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中地方经济观察①•广东篇丨广东经济半年报:压力犹存 稳中向“新”

张李源清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李源清



  GDP为59518.40亿元,同比增长2.0%——2022年上半年,广东用一个漂亮的开局,展现出稳中向上的奋进之姿。

  

  “今年上半年,广东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超预期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广东省统计局同时表示,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三重压力”犹存,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变局考验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广东在助力经济爬坡过坎中不断累积着“稳”的力量,企稳向好、承压前行。

  


稳住发展基本盘


  第一产业增加值2166.0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4183.37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33169.02亿元,增长1.1%——数字的背后,是广东经济承受的巨大压力。

  

  回首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轨迹,“稳”的主线贯穿始终:一季度平稳开局,3月下旬以来受疫情多发散发和国际形势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二季度以来,广东经济稳步恢复,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展现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但宏观经济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稳经济大盘挑战仍然艰巨、任务依然繁重。

  

  “广东完成年度经济增长目标难度加大,稳增长压力也在增加。”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坦言,一是要尽快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做好“双统筹”;二是真正落实各项扶持企业政策,帮助仍未开工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三是稳定外贸基本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和稳定;四是坚决保障餐饮、酒店等服务业不轻易停业,推动消费和购买力复苏;五是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尽量放松管制政策,稳就业,保障收入稳增长。

  


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困难多、任务重,爬坡过坎难度大”,广东“稳”的举措就必须更加精准——今年以来,广东大力推进“强链”工程,密集出台“助企25条”“稳工业32条”“稳经济131条”等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全面覆盖当前市场主体急需的政策发力点。

  

  华南矢崎(汕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受疫情反复影响,今年订单量大幅减少,现金流吃紧。“是政策红利和税务部门的暖心服务支持我们扛住了这一波疫情‘倒春寒’。”该公司总经理丘晓东说,税务部门依托V-Tax可视化办税系统远程辅导企业办理了283.8万元留抵退税,之后公司紧抓消费者购车信心回暖的有利时机,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超3.4亿元。

  

  “压舱石”稳住了,金融则让市场主体“活起来、强起来”。

  

  上半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充分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多措并举做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广东辖内(不含深圳)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占本外币的比例达40.4%,比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中行广东省分行也发布了《广东省分行创新供应链金融行动方案》,23条措施打出保畅稳链“组合拳”,今年前6个月供应链金融余额增长居系统首位,累计为核心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224亿元,发放供应链融资389亿元。

  

  一系列举措为经济爬坡过坎“卸担子、强信心”: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1万亿元,同比增长3.5%;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加值增长3.6%,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持续向好,发展信心更加充足。

  


“南沙方案”提振信心


  观察地区经济的韧性,既要看当前之“形”,也要看长远之“势”。

  

  6月14日,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也着实提振了不少受访者对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他们普遍认为,南沙各项政策对港澳企业和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

  

  近年来,穗港澳交流不断加深:穗港方面,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通粤港跨境电子报关平台,香港新鸿基地产环球贸易广场项目去年底正式动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项目5月底全面竣工;穗澳方面,“澳门·广州缤纷产品展”已连续举办十届,“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已吸引超70个粤港澳项目入驻,大丰银行首次在广州投资开设分部,第八届国际投资年会暨首届全球独角兽CEO大会澳门分会场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

  

  港澳投资者深耕广东的背后,是他们对广东经济发展前景持有稳定预期,更是广东经济韧性、活力和潜力的生动写照。

  

  “通过过去四年多项支持澳门青年创业活动中发现,广州是澳门青年来大湾区发展的首选城市。”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广州粤港澳青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敬麟相信,未来在更多政策支持下,将穗澳两地青年创新创业力量有机融合、促进更多穗澳创新合作平台发展,会吸引更多澳门青年来穗投资、兴业。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又迎医改红利 百姓用药更便宜

●科创板三周年①丨聚焦“硬科技” 科创板从“试验田”到“示范田”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⑥丨积极改善收入预期 让居民“敢消费”

●高端智库这十年③丨以智库之智有效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