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在太原01:太原城,太原人

2015-10-19 李坤 太原道



家在太原系列01:太原城,太原人


本文作者:李坤


  站在这座城市的最高处,仰望的是太阳,低头看到的是依山傍水的繁华。


太原是一座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老城,却有更悠久的文化,更深厚的内涵。相比于其他城市,太原自有她的独特之处。


清晨,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太原人的母亲河——汾河岸边已充满勃勃生机。阳光暖暖地射在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的脸上,映照出绚烂的色彩。汾河水静静地向南流淌,三五成群的鸟儿欢快地在汾河水上嬉戏。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大街小巷里涌入人潮,正是早上七八点钟,卖早点的小贩喜滋滋地忙碌着,老豆腐,豆浆,还有好喝的丸子汤和羊杂割。想吃面?没问题,现做的转盘剔尖,浇卤的。一大早起来吃一碗面,喝一碗丸子汤,就着香椿、辣椒,哎———美。


来到太原,就连没有方向感的人也能辨南北了。因为这儿东西是街,南北是路。比如迎泽西街、解放南路,不论走到哪儿,只要一看街名就知道哪儿是东哪儿是西了。


踏上太原市最有名的街道迎泽大街,它是仿长安街而建,最东端是火车站,向西直跨汾河。在这条车水马龙的街上,有太原曾经的大门——大南门。大南门附近有著名的商业街柳巷。还没到十点,柳巷里就已是人头攒动了。这里是太原的最中心,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到改革开放给太原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前的柳巷还是一个店铺不多的小巷,太原人常去的也就是六味斋、双合成、老鼠窟等有限的几个太原老字号商铺。那时的食物品种非常单一,服装样式也极为单调。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太原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人们身上的服饰色彩斑斓起来了,口味也渐渐多样化,古老的太原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北京有胡同文化,太原有市井文化。站在大街上吼一嗓子太原话,让人备感亲切。“干甚(什么)了?”“吃老(了)饭了么?”无不露出太原人直率纯朴的个性。


徒步走过钟楼街,走进大剪子巷,虽然狭窄,却让人感到浓浓的生活气息。这里有悠闲的老人,摇着蒲扇,听着半导体,哼着山西梆子;这里有懵懂的儿童,在长长窄窄的巷子里追逐打闹,或者跟在父母后面大声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奶声奶气中还是能闻到那纯朴的太原味!


入夜了,太原的夜生活也是那么地耐人寻味。年轻恋人畅游在公园,展示着太原人的时尚;中年人穿戴整齐,与家人相聚在饭店进餐,展示着太原人的温情;老年人精神矍铄,或看电视,或遛公园,展示着太原人的悠闲。此时的太原像一盏巨大的红灯笼,处处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生活得简单,生活得悠哉,生活得快乐——聪明的太原人最会生活。


我常常会站在这座城市的一角,满怀着幸福和希望,深情注视着太原——我们的家乡。



回复引号中的序号或直接点击链接,阅读太原这座城系列:

回复“01”,阅读太原这座城——是否也是你眼底心底的母亲城

回复“02”,阅读之二——晋祠流水忆先贤

回复“03”,阅读之三——穿越城市的河流

回复“04”,阅读之四——晋阳始肇与绝代奢华

回复“05”,阅读之五——水灌晋阳与豫让桥

回复“06”,阅读之六——龙潜太原与龙天庙会

回复“07”,阅读之七——异域孤军与店头古堡

回复“08”,阅读之八——霸府风云与古墓俪影

回复“09”,阅读之九——大唐北都与晋阳遗址

回复“10”,阅读之十——大唐名相与狄梁公街

回复“11”,阅读之11——火烧晋阳与圣母之谜

回复“12”,阅读之12——胡尘泪与双塔寺

回复“13”,阅读之13——明清重镇与太原府城

回复“14”,阅读之14——名士傅山与尘表孤踪

回复“15”,阅读之15——张之洞治晋与梅山钟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