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库丨覃元臻:加强区域合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覃元臻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0-13



  区域合作中坚持系统观念,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把握好全局和局部、部分与部分、当前和长远、合作与竞争的相互关系,发现其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要树立整体意识、协同意识、共赢意识,以系统观念对区域协调发展全局进行顶层设计,凝聚共识、汇聚人心、统一步调、消除掣肘、协调利益、聚集合力,以达到加强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图片来源/新华社

■覃元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区域协调发展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涉及的各方打破壁垒、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考虑问题,不断健全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完善促进合作的各项举措,兼顾各方利益,形成统筹有力、协调高效、竞争有序、共享共赢的区域合作格局。


  系统观念是一种整体观念、全局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区域合作中坚持系统观念,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把握好全局和局部、部分与部分、当前和长远、合作与竞争的相互关系,发现其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要树立整体意识、协同意识、共赢意识,以系统观念对区域协调发展全局进行顶层设计,凝聚共识、汇聚人心、统一步调、消除掣肘、协调利益、聚集合力,以达到加强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一、系统把握区域合作的要义


  区域合作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划、不同的经营主体,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北京、天津和河北,长江经济带发展涵盖长江沿线11省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珠三角九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涉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合作各方都是相对独立的行政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区域合作就是要以系统思维协调各方关系、利益,形成工作合力,成为命运共同体,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协商合作和协调推进机制,以利益共享为基础,实现高效协同的目标。


  (一)利益共享是基础。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行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区域间有效合作的前提是兼顾各方的利益,实现合作共赢。在合作各方利益相对独立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方合作行为是一种利益驱动下的战略选择,区域合作框架必须是基于各方共同利益之上,并且使各方意识到只有选择合作策略才能增进和分享共同的利益。建立在分享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行为,才会得到各方内心的认可,才会产生合作的强大内生动力。


  (二)合作机制是保障。合作机制是在区域分工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实现合作目标而构建起协调、约束相互之间作用关系的组织和制度安排,是区域合作顺利进行的制度性保障。只有建立合作机制,形成一定制度安排,才能统一规则、统一步调,有效解决各方利益诉求,提高合作效率。合作机制包括关系协调、利益分配、监督约束、绩效考核、生态补偿等制度体系,在形式上有签署合作协议、召开联席会议、成立协调机构、发布共同宣言、合资经营等。


  (三)协调高效是目标。加强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需要各方加强沟通衔接,提高统筹协调的力度和效率,建立顺畅、高效的协调机制和指挥体系,遇到问题要能及时研究解决,避免重复、低效的协调,要形成有效的市场调节手段,避免无序的竞争。


二、辩证处理好区域合作的四个关系


  区域合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合作主体多、层次多、涉及面广,既有中央又有地方,既有政府部门又有企业,既要加强政府统筹又要发挥市场作用,要坚持系统观念,辩证处理好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竞争与合作四个关系。


  (一)国家与地方关系。区域合作都是跨行政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许多重大项目涉及国家事权,在总体规划、项目审批、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更多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需要更好发挥国家层面统筹抓总、协调各方作用。地方是合作主体,要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动承担各自任务,要服从大局,围绕国家的战略目标,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二)地方与地方关系。各地方是平等独立的主体,相互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管辖与被管辖、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应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平等互利、共建共享为原则,打破行政壁垒,凝聚共识,建立常态化的有效沟通协商和协同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规则、标准、平台等高效联通,充分调动各自资源参与合作,以实现合作共赢目标。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注重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重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政策支持、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合作,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项目建设、产业合作等融合发展。


  (四)竞争与合作关系。区域合作中竞争在所难免,但竞争应该要约束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最起码应该带来区域整体正效益的增加,要通过区域规划、谈判协商等方式来确定区域竞合的基本规则与行为底线,通过资本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实现合作大于竞争、竞争激发活力的共赢局面。


三、系统设计区域合作路径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消除区域间、企业间的过度竞争。科学合理设计区域合作路径,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打破行政和行业壁垒,健全高效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政府层面统筹,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一)强化规划政策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共同编制区域合作发展规划,共同研究制定各类专项规划及政策配套体系,统筹引领生产、生活、生态要素布局和资源整合,探索建立规划协同实施机制,并加强对规划、政策执行的监管和管理,以实现协同发展目的。


  (二)健全高效协调机制。加大统筹力度,形成中央总体协调和地方紧密联动的工作机制,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建立省部际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跨区域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常态化评估合作开展情况。地方层面加强省际协商互动,建立省际联席会议或协商会制度,并建立相关专项领域工作对接机制,共同确定合作具体方案和责任分工,共同推进重大项目、事项落实。可探索建立联合办公机制。


  (三)落实先导合作项目。优先选取合作意愿强、需求强、涉及面广的项目、事项作为先导合作示范,如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链的联动构建、科技创新的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共保等领域,筛选一批事关各方利益、需要一起来做的跨区域合作项目、事项,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实现示范效应。


  (四)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资源的有效调配、整合和利用是实现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跨区域合作平台,形成利益调节机制。消除市场准入壁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合作建设。探索建立共同投资、共同运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运营机制,通过市场主导、相互协商,实现互利共赢。


  (五)建立督查考评体系。制定年度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推进时间表、路线图,落实各方责任分工。定期对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进行动态跟踪,对合作任务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适时对合作情况进行评估。


  (作者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时报时评丨把“一带一路”这条幸福路铺得更宽更远

●解读丨压实责任、合力监管 共同守护海洋生态

●视点丨“第三支箭”密集落地 加快优化房企融资渠道

●绿色低碳丨从地方到全国:激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澎湃动力

●区域观察 | 中欧班列(武汉)“绽放”九省通衢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