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虽然人设不太稳定,但不妨碍叶修成为下一任“老公”

2018-05-04

作者 ACGx

题图 / 全职高手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设”对《全职高手》到底重不重要?


问:如何让一部号称“国漫之光”的动画作品口碑迅速下滑?


答:为它换一家画风截然不同的制作团队。


4月27日,“全职粉”们万众期待的《全职高手》特别篇正式上线,不过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动画作品却意外地收到了铺天盖地的差评。截止5月4日12:00前,《全职高手》特别篇的B站评分为7.7分,豆瓣评分则是6.7分,这与一年前《全职高手》第一季动画在B站、豆瓣分别获得9.1、8.2分的成绩相差甚远。



有粉丝认为,《全职高手》特别篇口碑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动画制作团队从第一季的视美精典更换成了现在的彩色铅笔,虽然动画第2集的质量有所回升,但总体的画风、制作仍然都与前者存在一定差距。但也有粉丝认为,虽然动画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全职高手》特别篇在分镜、叙事等方面都较第一季动画有了不小的提升,并没有其它人说得那样那么糟糕,仍应该属于一部优秀的作品。


在查看并总结了分散在各个平台的粉丝评价后,ACGx发现,《全职高手》特别篇大幅口碑下滑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该动画第1集中的“人设”发生了变化。


一场因“人设”而引发的差评惨案

在很多场合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听过“故事才是IP核心”的这一说法,然而在实际上,好的故事终究也是为“人设”而服务的。


对于一部动漫作品来说,“人设”除了指人物基本造型之外,创作者通过作品讲述的故事,本身就是赋予人物鲜明个性、丰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好的“人设”往往能够激发粉丝们的二次创作欲望,从而进一步构建起独特且忠诚的IP粉丝文化圈。所以在很多内容创作者看来,无论IP是以何种形态出现在粉丝面前,作品的“人设”应该是始终保持一致的。


不过,《全职高手》动画似乎并没有守住这条底线。我们以人气颇高的男主角叶修为例,在《全职高手》第一季中,他是一位在低调中装X,周围散发着朦胧光影效果的美型男子,而到了《全职高手》特别篇第1集里,这位“男神”级角色却又多了几分痞气……



但客观地来说,《全职高手》特别篇中的叶修,却能算得上是他形象的回归。


在《全职高手》原作小说中,叶修是一位没有良好生活作息、不爱运动、微胖、喜欢抽烟、对“荣耀”这款游戏有着极度热爱的男性角色,这和如今很多真实存在的电竞选手形象如出一辙。


而《全职高手》第一季中人物形象过于完美的叶修,其实更贴近粉丝们通过二次创作而无限美化的同人版本。在去年该动画刚推出的时候,就曾有原作小说粉丝对此表达过不满,只是在当时该动画身陷更恶劣的“抄袭门”事件中,所以这种对“人设”变化提出的质疑声音,直到一年以后的《全职高手》特别篇上线后才得以再度发酵。


更为有趣的是,在5月4日播出的《全职高手》特别篇第2集中,叶修的“人设”又被彩色铅笔往美型方向进行了修正,粉丝们给的“满分”评价又重出江湖,该动画的总体评分又开始出现上升的趋势。



不难看出,影响力越大的IP,制作和出品团队对于作品“人设”的修改和调整就应该越慎重,因为这必定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稳定的“人设”才能充分发挥IP的粉丝效应。


IP在大众化的过程中,“人设”却往往需要作出妥协

毫无疑问,《全职高手》其实是有成为大众IP的发展潜力的。在作品类型方面,《全职高手》所采用的电竞题材,在当下是能够获得大众市场关注的类型;而在IP粉丝群构成方面,《全职高手》已经成功聚集起了一大批忠实的女性粉丝,本身也更适合通过真人影视剧、电影等内容渠道进入大众市场。


所以从商业开发的角度来说,把《全职高手》进一步真人化,其实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从近段时间来官方公布的一系列相关消息来看,“青春偶像剧”就成为了《全职高手》在真人化阶段所选择的内容形态。



诚然,在目前的中国影视行业,将一部有着“群像戏”性质的热门IP,改编成一部无论是拍摄还是推广模式都已经趋于成熟的“青春偶像剧”,其实面对的市场风险是非常小的。但正是面对这样一种稳妥的商业开发计划,绝大多数“全职粉”内心却十分抗拒,他们也纷纷通过网络表达了自己对真人影视化的不满。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电竞选手”与“青春偶像”在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通常我们提及一位电竞选手时,我们都会想到“热血”、“专注”、“永不放弃”这类充满了正能量的词汇,这也正是“全职粉”们在讲述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全职高手》时所使用到的高频词;而当我们提及一位青春偶像时,却往往会将其与“青春”、“爱情”、“颜值”这类少女心爆棚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即便是这些青春偶像在粉丝心目中同样具有满满的正能量,但这其实也很难得到IP核心粉丝的认可,曾经有个别《全职高手》“原作粉”焚烧杨洋的海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一边是IP长期以来能够有效积累粉丝的核心元素,一边则是IP在商业开发过程中对市场客观环境的调整与妥协,这两者之间的巨大“人设”偏差,总有其中一方需要选择妥协。


所以对于《全职高手》而言,因动画版的“人设”变化所造成的口碑波动可能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考验恐怕还是在未来上线的真人影视剧。毕竟无论是用户市场还是商业体量来说,真人影视剧市场都要比小说、动画要更为庞大,真人偶像粉丝的数量级也会比原作小说和动画版的粉丝大得多。


当“人设”遇到商业效率

IP的商业运营方向与粉丝内心的期望,始终是一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迄今为止,也就只有《银魂》等少数作品的真人版被粉丝所认可,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IP在进入大众市场后,始终都能够与原作的“人设”保持高度一致性——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无节操的小栗旬,爱吐槽的菅田将晖,会挖鼻屎的桥本环奈,这些演员自己在对作品做出了巨大让步的同时,也极大满足了粉丝们的基本需求。



然而在中国,这种的做法在商业效率层面,却不是最高效的。


在中国文娱产业最为发达的游戏行业,存在一种叫“机翼论”的内容运营理论。它的大体意思就是:我们时常都会听到一些来自玩家的非预期呼声,但这些不满的声音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它无法代表更多沉默的大多数人。“机翼论”和“韭菜论”、“保姆论”并称为中国特色手游运营理论体系,虽然它们都很不受粉丝的待见,但却也能够反映很多成熟的商业公司在面对消费者诉求时会采取的态度。



从IP方的角度看,作品只要能保持足够高的流量,其下一步商业开发就能够得以继续,与其自始至终考虑核心粉丝的需求,还不如考虑更多沉默不语的粉丝需求,采用能够带来流量的真人偶像/CV、酷炫的画面打斗等手段来带动作品的流量,这显然会要求内容必须还原原作风格更容易操作,商业性价比也更高。


所以,即便是粉丝们对这些“人设”变化的反对声量再大,但由于他们的体量始终属于小众,这些声音也很容易被官方所无视。而包括《全职高手》在内的一系列大IP,也会因为本身固有的流量优势,按部就班地推进已经规划好了的商业开发路线,考虑如何在用户体量更大的领域吸收更多的粉丝。而其作品本身的粉丝结构,也会随着IP在不同领域的商业开发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使得粉丝群体处于割裂的状态——


曾经的“全职粉”可能只是喜欢蝴蝶蓝的创作,喜欢那些深爱着“荣耀”游戏的人;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因动画入坑的“全职粉”,却更痴迷于视美精典那“千人一面”,且360度无死角美型的人物设定;至于说在真人影视剧上线之后,未来的“全职粉”恐怕又会存在着海量因杨洋而入坑的“羊毛”了,在他们心目中,杨洋主演的《全职高手》恐怕才是他们真正的青春。


而从这一点上看,“人设”这种东西,对于《全职高手》来说到底还有多重要呢?


END


点击以下关键词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圣地巡礼 / Netflix / 古墓丽影 / 马化腾鬼畜 / 2017二次元手游 / 旅行青蛙 / 2017动画电影 / 2017新番盘点 / 游戏王 / 开封奇谈 / 古风音乐 / 光线传媒 / 一人之下  / 金坷垃  / 国庆漫展 / 二次元人物IPO / 王者荣耀周边 / 声之形 / 吸猫 / 二次元时尚 / 镇魂街 / BML / 萌战 / 大护法 /  不良人电影 /  ACG管弦乐 / 风灵玉秀 / 美影厂 / 同人展 / 兽娘动物园 / 手办宅 / 洛天依 / COS援交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