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胡慎之 Author 胡慎之关系心理




作者 | 胡慎之

来源 | 胡慎之(ID:hushenzhixl)

编辑 | 永日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


怎么理解呢?

网络上是这样说的:

  • 不幸之源在于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就是,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在关系中获得归属感。

当然,这里说的关系比较广义,包括亲子、亲密、家庭、友情、职场......

其实我们一出生,就处在一个很大的共同体中——世界以及宇宙;后来慢慢地,我们在一些小的共同体中生活、工作,比如国家、家庭、公司等等。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共同体中获得归属感,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其中不能拥有一段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无法感受到安全,甚至体验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要知道建立一段好的人际关系(共同体),需要具备的三点:他者信任、他者贡献和自我接纳。


他者信任

信任,是一段关系的建立前提。

这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原先很好说话的小区保安或者房东,要求我们回家前必须要测体温上报,不然的话就会变得铁面无私,对我们不信任时还会说一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话。

也有些房东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外地租客提前回来,就算回来了,也只能先住在酒店。

本来大家是相互信任,相处很好的,但这个时候的情况需要特殊处理,也就可能会触碰到对方的一些利益。

就像我们和同事、客户见面,以前都会特别热情,见面了会一起吃饭喝茶谈事情,现在却连握手都谨慎小心。相处方式不同,难免会有一些心理落差。

所以在这时候,人与人之间需要重新认识一下。

我们要对他人信任,尽量不要因为过度反应而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或者不要带着恶意去揣测别人。

比如一些外卖小哥很幸苦,他们在送餐时会特别附带一张纸条,详细标注厨师和外卖员的体温。

这其实就是一种主动建立信任的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因此,我们更多的是对他们有一份敬意,一份谢意。



他者贡献


有朋友说:“孩子不理解不听话,不让他出门就哭,还老是抱怨我,时不时还要闹一下,太折腾了,比上班还要累。”

如果孩子这种表现比较多的话,这有可能是孩子平时对你的信任感不高,或者是不是你在对他的方式上面有点过于苛刻、挑剔了?

就像很多父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需要被我们保护的,有些人甚至会在孩子面前说说他给自己添乱了,那这时孩子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他对你没有贡献的,就会成为你的累赘。

孩子自然而然不愿意成为这样一个人,于是他会有反抗或者说叛逆的行为。

所以如果孩子不听话不理解的话,我们就用更多的耐心跟他相处,同时肯定孩子对家庭的贡献。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家里的地板有点脏,爸爸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妈妈在房间休息。这时孩子就会拿扫把,很认真地扫地。

这时候孩子是不会有“为什么没有人来帮我”的感觉或者怨言,而且还会很开心。

因为这时候他是对家里有用的,是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

同样的,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共同体感觉,我们应该会去思考我能为伙伴做些什么?而不是别人能为我做什么。


自我接纳和认同

当我们无法真正做到自我接纳时,会拼命地提供价值给别人,这样反而有可能把关系弄糟,就像有人会拼命去讨好。

就像很多的爸爸妈妈,他们觉得只有在不断帮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提醒孩子要穿秋裤,或者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不断地做各式各样好吃的给孩子的时候才会有价值感。如果孩子不接受,他们就会感觉到很心碎。

那什么是自我接纳和认同呢?就是当你做不到一些事情时,你能很诚实地跟自己说:“我确实做不到。”

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举个例子,你的工作只能完成80%,但是为了给公司和老板留下好形象,你很积极地扛下了所有的工作,然后回家后和家人朋友大骂公司,抱怨工作压力太大。

两种不同状态的背后,其实就是不能接纳真正的自我,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清楚且接受自己只有80%的工作能力,并且诚实地跟公司老板表达出来,然后思考怎么样才能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全部的工作,这才是对自我的接纳。

如果只是为了留下好印象,假装自己很厉害,那么到最后你会很辛苦。


那么在这个时间,如果我们的人际关系真的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也是一个重建的机会。

就像我经常说的:“危机即机会。”

首先,要知道人际关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把所有的人都看成可能是给你找麻烦的人,那就比较麻烦了。

要知道人际关系其实是你的支持系统,如果没有人际关系,你一个人就会很孤单。

因为,好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滋养到我们的。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也是我们的助力系统

前面谈到家里边小的孩子不听我的,老人也不听我的,在这个时候你有没有邀请他们进行合作?或者你有没有把他们看成是你的助力系统,当成是对你有贡献的人,还是说你需要去掌控他们?

如果我们带着一种类似于权威者或者教育者的姿态进入到亲子关系里,这就很容易出现紧张的局面。

最后,当有危机时,我们需要和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共同面对。因为我们是一个人类的命运共同体。

如果把身边的人,哪怕是陌生人也看成是你的合作者,那么在这种情形下面,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一般不会觉得孤独。

另外,对于一些谣言或者一些我们看上去好像比较糟糕的的行为,不要去抓着不放。 

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去攻击,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相反会让我们感觉到更多不公的事情、糟糕的事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这是很不好的体验。



有时候,我也会当一下鸵鸟,自动过滤掉很多不好的信息。

这样,我们可以跟身边任何一个人保持着合作的状态,如果到了后来发现确实无法合作了,我们也可以选择结束。

所以不管怎么说,只有当人际关系是一种滋养的资源,并能从中获得归属感,我们才会愿意去跟他人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关系。

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之一。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20年的咨询实践,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本文转载自胡慎之(ID:hushenzhixl)。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看清真相,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你可能会喜欢:

重要信息: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