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汾阳人的口外生意经——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2016-10-16 王秋英 太原道


被采访人:张桂香  1930.2.3.出生。汾阳三泉南垣村人。自八岁起至退休前一直从事生意或商业部门工作(在三泉镇的集市上卖过鸡蛋,跟我姥爷摆过百货摊儿,与父亲结婚后在太原副食品市场工作到退休)


问:妈,看了《乔家大院》祁商的故事,让我想起咱汾商口外经商的事情了。

答:咋不是?咱三泉出去的就不少呢!

问:小时候听你和俺大(父亲)说起,我爷爷和缄爷(姥爷)都在外蒙古做过买卖。是这样吗?

答:是的。你爷爷那会儿是个贩毛皮的掌柜的。你缄爷在另一家字号。

问:妈,你还记得我缄爷在口外和外国人做生意的情况吗?

答:你缄爷说过的,我记得些。你缄爷他们是和捎达儿(外蒙人)做买卖。

问:咱们和他们语言不通,互相听不懂咋办?是不是用手势打帮比划?

答:还是要会说人家的话才方便么。你缄爷他们就是一边做买卖,一边学捎达儿的话,年轻人学得快,他又肯下工夫,没几天就能说了。回家探亲时,给俺们学扮的全是外蒙话,物来物来的一句也氦不下(听不懂)。

问:我缄爷卖给他们甚东西?

答:他们开的是杂货铺,有酒、盐、糕点、茶叶、调味、布匹、土产……尽是些日常用品。

问:外蒙库伦是不是你们常说的大阔琏?

答:可能是。有点像咱们的内蒙。房子是活动的,是一种包。那里的马和羊多。它们是要吃草的。草快吃完的时候,就要搬一次家。一年要搬好几次呢。

问:那缄爷他们怎么和捎达儿联系呢?

答:他们能给你缄爷他们写信,告诉他们搬家的方向朝东还是朝南。可是你缄爷不能给他们写信,因为他们的地方定不下来,就收不到。

问:那么,商铺就得去找他们了?

答:咱们找他们的时候多。做买卖,就是为顾客服务,不能怕辛苦。根据他们信里写的地址或方向,骑上骆驼去找他们。走几十里才能看见一户人家。

问:去的时候带些什么?

答:带上都是生活日用品。或者是按他们信里写的准备。铺子里没有的,就到别的商号采买。

问:听说外蒙人好喝茶。为什么?他们爱喝什么茶?

答:捎达儿们成天喝的是奶,吃的是肉,转(消化)不了,就得喝茶。儿那(人家)只认砖茶。用红茶,圪枝茶做成一斤的疙瘩,有方的,有圆的。

问:中国人和外国人做买卖,好不好打交道?

答:做买卖和处人一样。说的是徊(个)诚意、和气、勤谨。只要咱实心实意,日子长了,人家还和咱交朋友咧!人家来买东西时,给咱顺便带些羊儿、奶皮子们稀查(稀罕)东西。人家大方,咱也要礼尚往来。捎达(音译)可爱吃咱的胡萝卜饺子咧!快过年时,你缄爷他们忙得多了。白儿里做买卖,腊月里买东西的人多。黑间里(晚上)关了门,伙计们和掌柜的才加班剁馅子、和面、捏饺子。往门外铺上疙瘩(块儿)席子,把包好的饺子倒的(在)席子上,一阵阵就冻得哗啦哗啦的。那地方是滴水成冰,冷得多咧!用簸箕把那饺子撮到细溜溜的长口袋合理(里面)。装上一口袋,放的骆驼背上,再拉上些人家需要的货,就给人家送扎个了(去)了。

问:外蒙人咋接待咱的人呢?

答:见了可亲热咧。远远就接上了。把客人引的(到)包里坐下,先倒上奶子茶,摆上奶皮子。吃喝中间,就拉进一只肥羊来。让客人看了后,出门就杀了。在一口大锅里多少煮煮,就捞出来了。一会儿抬进个案板来,整只羊卧在上面。给客人一人发一口刀子,喝上白酒,就吃上了。吃得两口角还流血呢!

问:是不是刀子把嘴划破了?

答:哈的儿(哪里)是咧。整徊(个)羊儿煮上,时间又短,肉是半生不熟的,血还是鲜红的咧。

问:那能吃?

答:人家说的是嫩。煮得时长了,就老得不爱吃了。

……

问:妈讲得真有意思。咱们和外国人做买卖做得好是不是诚信的原因呀?

答:是诚信。俺们那会说的是“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薄利多销”。

谁做买卖不为挣钱?可是人不能眼窝子浅,坑了顾客,就算坏了门市。这槐(个)钱是挣不长远的。为甚你爷爷给你大哥、二哥起名叫“守忠”“守信”呢?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故乡风物 | 汾阳老家的饭食

汾阳三泉古镇忆赶集

汾阳三十里桃花洞,三十里春风向阳峡

贾樟柯电影里的汾阳镜头和汾阳元素

汾阳冀氏三杰: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和他的父兄

林徽因与汾阳灵岩寺那尊撼世奇绝的大佛

追寻梁思成、林徽因足迹之汾阳篇

古建精华20:留下华国锋脱险传奇的汾阳太符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