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大步向前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杨益波
“轨道上的长三角”呼啸而来,连接城市的灯光带星罗密布,半小时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照进现实,产业融合、“科创飞地”不断推进,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11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这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大步向前,迎来新的重大飞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这一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5年来,沪苏浙皖长三角三省一市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对外开放、重点平台等方面合作,以全国3.7%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约16.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超过1/3的进出口总额,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从苏州到上海,只要一张地铁票,就可以直接到达,如同在一个城市。”今年6月,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无缝对接,让越来越多苏沪两地市民感受到了同城的快速便捷。
家住浙江嘉兴嘉善的张有亮计划在苏州成立新公司。前不久,他到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不到半天就领到了新公司的营业执照。
来自浙江绍兴的陈女士拿着绍兴医保卡,顺利地在上海一家医院完成了就医的各个环节。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日渐明晰,这个由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组成的示范区,正在从“单兵突进”迈向“集团冲锋”,绿色创新成效越来越好、一体化制度创新越来越快、和谐宜居生态优势越来越强,科技型企业“热带雨林”生机勃勃。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已有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7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1.5万余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1300余万人次;协同立法支持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已实现长三角10个城市乘客轨道交通扫码便捷通行……
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共建“一张网”,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不断把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拉近了时空和心理的距离,发展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经济总量超过22.1万亿元,高质量发展态势继续巩固。
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久久为功。日前,党中央对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又作出新部署,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区域创新链融合。要统筹抓好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谱写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总书记明确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解决深层次问题和重大举措,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解决重大问题,为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三省一市加快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宁波市社科院院长傅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比如,宁波作为长三角区域五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以改革创新的胆魄,突出重点领域、重要区域,谋划实施推进一体化的重大项目,探索解决产业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体制机制一体化等重大问题,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做标兵、当表率。”傅晓指出。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