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支持民营经济25条”多渠道畅通融资渠道
■ 张炜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11月27日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加大信贷资源投入等七个方面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01
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25条举措”从信贷、债券、股票融资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系统规划了推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货币等支持政策,不仅推动金融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而且对银行补充资本等以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也统筹考虑,全面体现了系统观念。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向中国经济时报分析认为,《通知》提到“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增加对初创期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投入”等表述,均是较大的创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相应的监管引导,推动银行不断提高和优化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权重,银行内部将加快调整绩效考核办法。金融产品将有更多创新,针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做好服务。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将继续显著高于整体贷款增速的水平,有望继续保持在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首次提出“优化融资配套政策,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叶银丹称,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各类制度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将逐步形成金融与民营经济之间的正向反馈,使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增强,民营经济的金融承载力也不断增强。各类金融机构将对民营经济一视同仁,积极主动支持民营经济,开发更有针对性的各类金融产品。同时,民营经济将不断提高自身信用,提高自身金融承载力。
“商业银行需要从支付结算、投资融资等方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尤其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更好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创新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娄飞鹏说,合理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有助于更好落实尽职免责,提升相关主体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02
合理满足民营房企金融需求
《通知》提及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要求“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就在《通知》发布的当日,交通银行与15家房地产企业召开座谈会,表态拟进一步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另外,建设银行11月24日召开了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
叶银丹称,尽管三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复苏动能转强,但民营房企仍面临较为严峻的信贷环境,融资情况较为紧张。《通知》提及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说明对于民营房企金融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支持导向清晰,也凸显民营房企金融工作的迫切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相关部门进一步从供给端加大对房企的融资支持力度之后,对民营房企的信贷支持政策正在持续发力。预计今年底与明年初银行将有效增加对民营房企的信贷投放,继今年三季度末房企开发贷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之后,四季度该指标有望持续改善。这一方面会有力支持保交楼,更重要的是缓解年末房企流动性压力,起到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03
畅通民企债券股权融资渠道
《通知》涉及畅通民营企业的债券与股权融资渠道,要求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作用,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是要让优质的民营企业尽快及时达标上市,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标杆,带动民营经济发展。
“并购重组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微企业,亟须做大做强,而并购重组是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田利辉说,落实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的关键举措是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是金融中介等市场主体机构或专业人士对于民营企业的辅助、辅导和引领、推动。
《通知》还提出,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田利辉表示,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是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一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大不仅需要券商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而且需要健全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只有我国形成专业、客观和得到公认的民企信用评级体系,公司债和企业债市场才能真正健康繁荣发展起来,才能有效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
在王青看来,《通知》给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安排,包括“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等措施。特别是最后一条,既能真正降低民企债券融资门槛,还能在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下,缓解金融机构“资产荒”的现象,推动金融资源按照市场化方式实现有效配置。不过,市场培育需要一段时间,当前可以尝试通过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等方式,直接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债融资。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