,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具体内容,也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质性举措。

  会议指出,在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目的是增强市场主体创业和发展动力,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需要。

  在胡敏看来,有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推进整个国家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推进在要素资源充分流动方面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切实打破行业和地区的种种壁垒,不断提高基于“全国一盘棋”背景下的决策科学化和服务高效化。

  电子营业执照已推出多年,但在电子证照的应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一些地方、企业还习惯于过去的流程和办法,心理上还是认同政府运行的纸质流程,觉得看得见心里才踏实,还要进一步创新观念。

  在张俊伟看来,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关键,是将电子证照和纸质证照同等对待。为此,各相关单位、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业务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主动接纳、认可电子证照。在此基础上,要确保数据安全,积极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地区、跨部门互通互认。

  胡敏建议,在电子数据使用初期,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之间要增强包容度,要强化部门和地方信息共享,提升数据的互认度。要尽快搭建统一、标准化、安全高效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使用平台。

  “不论政府和企业都要面向未来,深刻认识到全社会数字化是一个大趋势,在思想观念、运行机制、服务保障等方面都要适应数字革命的新要求。”胡敏进一步强调说。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高端智库这十年①丨领时代之先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中国梦智力支撑

●专访丨张立民:积极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吉林

●焦点丨服务业触底反弹 提升政策可触达性是关键

●区域观察丨好客山东如此待客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