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里的无效博弈:谁先主动谁先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Author 曾奇峰心理主笔团
恋爱,将自恋拱手相让
很久以来,在两性情感中,人们似乎把“谁先动心谁先死”奉为圭臬。
这源于一些人在关系中感觉自己付出很多、回报很少而得出的经验之谈;然后另一些人以此为前车之鉴,在交往中保持谨慎被动,不愿轻易奔赴。
李银河老师说:只要动情,即成奴隶;爱就是投降,就是臣服,是内心的归属,也是囚禁。
“低到尘埃里”这种体验,至少在每个人的恋爱初期都发生过。
一恋爱就卑微,原因在于我们把原属自身的力比多大量投注给了客体;也就是说,处在爱中的人,相当于丧失了自己的一部分自恋给了对方。
再直白点,很少看见自己的好,舍己为人;对方的脸上全是花,或者花样的对另一半好。
接着问题来了:我们舍出去那部分自恋,最好是能够等量置换回来的,即被爱。
如若不然,就有“先死”的吃亏感。卑微的解药只能是被爱,无法被爱,将囚禁在爱中。
于是人们长了记性,不管是下次恋爱,还是和另一半吵了架,很多人就会忿忿不平:“凭什么TA不主动,我主动”?
凭的是,谁都不想伤自尊。
自尊的来源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建构中,一个人的自尊包含着三个方面:
婴儿期自恋的残留;
被经验证实的全能状态(自我理想的实现);
客体力比多的满足感(被另一个人爱着)。
之所以他老人家总是鼓励我们去爱、去工作,是因为这两件事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自尊;另外,能够帮助我们逐渐摆脱原始自恋,在现实的环境中发展自我。
举个例子:一个小男孩很相信自己力大无比,全宇宙第一帅,这就是原始的全能自恋;随着成年后工作、结婚,他拥有和实现的每件事,都在证实着童年那些“帅”的痕迹,自尊就日益增长起来。
《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在工作和感情上都有贺涵守护在侧,两人保持了十年亦师亦友、工作伙伴以及恋人关系,可谓人生赢家。
这样高自尊的她,在眼看着贺涵移情别恋罗子君后,并没有颓废或者旅游疗伤,而是立即出差扑客户去了。
正如我们常说的,情场失意、职场得意;当一个自尊的来源丢失了,势必要去挽回另一个。
从这个角度来说,失恋以后变成工作狂,用投入工作疗伤,这是一个自体自愈的反应和出路,而不是矫情和麻木。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理解他们,给一点生活上的关怀就好。
关系里的自尊
在亲密关系中,被爱提升自尊感,不被爱降低自尊感;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很依恋对方,但同时并不被对方爱着,这的确是让人深感落寞的事情。
为了不再体验这种独角戏的痛苦,这个人在关系中可能就会变得不再主动。
有位网友的话很扎心:如果感情不是双向奔赴,那总得“死”一个人。
想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兀鲁斯王国,军队里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士兵爱上了国王的美丽女儿。
有一次公主独自赏花,士兵趁机表白,公主又惊又喜,因为从没有低等下人向她诚恳地表白过。
公主觉得好玩就答应了士兵,条件是在她的阳台下守候100个昼夜,如果士兵能坚持,就嫁给他。
士兵很高兴,无论蚊虫叮咬刮风下雨都坚持守候,直到几乎奄奄一息。公主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始终没有下来。第99天,士兵艰难地走开了。
只差一天了,她怎么不答应?
因为从自尊的来源去看,公主的身份注定她更多停留在原始自恋阶段,以前王族权贵爱我,现在有穷小子爱我,最好天下人都爱我,100天守候的设置,全能氛围感拉满。
这也是孟非曾经无法理解《非诚勿扰》舞台上那些对男嘉宾有苛刻要求的女嘉宾的原因所在。
只差一天了,他怎么不坚持?
有人看了这个故事,精准总结道:99天是他对她的爱意,最后1天是他对自己的尊重。
这听起来有些悲壮,又有些意味深长。
代入性体验一番,随着士兵一天天对公主投注爱意而没有回应,他的自尊随之减少,在即将消失殆尽之际选择掉头。
一方面,他潜意识早就知道公主不可能答应他,第99天转身,让他可以在心里永远保留那个约定,不用去面对失去的痛苦。
在这点上,倒是能够去理解那些陷入单恋又欲罢不能的人,虽然还没真正走入关系,但他们付出爱,然后被拒绝的心理现实已经发生了。
另一方面,士兵的举动在公主心中绝对是特别的,这种唯一的方式,永远留在了公主心中。士兵在想象层面获得了强烈的自尊。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复杂的后续及解读,就不一一展开了。想说的是,现实中可别这么搞,实在太辛苦了。
自尊在关系中的演变
一个女孩子告诉我,说不清为什么,她平时在跟人闹别扭后,从不主动找对方说话,因此错过了很多其实很好的关系,有爱情,也有友情。
她非常想改掉这个毛病。
女孩自我分析这个问题可能跟妈妈有关。小时候每次和妈妈闹完别扭,她自己还气鼓鼓的,妈妈转脸就跟没事儿人一样跟她搭话,问她要吃什么。
这导致她在关系中,理所当然不主动了,断定对方会主动过来和解;如果不来,她宁可放弃这段关系。
放眼望去,留在身边的朋友,都是主动型的,就更没有动力改了。
在我看来,妈妈“没事儿人一样”对待女儿,可能促进了女儿更擅长以自恋的方式维系自尊。
这中间漏掉了一个环节,就是在与女儿和解之前,妈妈首先要跟孩子的生气状态做一些交流,而不是直接省略掉。
有了这一步,妈妈就是在帮助孩子走出原始自恋,练习跟真人互动,这将为孩子日后更加顺利去爱、去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工作以后,女孩和办公室的另一个女生成了好朋友。有一次她们意见不和,女孩一整天沉默。
后来那个女同事跑过来说:“如果我有罪,请让法律制裁我,而不是你不理我”。
女孩在被逗笑的同时,第一次深刻感觉到自己有问题。随后,一阵熟悉的内疚感袭来,好似当年看到那个“没事儿”的妈妈一样。
对于女孩的内疚,从客体关系的角度解释为:当她生妈妈气的时候,内部会幻想很多对妈妈的攻击,自己也在被坏妈妈攻击。而现实中,求和解的妈妈立刻变成好妈妈,她还来不及撤回对好妈妈的攻击,进而体验到内疚。
这种感觉就和我们常说的“你欺负一个好人,良心不会痛吗”如出一辙。
所以,不主动修复关系或者不要关系,可以让她不必再次面对这部分的内疚。但这显然会阻碍自我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意识到了,才有机会向前。
越主动的人,越心理健全
现在我们知道,少一些原始的自恋,多发展爱与工作的能力,会实际提升自尊。反过来也一样,自尊的提升,会让我们在爱与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心理学家雅各布森提出:健康的自尊是持久爱的基础。
回到士兵和公主的故事,其实我并不好奇如果他坚持到最后结果怎样,我更关心的是,是什么让士兵能够接受这100天为条件和代价。
这是一种被限定的不自由,和自尊有关。
虽然他在99天主动退出,但也完全可以在事前跟公主讨论别的方式或者减少天数。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这种更健康的自尊获得方式。
不敢主动,故事里的士兵怕被拒绝,生活中的我们也怕。但是请记住,拒绝不等于伤害。探索不能主动的原因,这勇敢本身就将提升自尊。
应该相信,关系里主动的人,并不会“死”,而是永生。
作者:徐亚辉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编辑:胖鱼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