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不小、潜力巨大

赵姗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核心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多轮疫情冲击下,2022年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情况如何?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有哪些难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采访到几家数字化转型中的中小企业,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有难点待解


  谈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接受采访的中小企业都提到了“提质、增效、降本”。

  

  特味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餐饮、酒店为主的本土品牌企业。特味村酒店集团董事长韩跃军为本报记者介绍了特味村借力“食在美数字云商”赋能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实现了经营管理量化,节省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数字成果已占营收的三分之一,抗风险能力更强;利用数字化商城增加了业务量,实现了增量创收。“如何打破经营、创收、管理等背后大数据的信息孤岛,实现全链路经营,是我们目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难点。如何组织团队在企业数字化过程中贯彻更彻底并坚持执行颗粒度更细的服务也是目前我们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的。”

  

  在河北廊坊,依托钢结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慧平台,在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制造基地的钢构件智能生产线上,场馆、高层等钢结构部件井然有序地完成生产。“这是基于BIM技术、5G及物联网技术,以云端数据管理为基础,通过多维度信息应用,建立的一套集设计、制造、运输、安装为一体的智能系统。”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顺利对该平台如数家珍。

  

  图纸消耗率降低10%;自动套料系统每月平均节约钢材20余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图纸消耗大大降低,信息统计和反馈更加及时可靠……以北京环球国际影城的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施工为例,钢结构制作精度和安装匹配率大大提高,极大提高了现场安装效率。同时,该项技术也在中国西部博览城、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等工程中应用,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是缺少数字化专业人才,导致项目延长,影响落地效率。二是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缺乏先进经验的被动数字化往往收效甚微。三是缺乏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缺少数据实时互通,需要横向打通信息壁垒。希望得到政府扶持资金、税收优惠、政策解读、最新的技能培训等帮助,以更好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孙顺利说。

  

加大支持力度  创新支持方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副主任许英杰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在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下,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比如,工信部围绕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积极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主动支持数字化赋能平台发展,切实鼓励各类主体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河南省发布首批15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创建单位,切实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组织。在支持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的需求侧政策推动下,广东省当前已累计推进2.2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博联智库理事长赵永辉对本报记者表示,数字化作为驱动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成为上半年大量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主要集中在供应链数字化和生产运营数字化领域。供应链数字化在短期内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采购管理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生产运营数字化方面,制造业中小企业充分依托数字化服务商,实现制造装备、生产线等的智能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成本控制能力。

  

  许英杰认为,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推动下,2022年下半年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将“量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也将进一步涌现。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处于探索阶段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建议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政策方式,以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为重点,系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赵永辉建议,下半年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政策引导。有关政府行业部门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宣传培训力度,让广大中小企业深入了解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转型给企业竞争力带来的重塑。二是加大配套扶持。鼓励发展一大批数字化集成服务商,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质优价廉的定制数字化服务,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触手可及”。三是着力破解数字化资金瓶颈。政策、资金、配套服务、技术研发等一条龙的要素协同才能真正使中小企业实现有竞争力的数字化转型。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6月份新增信贷超预期 经济复苏速度加快

时报时评丨多用超预期政策工具助力稳经济

解读丨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

关注丨数据安全成为工业转型升级重中之重

金融助力稳经济大盘⑦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北京银行答卷

学者观察丨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