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丰收中国③丨湖北:金秋与丰收撞了满怀

魏昊星等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

■冯璇  江伟兵  周勇  谭倩



  秋分时节,金黄的田野、林果飘香、鱼虾肥、蟹脚痒,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

  为了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湖北粮”,湖北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连续9年粮食总产达500亿斤以上。稻米香、畜牧稳、水产强,当前湖北正全力克服旱情、疫情的不利影响,稳定农业生产,满怀信心奋战“十连丰”。  

五谷“丰”登“收”获喜悦

  金灿灿的玉米、红澄澄的高粱、刚刚脱壳的黄豆绿豆,大冶市大箕铺镇柯大兴古村落的村民在广场晒起了秋粮,色彩斑斓的秋粮与古朴的民居组成了一幅丰收季的田园水彩画。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枣阳市杨垱镇司庄村准备了阳光玫瑰葡萄、香梨、花菇、太空蔬菜、小花生、山茶油等特色名优农副产品供游客体验农家事、观赏丰收景。

  稻浪翻滚,“铁牛”轰鸣。嘉鱼县陆溪镇界石村种粮大户王代梅看着联合收割机下田开镰,脸上乐开了花:“今年早稻种了500亩,中稻种了800多亩,亩产估摸着有600公斤,种粮有奔头!”

  鏖战旱情,力保丰收。咸安区白鹤村通过大型抽水机不间断抽取龙潭河水和自流灌溉方式,浇灌水稻,累计收获8万斤稻谷;枣阳市10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农带农,实现了“农民保收、城市保供”,预计枣阳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130.38万吨……大旱之年获丰收,农民获得感满满。 

藏粮于技粮满仓

  9月14日,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村,种粮大户白建锋的200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5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抢收,市区两级农技专家在稻田里忙着测产。

  “这块田亩产达到了786.2公斤。”襄阳市农技推广中心正高职高级农艺师郝福新公布了测产结果,白建锋乐开了花:今年增产50公斤。

  干旱之年增产丰收,白建锋的经验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采用以水调温技术,坚持灌深水、勤灌水,把田间的温度降下来,提高结实率;种植显花作物,开展绿色防控;采取稻鸭共育,节省农药化肥投入,卖鸭子还能增加收入。”白建锋算了一笔账,仅1000亩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就有300万元收入,比去年多55万元。

  一把糯穗一座城。应城是全国籼糯生产第一县,今年糯稻产量预计可达4.3亿斤,较去年增长12%。秋分前,应城市田店镇富水社区瑾杰家庭农场的300亩优质水稻进入全面收获期,农场负责人田新华也算了一笔账:“今年,我们与湖北中磐粮油签订了120亩‘中磐一号’糯稻种植订单,糯稻产值将近27万元。”

  中磐粮油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应城杨河、田店、杨岭、陈河等糯稻主产区发展订单农业,免费为农民提供“中磐一号”糯稻种子和技术培训。企业计划五年不断整合国内优质种业资源,将籼型糯稻推广至100万亩。  

新农人领跑致富路

  钟祥市胡集镇烧麻鸭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享誉八方,带动了养殖业、种植业、屠宰加工业的发展。该镇红庙村80后新农人李军军开办的博浩农场,年饲养麻鸭达32万只。

  李军军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放弃厂长高薪职位,毅然回乡创业,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农场长期聘请20多位村民帮忙喂鸭子、捡鸭蛋、腌制咸蛋、皮蛋等,还聘请50余名村民在农场临时务工。投产至今,李军军带动帮扶了11户贫困户脱贫,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鸭司令”。

  新农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头雁”。2006年,30岁的张俊培回到家乡应城市义和镇柴咀村种植水稻。2009年,他牵头组建了镇上第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今,合作社的服务领域涵盖水稻机械化插秧、流水线播种、育秧、秸秆还田、无人机植保、机械跨区作业等多个农机项目,为农户提供耕、种、播、收、运一条龙作业服务,已然成为当地农业增产、村民增收的新型“工具”。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地方奋力稳增长⑥丨山西:聚链成群  稳企赋能

●“一城一策”看楼市②丨热点城市楼市政策调整频率加快

●热点丨人民币国际化呈逆势发展势头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