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肖刚钢笔画游走太原老街巷(三)

2016-09-23 李惠民 太原道


太原道注:本文曾于9月20日发布,但因为时间仓促编辑疏忽,将标题错写为《跟着肖刚钢笔画游走太原老街巷(二)》,现将标题改正为《跟着肖刚钢笔画游走太原老街巷(三)》再次发布


肖刚钢笔画中的街巷景致、古迹,有的去过,有的没去过,有的熟悉,有的不熟悉。于是随着钢笔画重新去游走,走上热爱、宣传、保护太原老街巷的路。 解放路北大街十字路口处,即照中老太原北城城楼城门镇远门旧址。镇远门(镇朔门)是明朝扩建太原城四墙八门中的北城墙段西门,俗称大北门。站在这里极目南望,其路两边的景致景观,依然映衬着老太原厚重的历史文化。



解放路始建于1955年,由于城北是太原解放最早的地区,故名为解放路。解放路由大南门街、南市街、活牛市街、麻市街、师范街、坊山府街、小仓巷、大北门街及大北门外的土门街、上北关街等狭窄街道的基础上建成,为市内南北主干道之一。



现时,解放路沿线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在进行站点建设。



解放路过北大街十字路口南行不远处的路东,即画中的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庚子年(1900年)焚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 现存礼拜堂系古罗马风格的高大建筑,通体铁红色,间以白线装饰。建筑造型宏大,耸立顶端的巨大的十字架和两侧高耸的钟楼,以及每周的礼拜仪式,给解放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宗教色彩。





解放路过北大街十字路口南行不远处的路西(天主教堂斜对面),即画中的太原城隍庙。城即城墙,隍即护城河,城隍庙则是祭祀护城之神的庙宇,为求雨、祈晴、禳灾之所。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比明太原城墙早了6年。 旧照中景观为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太原城隍庙,我们能在今天得以欣赏到当时还完整的城隍庙,实属难得。 新照中景观为现时城隍庙遗址,已被政府修耸一新,在城坊东街(原为城隍庙街)东口东北角处与现代化的万达广场、万达文华酒店,相互映衬着太原新旧历史文化的发展、交融。




解放路南行至缉虎营十字路口,西拐至西缉虎营街,东拐至东缉虎营街。 此两街早在明初实为一街,名为广昌府前街。即明一世晋王朱棡第七子广昌王朱济熇府宅之前,故名。别称七府,故广昌府前街也称七府前街。因晋王府兵丁由广昌王辖,并驻扎其府周围,故又称七府营,后谐音名为缉虎营,路名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路西缉虎营街东口东北角,即画中的普光寺。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是太原、山西、乃至华北最古老的寺院,旧时就享有“普光第一地”的美誉。也是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圣地,还是我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历史见证。 现时西缉虎营小学已腾出原占用的遗留寺院,因占地减少,西缉虎营小学也与后小河小学合并,原址校区只留有一、二年级学生。寺院政府也正在修建中。



解放路东辑虎营街西口东进,东行至中段北侧的山西省政协院内西园,即照中的傅公祠。 祠于民国7年(1918年)为纪念山西名士傅山先生而建。祠的设计者是当时的山西大学校长王录勋先生。 民国20年山西省清乡督办公署侵占祠院作为办公地址;继之晋绥军34军又以此做为军部。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将此辟建为高级宾馆,专供接待军政要员、社会名流。 曾有不少国内外名人、要人到此地来过或住过,周恩来赴太原与阎锡山谈判抗日等问题时,就曾下榻于此。





解放路东缉虎营西口南侧与东后小河巷之间隐有一建筑物,即画中明古圆通寺。 寺为二世晋王朱济熺第五子方山王朱美垣的佛堂,当时的方山王府邸,就是现在东辑虎营西口北侧(寺的对面)的坊山府小区(省直机关宿舍)处,红旗小学、十中的很多同学家就居住于此。儿时在省府登上煤(梅)山顶玩,低头便能看到寺院这一古建,但却不知其故。 古圆通寺于明清曾是太原盛极一时的佛教庙宇,也是老太原人举办一年一度传统庙会的地方。曾经的后小河还真是条河,河上有一座可以并行两辆马车的大石桥。以前,每年放河灯时,河面上经常会漂着各种河灯顺水而下。现时,河桥早无踪影。



解放路过缉虎营十字路口南行路东不远处,即照中的省政府西门,肃穆庄严,由此门进而去煤(梅)山路很近。门的对面即太原十中。



解放路过缉虎营十字路口南行路西侧不远处,即照中太原十中旧址。 太原十中的前身,是清张之洞1882年任山西巡抚时创立的令德堂书院;1905年更名为山西省师范学堂;1952年更名为太原女子中学;1955年更名为太原第十中学。 1986年,太原十中更名为山西省实验中学至今。而已深入百姓之心的太原十中,仍被人们习惯性地称呼着,其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培养了众多菁菁学子。 我的哥哥曾在十中上初中、高中,并于1965年考上了大学;我是在1979年复课后上的十中初中;一直以来我们热爰母校,并以母校为荣。



解放路南行至羊市街(西)与钟楼街(东)十字路口,羊市街东口路东南角处,即照中的宽银幕电影院。此影院于1960年1月1日开业,曾留有很多老太原人抹不去的回忆。 儿时我就带着小弟,从五拐巷家经察院后拐二市场巷出钟楼街西行直达宽银幕,去浏览橱窗的广告,偶而也会看个电影。女儿小的时侯,我也带着她和同事一块去这里看电影。 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就不怎么去影院了,但是想想当初还是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向往和欢乐。




解放路南行至羊市街(西)与钟楼街(东)十字路口,羊市街东口西进路南不远处一巷口,进为东庙巷,沿巷行则达画中关帝庙,俗称大关帝庙。庙坐北朝南,庙的西边则是西庙巷,沿巷行则又可返回到羊市街。庙的正对面为庙前街,前行中段东侧遇一巷口,进为馒头巷(此巷原来在这里啊),一直前行直通水西门街。 大关帝庙,是太原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关帝庙建筑群,现存为金元基址上的明代建筑,占地约3500平方米。 关帝庙是为供奉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山西运城人)而建,庙不论大小遍布全国各地,关羽仁义智勇的精神也早已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关帝庙,又称武庙,同文庙相对应,文庙拜孔子,武庙拜关公。明清以来,官方举行祭祀大典时,都在此进行,所祭与文庙同。



解放路南行至水西门街(西)与开化寺街(东)十字路口,开化寺街西口东进,行至中段南侧南拐,进开化寺南街中段西侧一处古建,即画中清道台府老宅(后院)。 开化寺南街34号院和西街28号院,是清道光年间李姓道台衙门办公和居住之地。34号为前院,坐西向东;28号为后院又称南楼院,坐南向北;两院原有门相连通,据说两院原共有房屋百余间,现所剩不及半。 现时前院仍为李家后人居住,只是院里早没有了旧时的花园、鱼塘、睡莲、宫灯……



解放路南行过水西门街(西)与开花寺街(东)十字路口,路东不远处即画中的清真古寺。 寺始建于唐代,宋代重修,后经历代修葺和扩建,据现存建筑为明代初期所建。门前牌楼横匾“清真古寺”,系清顺治二年(1645年),太原知府王觉民所书。



解放路南行至大南门,即照中明太原南城墙西城楼城门旧址。南城墙西门为迎泽门,俗称大南门,后街名一直沿用至今。



旧时的迎泽门外,为郊外旷野泥泞土路。新中国成立后,规划在此基础上修路。当时这条街由古太原南城墙东段的承恩门(首义门)起始,经由南城墙西段的迎泽门(大南门),直至西南城角达汾河东坝。而这两座古城楼城门又以迎泽门规模为大,故从迎泽门引出了迎泽大街之名。



迎泽大街始建于1955年,时任太原市市长岳维藩,以博大的气魄,将迎泽大街的宽度规划为70米,与当时的北京长安街同宽,故赢得中国第二街、三晋第一街的称号。 如今的迎泽大街,东起太原火车站,西经迎泽大桥横跨汾河,直抵迎泽西大街。是太原市标志性、交通性、景观性、生活性东西向主干道。 随着迎泽大街的建设,沿线还诞生了以迎泽命名的建筑。


迎泽大街中段路北的迎泽宾馆。


迎泽大街中段路南的迎泽公园。


迎泽大街汾河段的迎泽大桥。


2016年的夏天,太原城市道路建设及古建的修缮工程多处同时开工,我也一直追随工程进展多处游走,看城市的变化,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有时渴了,喝杯酸梅汤;有时饿了,吃碗炒面皮;有时累了,打个车回家。夏天已过,秋天收获了三篇游记,心里的感触也是满满的。 在此衷心地祝愿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太原这座历史文化现代魅力城。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李惠民:跟着肖刚钢笔画游走太原老街巷(二)

李惠民:跟着肖刚钢笔画游走太原老街巷(一)

李惠民:山西原平与晋绥军将官

李惠民:山西天镇与晋绥军将官

李惠民:家住太原五拐巷

李惠民:母亲的坚毅

李惠民:回忆二姐和那些逝去的时光

超级震撼的太原全景照片

太原八景,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欢迎加入太原道三晋文化微信群交流,入群请先添加太原道客服微信并注明入群,打描下图二维码或查找wwwtyda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