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四川出台重要意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加快推进四川水利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四川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及治水兴水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关要求,面向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树立“大科技”理念,全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八大行动,以科技支撑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实现水资源大省向水利大省转变、向水利强省转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二)重要路径。水利科技创新把构建现代水网作为主攻方向,把握工程性规律,加强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贯穿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与管理全生命周期,科研内容来自于水利工程需要,把水利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渠道,发挥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攻关形成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应用于水利工程实践,催生产业创新,提升水利现代装备水平,培养壮大水利科技机构和人才队伍,实现倍增效益和价值,为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腾飞翅膀,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三)总体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研发应用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发布一批高水平水利标准,获得一批科学技术奖,打造一批科普品牌,实现科研基础条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质量、现代装备水平、支撑引领作用、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六个方面大提升,有力推动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
二、全力推进
水利科技创新八大行动
(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创建行动。充分发挥省现代水网建设及水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水利创新发展研究院、灌溉试验站等现有创新平台作用,加快推进水工程与水科学试验基地建设,优化整合厅系统内试验基地,夯实水利行业科技创新基础。鼓励厅属企事业单位牵头创建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高地。支持厅直属单位、各市(州)自主开展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批省部级平台“预备队”。强力推动数字孪生水利工程联合实验室、堰塞湖及水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组建及运行工作。
(五)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育行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用好用活支持科研人员相关政策,引导水利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勇于创新,更好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实施“千名硕博进水利”行动,争取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落地,通过设置特设岗位等方式,拓展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水利厅科技创新人才库,力争2024年再引进硕博100名以上,优先推荐入库人才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人才计划,优先支持其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在全行业、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大工程带大科研攻关行动。以引大济岷、长征渠、亭子口灌区、向家坝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为载体,按照有关规定计列“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布局水利科研攻关项目,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集中突破一批高精尖工程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争取获得一批科学技术奖,打造一批优质示范工程。抓紧完成“基于数字孪生的隧洞智能感知与安全管控技术研究”“引大济岷工程区大型跨河建筑物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推进水利“5+1”基础工作成果申报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七)高价值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进一步落实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和激励奖励政策,建立健全各单位内部工作制度和配套措施,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内生动力。着力加强水利科技成果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遴选发布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和水利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促进适用技术迭代更新。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和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玄武岩纤维复合管材、测雨雷达等新产品新设备在水利领域转化与应用示范。
(八)水利标准化引领行动。充分发挥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加快水利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以高水平水利标准体系引领水网高质量建设。加强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技术标准的有机衔接,鼓励国标、行标及团标建设,将成熟、可供借鉴的科技成果及时纳入相关技术标准。加大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力度,加强水利行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提高企业和公众对水利标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抓紧发布《四川省水利监测站(点)类对象编码规范》《四川省小流域划分技术规程》《四川省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指导手册(试行)》等标准,制定水利定额标准。
(九)数字孪生夯基提能行动。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加快实施“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加强水利数据整合治理及共享应用;强化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切实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鼓励水利工程开展数字孪生探索和实践,强化数字孪生成果应用转化,推进物理水网与数字水网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全力推进都江堰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库及灌区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十)科学普及提升行动。依托都江堰、东风堰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水文化博物馆,开展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水利科普特色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推进水利科技进工地、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推进科技与文化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四川水利》期刊水利科技前沿作用,利用官网、微媒体、融媒体等渠道,创新科普形式,创作科普精品,普及水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公民水科学素养。
(十一)开放合作扩大行动。深化开放合作,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协同联动,推进水利科技创新。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桥梁纽带,深化与大院名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科研力量的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协同创新新格局。着力办实办强省水利学会、水土保持学会,进一步加强与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以及其他行业学会的合作交流,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三、保障措施
(十二)完善水利科技创新工作机制。调整厅科技创新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水利科技创新重大问题。厅规计处负责水利科技管理,省水科院牵头组织实施全省层面上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厅属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自主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项目攻关。组建省水利科技创新委员会,指导水利科技攻关和重大工程论证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编制全省“十五五”水利科技创新规划,围绕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工程、水利信息化等重点领域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各单位要把水利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十三)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水利科研投入。在水利工程前期和实施阶段确定科学研究实验和技术攻关内容,并按规定足额计列科学研究试验费。积极争取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资金,水利厅部门预算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厅属有关单位科研项目。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工作,探索由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十四)完善激励奖励政策。对由厅推荐并获批认定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将给予适当奖励资金,用于科研投入、平台运行管理。把科技人才评价结果作为岗位晋升、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落实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支持各单位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薪酬制度。支持各单位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内部工作制度和配套落实措施,促进职务科技成果合规转化。对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的水利项目建设单位、投资人,在信用评价时按规定予以加分。
(十五)强化考核应用。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在厅机关处室、直属企事业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中,增加科技创新内容。对各市(州)落实“工程带科研”政策、加大科技经费投入、转化新成果推广新技术、建设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者,在安排水利项目和资金方面予以适度倾斜。
审核丨杨 攀
编审丨李立平
责编丨罗玉文 杨雅莎
供稿丨规计处
关
注
往期推荐
1.《中国水利报》刊发郭亨孝署名文章: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 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2.一图读懂|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
3.纵深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四川加速寻找“破题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