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月份金融数据下行 有效需求仍待改善

王小霞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小霞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日前发布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7月份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增量数据不及市场预期。

  

  但同时,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再创今年以来同比增速新高,也意味着M2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一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同时,要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信贷滑坡  实体融资需求并未有效改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金融数据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M2增速环比、同比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环比下降、同比稳定,导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差扩大;二是新增信贷同比大幅少增,信贷滑坡的特点明显;三是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低于市场预期,M2同比增速高于市场预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本报记者,M2增速维持高位主要源于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尽管信贷派生效应减弱,但随着财政支出稳增长力度加大(7月份财政存款增加4863亿元,同比少增1145亿元),有助于流动性改善,7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均低于上月和上年同期水平。此外,非标融资压降放缓,也对M2

  

  形成支撑。从数据来看,7月份人民币贷款超季节性回落,结构总体欠佳。温彬表示,今年以来零售和对公贷款占比明显失衡,在政策驱动之外,微观主体端缩表仍在延续。

  

  居民贷款需求回落,按揭贷款投放有所放缓,消费贷款意愿下降。结构上,居民中长期贷款回落对信贷形成较大拖累。7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488亿元,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在触底过程中。企业部门贷款缩量明显,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力下,基建融资成为主要支撑,票据融资再度冲量。

  

  中金公司认为,除可能受6月份信贷冲量透支影响,7月份新增信贷重新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实体融资需求未得到有效改善。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货币供给强于信贷需求,说明企业投资需求、居民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反映出经济主体风险偏好与支出意愿较低。

  

社融回落  应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7月份,社融存量增速(10.7%)也出现回落。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丽云告诉记者,7月份社融环比明显回落,源于需求不足和政府债融资明显退坡下,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两大支撑因素出现较大缩量。而7月份社融同比大幅减少,则主要源于社融项下本外币贷款均出现明显减少,同时企业债表现不佳、未贴现票据新增也出现降幅。

  

  张丽云分析,从结构上看,国债仍为社融的重要拉动项。7月份社融项下人民币贷款新增4088亿元,同比大幅少增4303亿元,占当月新增社融的比重降为54%。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占当月新增社融的比重为53%。

  

  直接融资继续缩量。7月份企业债券融资新增73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357亿元,同比仍明显缩量。

  

  表外融资持续好转。7月份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对社融的贡献加大。

  

  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随着M2同比增速走高,“M2-社融”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至1.3%,较6月份大幅提高0.7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指出,7月份“M2-社融”剪刀差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反映短期内“资产荒”问题或仍存,银行间市场淤积的流动性很难传导至实体。

  

  平安证券则认为,M2和社融二者的增速差扩大,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边际变化明显慢于货币供应的速度。

  

  兰日旭指出,未来,货币政策的目标不是宽松货币,而是宽信用,应主动采用多元化工具,打通资金流动渠道,提振市场信心。

  

  温彬则表示,下一阶段,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全面抓好政策措施落实,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预计后续流动性仍然会保持合理充裕,但同时会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娄飞鹏说,下一步,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将更多采用结构性政策工具,以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调整的作用,继续提高调控的精准度,更好服务稳增长大局。在实际政策操作中,需要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智观天下丨从央行报告看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视点丨多举措推进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发展

●关注丨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聚焦丨北京市昌平区反诈中心举办“千家企业普法网络文明反诈”主题宣传活动

●十年辉煌(61)丨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张宇萱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