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探索】具现化信息与非具现化信息:网上个人信息如何影响线下人际互动
类别:网络参与
关于人际互动的研究,以欧文·戈夫曼为代表的传统社会学家着重于在具体互动情景中呈现的具现化信息(embodied information)及其对人们印象管理的影响。但新媒体时代,网络上储存海量脱离具体互动场景的非具现化信息(disembodied information),如社交网站上的留言、照片等。这些信息又将如何影响线下人际交流互动呢?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田晓丽助理教授通过对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发现,人们倾向于相信,网络上获得的关于他人的信息比面对面交流时的具现化信息更能反映他人的真实个性,因为非具现化信息包含历史记录,还可以参照其他人的反应。然而,与此同时,由于网上互动特殊的 n-adic 结构,导致线下互动双方对于是否应该使用线上获取的非具现化信息的期待不同,因此会导致尴尬局面。该项研究于2017年发表于美国Symbolic Interaction 期刊。(Embodied versus Disembodied Information: How Online Artifacts Influence Offlin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Symbolic Interaction, online first, 2017, DOI:10.1002/SYMB.278)
核心概念与研究问题
· 具现化信息 (embodied information):在具体的互动情境中呈现的信息
· 非具现化信息 (disembodied information) : 在社会互动情境之外获得的信息
· 网上人工信息 (online artifacts):概念出自 Hogan (2010) 论文,指社交媒体上散落的个人历史活动信息
研究问题:网络上关于他人的非具现化信息(disembodied information)如何影响对线下面对面人际互动?
非具现化信息与人际互动理论
研究人际互动的主要理论框架来自欧文·戈夫曼的拟剧论。Goffman对人际互动作出剧场式的比喻,他指出,对互动参与者而言,获取对方的相关信息极为关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定义当前所在的场合,并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戈夫曼称互动过程中个体获取和表露的信息称为“具现化信息”,也就是“发送者通过身体活动发送的信号”。虽然Goffman承认非具现化信息的存在——也就是人们从其他(非面对面)渠道获得消息——但他并没有进一步阐述这一种信息的体量与实质。因为Goffman主要关注的还是面对面互动。
如今,网络互动,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却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非具现化的个人信息。它们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可被搜索,并且面对着大量的观众。若使用Hogan的词汇,这些社交媒体上的个人数据是网上的「人工信息」(online artifact)。它的制造材料,正是人们过往(在网络上的)互动表演和展示。因为网络技术,我们今天可以接触到大量关于其他人的非具现化信息。甚至在有意无意间,我们在面对面交流前,常会先搜索一下对方的网上资料。因此,Goffman戏剧理论的核心,即日常的、处在具体时空场合中的行为系统,已被网上众多的「人工信息」深刻地改变了。那么,一个问题呼之欲出:关于他人的非具现化信息不断增长;这对人们面对面的互动,有什么影响?
访谈和结果
通过历时三年的田野调查和对58位在港求学的内地大学生的访谈,田教授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均频繁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有关他人的信息并构建自己的形象。受访者认为,网上的人工信息有助于线下人际互动:首先,网上人工信息提供了非具现化的信息,消除了面对面互动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展现了很多线下互动时难以揭示的信息,使得陌生人也能成为熟人。其次,通过在虚拟前台给他人建立一个人格印象,受访者可以更好地定义互动的场合,并调整自己面对面交往时的预期。相遇前在线上阅读的人工信息,在面对面交流时,可给予受访者一定的掌控感,使他能够选择正确的话题或者正确的互动者来交流。更重要的是,网上信息使很多重要的线下信号、线索无效化,可它们曾是构建面对面阐释的核心部分。
尽管受访者试图使用网上人工信息来控制线下互动,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网上互动独特的组织形式。在之前的一篇论文中,田教授和她的合作者,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Daniel Menchik教授,论证了,与不可知的观众网络互动在实质上是「n-adic」模式 (Tian and Menchik, 2016)。N-adic结构的互动指向一个不统一的观众群体。观众的隐形使人们并不知道有多少参与者进入或者离开这个互动。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这个对话,甚至在当下互动已经结束之后,他人仍然可以参与到互动中来。田教授发现,因为网上互动独特的 n-adic 结构,online artifacts会给线下面对面互动造成意想不到的尴尬,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方面,社交账户的主人也许会认为他们的信息只和自己的群体分享,但忽视了有影响力的旁观者。旁观者则错误地认为自己在线下进行讨论(人工信息)是十分合适的。另一方面,反过来的情况也会发生。许多受访者假定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什么东西,所有联系人都会知道他发布的内容,而这也会导致误解。
小结
总的来说,该项研究揭示,互联网由于改变了人际互动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改变了人际互动的动态。核心问题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掌控网络上有关我们的人工信息的传播。因为并不确定有什么会被分享,什么时候被分享,和谁分享,互动参与者会产生错误的预期,无法准确期待人们对自己到底有多了解。错误的预期致尴尬,也打断了互动次序。 “网上人工信息”作为非具现化信息的一种,在传统社会互动理论中较少涉及,因此值得更多研究。
如果您喜欢此文,请转发和分享给朋友们。谢谢!
附参考文献:
and 2016. “On Violating One’s Own Privacy: N-adicUtterances and Inadvertent Disclosures in Online Venues.” Studies i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11: pp. 3 – 30.
Hogan, Bernie. 2010.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Distinguishing Performances and Exhibitions Online.” Bulletinof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30(6): 377–386.
Emerson, Robert. 2015. Everyday Troubles: The Micro-Politics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近期推送的相关文献:(直接点击链接即可进入该页面)
【文献与探索】粉丝文化的胁迫性赋权:中国网络文学的受委托性创作
【治理与反思】使用网络提升能力和网上娱乐对公民民主需求的特定影响
【治理与反思】中国城市转型期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网络参与
【治理与反思】互联网与志愿者责任感:对红十字的实证研究
【治理与反思】对政府的网络讽刺如何能通过网络审查?
【治理与反思】定性地理信息系统(GIS):社会工作研究未及方法
此处也可以下载全文:
原文链接(阅读原文 点击左下角):
欢迎您提出与本文内容、主题或翻译有关的各种问题与建议!
欢迎关注、订阅微信公众号【上理公共管理】。本公众号是由公共管理学科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开发的学术和交流平台,重点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每日整理、翻译并推荐一篇最新权威英文文献。核心内容分为三大板块:1、公共政策文献与案例,2、公共管理教学与交流,3、公共治理反思与探索。
欢迎推荐或自荐研究成果,来稿请致邮箱:usstgggl@163.com
PS:如何加入微信公众号:
您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者搜索公众号:“上理公共管理”,或者加原始ID:
gh_dd2c06e61722 然后点击加入即可。
PS:如何查看以前推送的精彩文章:
您只要点标题下方的“上理公共管理”,并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即可,精彩就会尽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