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 | 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动力何在?

杨益波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2-25



片来源/论坛组委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杨益波



  党的二十大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12月17日,宁波奉化举行的2022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余斌,围绕未来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要求,进行了分析。


  余斌指出,世界银行用人均国民总收入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分为四类,即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2021年,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的起点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13205美元。2021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440美元,与高收入国家的起点相比,仅相差765美元。“随着经济增长回归潜在增长轨道,未来两年内,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翻越高收入门槛、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大概率事件。”


  余斌认为,与已经进入高收入的国家相比,我国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差距就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也就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首先,在供给结构中,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偏低。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3.3%,高收入国家平均为71.8%,美国达到80.1%。显然,我国服务业领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了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即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其次,在需求结构中,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明显偏低。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为55%左右,高收入国家平均为76.9%。剔除政府消费后,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不足40%,高收入国家平均接近60%。高收入国家的这两个指标都比我国高20个百分点左右。2021年,我国实物商品销售额相当于美国的92%。美国只有3.3亿人口,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消费占比低、消费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消费能力不足,也就是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两会结束后答记者问时讲到,我国居民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有6亿人。


  “为此,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两个提高、两个规范’,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收入财富分配差距的逐步缩小,我国将从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演变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为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市场基础。”余斌指出。


  第三,在城乡结构中,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比重过高。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高达22.9%,高收入国家平均为3%,美国为1.4%,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的日本也仅为3.4%。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投入劳动力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机械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从而将低效率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高效率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之,我国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优化,将不断释放出未来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余斌表示。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王微:以消费为主导扩大内需

●热点 | 角逐新赛道  中国制造合围世界杯

●智观天下 | 应尽快解决发展中国家低碳转型资金缺口

●关注 | 为重点群体创业营造共赢生态环境

●视点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 全国各地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