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努力坚持更有效的,是创造性地构建“阻力最小路径”
比努力坚持更有效的,是你跳脱出“我做不到”和“我想要”的对抗性怪圈,在一个“愿景”和“现状”共存的张力结构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阻力最小路径”。
作者:Windy,来源:自言稚语(ID:selfgrowing1118),经授权发布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紫陌骐骥朗读音频
插曲:纯音乐-《夜的钢琴十六》
假设你的初始价值是1,如果你坚持每天比别人多努力1%,那一年下来的价值就会有30多倍的增长:1.01*365 = 37.8
这个算术看起来很简单,却很震撼,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都很努力,你要在哪个方面比别人多努力1%呢?
还有,你怎么保持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1%呢?况且要做到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1%你又该如何坚持下来呢?
之前我教过大家采用Be-Do-Have的心智模式来重塑自律,但在今天的文章里,我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谈如何不费力地突破局限,实现持续性的自我成长。
意志力式的努力坚持,不可持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到一种人生无解的怪圈中。
你很穷,然后紧衣缩食,结果却依然入不敷出;
你很胖,然后拼命节食,结果却依然大腹便便;
你很忙,然后天天加班,结果工作成效依然不高。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给自己打鸡血的经历,在某个消沉的瞬间,在某个忍无可忍的时刻,冲着生活大吼大叫,心里默念着努力奋斗,未料到仅仅坚持了几天,便打回原形,生活一如既往地慵懒,得过且过。
我们以为逼逼自己,努力坚持下去,就可以过上自律充实的生活,但却事与愿违,惨败收场,以致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对自己持续性懒散的现实妥协了,努力坚持的勇气和信仰早已碎了一地。
就像你很胖,要求自己每天痛苦地节食,可是你总是会不经意地在某一天,经过一番纠结犹豫之后,选择到一家火锅店大快朵颐,结果回到家一称,体重又回去了,这时候,你又会跟自己发狠誓,下次绝对要管住嘴,坚持一下。
所以你总是在“决心减肥 —— 减肥——体重反弹”的怪圈里反反复复。
就像你很忙,天天周旋于各种会议,报表,为了赶上进度,加班加点,可是,这样连续几天的加班之后,你又开始陷入一种需要休息调整的状态,这时候你会开始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把事情往后拖,结果当别人来催你的时候,你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加班周期,奔波忙碌。
所以你总是在“忙碌工作——调整休息——加班加点”的怪圈里无法自拔哦。
我们的努力坚持总是在挫败和重启之间摇摆不定,所以最终的结果也总是变得扑朔迷离,阴晴无常。
我们总是习惯将自己的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懒散这种左右摆动归结于我们的意志力不强,自觉性不够。
可事实上,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依靠你的意志力硬扛,需要你不停地暗示自己“努力坚持”,它往往坚持不了多久。
因为需要你费劲地坚持,本身就说明你不大愿意做这件事情。
如果是一件你喜欢做、愿意做的事情,你大脑里根本就不会出现“努力坚持”这四个字,因为你每天都会乐此不疲地做这件事情。
当你身处这样的间歇性努力坚持的摇摆中,这往往不是你的意志力出了问题,而是你陷入了一个结构性锁死的怪圈里。
“我做不到” VS “我想要”
在一个结构性锁死的怪圈里,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挣扎都无法解决问题。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样一种观念,从而演化出了两种心态:顺应环境和反抗环境。
而这两种心态都让我们认为环境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当我们被封锁在环境这个层面,就会把一切当下不满意的现状,都归咎于内外环境的不许可。
就像有些人, 工作不开心, 就是公司的错,生活不顺利,是大环境差,政府不行。
环境的无法打破,助长了“我做不到”的念头,所以无论你顺应还是反抗环境,都无法满足你内心真正的欲求。
我们之所以陷入往复循环的困境中,是因为我们被锁死在一个双向都有压力的结构之中。
一方面,我们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内心“我做不到”的念头让我们心力憔悴;
另一方面,我们却又无法灭绝自己的欲求,在不能正视现实的状况之下受“我想要”的欲望驱使,徒劳无益地努力一把。
在这两面墙的夹击之下,我们总是试图走那条最容易走的路,结果就在“我做不到”和“我想要”之间的循环往复。
就像减肥,当你某一天再也无法忍受自己肥胖的身体,感到压力时,你就会采取行动,闭上嘴迈开腿,朝着我想减肥前进,这时候,那条最容易走的路通往“我想要”的方向。
而当你努力了一段时间,却依然看到镜子里起色不大的自己时,那条最容易走的路就会导向“我做不到”,你忽然感觉自己无能为力,不想行动了。
然后,你越靠近“我做不到”这一头,体型体重的压力又会突然来袭,然后,你就会掉头出发去向“我想要”。
结果,我们总是在“我做不到”和“我想要”之间摇摆不定,往返循环,困于当下。
选择那条最容易走的路,其实就是作者罗伯·弗里茨的书《最小阻力之路》所提到的“阻力最小路径”:
“生命就像河流,不论人类或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循着阻力最小之路运行。
在一个结构里,能量往往顺着阻力最小的路径流过此一结构。
换言之,能量在溜达时,一定是寻找最容易的路。”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人们可以为了不思考做任何事情”,为什么呢?
我们大脑的进化是一项高成本的投资,它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2%,却消耗着人体20%的能量。
而在长期的进化中,我们的大脑一直在追寻“阻力最小路径”——哪条路径阻力更小,就走哪条路径。
所以相比起费力的思考,人类更愿意采用其他更简单的活动来回避思考,比如盲目从众随大流。
周遭的地形决定了蚂蚁的路径,河床的结构决定了河流的方向,生命的底层结构也将决定人生的路径。
而我们人生中的饮食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往往也是顺着生活里的“阻力最小路径”而隐然成形。
当你想要改变,却陷入问题反复循环的人生怪圈里,这意味着我们生命底层存在着结构性冲突,是这种结构性的锁死导致了我们行为的摇摆。
重建“阻力最小路径”
创造性地寻找人生出口
受制于环境因素的锁死性结构让我们陷入了人生困局,那怎么办呢?
在《最小阻力之路》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一个新结构。
也就是说,我们就需要创造性地打造一个全新的张力结构,借此来重建全新的“阻力最小路径”,进而找到人生出口。
这里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来获得更有效的“阻力最小路径”。
1、明确愿景。
在我的新书《心智突围》中,其中“自我定位闭环系统”里就包含了“愿景”这个环节。
确定愿景, 需要我们去探索内心的真实想法,找到自己的真实欲求。
按照Be - Do - Have的心智模式,这里需要关注的是“Be Something”,因为在考虑要什么和怎么做之前,你得要先知道自己是谁。
也就是你要先明确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才会去想做些什么,之后才会有自律的行动,最后梦寐以求的东西也会随之渐渐显现。
比如,你想减肥瘦身,那你真正的愿景就应该是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你想要读很多书,那你真正的愿景就应该是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
关于如何明确自己的愿景,你也可以参考《心智突围》这本书,其中列出了很多具体落地的方法。
2、认清现状。
很多人无法正视自己的现状,甚至有时候会像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自欺欺人。
可是,如果你无法诚实地面对自己,你就无法进入创造性结构重塑的下一步,因为虚假的自我认知和现状判断,只会构建出错误的“阻力最小路径”,让你得不偿失。
所以,你要诚实地分析你的现实条件。
如果你想减肥,那你需要问自己:
现在的体重多少?
你现在一日三餐吃什么?
你对食物有什么样的喜好?
你倾向于哪种运动?
......
如果你想多读书,那你需要问自己——
你现在每周读几本书?
你每天能安排多长时间读书?
你喜欢看哪方面的书?
……
3、构建张力结构,重建“阻力最小路径”。
当你明确了愿景,认清了现状,那愿景和现状就构成了一个具有张力的结构。
愿景和现状两者之间不是“我做不到”和“我想要”这样的对立关系,而是存在想法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如果你非常诚实地面对自己欲求,清晰地分析自己的现状,想明白了你真正所想和你真正所有,这两者之间就会形成一股张力,你就能从中创造出可行的路径,让你的愿景变成现实。
就像你成为有魅力的人,所以得要瘦身减肥,可现状却是你体重180却爱吃不爱运动,那通过构建一个张力结构,你就会创造性地去选择阻力最小路径:
寻找哪些食物美味又低热量?
有哪些运动你喜欢又有效?
有哪些减肥的生活方式你既可以接受但又不会给你造成负担?
…...
寻找“阻力最小路径”的过程,是一个独属于你自己的创造性过程,既有趣又新鲜,自带一种探索和尝试的快乐。
你没有必要简单粗暴地追随别人的经验方法来改变现状达成愿景,而是可以根据自我的认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优势,找到改变自己的最佳路径和最优选择。
如此,你才能够在改变的过程中乐此不疲,积极应对,不因焦躁而放弃,然后,在日常点滴的改变中不知不觉地达成心之所想。
通过重建“阻力最小路径”的改变才是最不费力,也最可能顺势而为的。
人生需要努力,也需要坚持,但比努力坚持更有效的,是你跳脱出“我做不到”和“我想要”的对抗性怪圈,在一个“愿景”和“现状”共存的张力结构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阻力最小路径”。
点个在看,人生的路很长,我们需要慢慢学会顺势而为,而不是负重前行。
或许你还想看
作者简介:Windy Liu,探索人生哲学,关注自我成长的理想思考者,公众号:自言稚语(ID:selfgrowing1118),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