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忆旧05:腌菜,浸润在岁月中的风味

2015-12-17 太原晚报 太原道



又是一年立冬时,各类冬储菜纷纷抢滩蔬菜市场,多年难得一见的储存、腌制大路菜的景象重入眼帘,回味腌菜,为的是一份知识,一份情感,一份温情,一份共享。



█ 山西老乡的腌菜,在徒步长城一天之后,它就是绝佳的美味。2007年5月3日,黑麦拍摄于正沟村


山西腌菜历史悠久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春夏干旱少雨,历来农业以旱作为主,蔬菜种植数量少,品种也单调,尤其到了冬季,人们更难吃到新鲜蔬菜,腌菜和干菜便成为农家冬春常用菜。乡民在自家田里或院中种上一畦萝卜、芥菜、蔓菁等,秋收时,再把拉蔓后口感较差的茄子、西红柿等存放起来,入冬之前,家家户户的主妇们便动手将这些东西制作成各种腌菜、干菜,供全家一冬一春食用。


山西的腌菜、酱菜风味独特,花样繁多且历史悠久。山西文化晋餐研究院院长李星民先生介绍,山西腌菜有酵、酱两种制法。酵制的称酸菜,《周礼》称“菹”或“齑”(切碎腌)。北魏《齐民要术》记有腌渍酸菜多种方法,山西民间皆有传承。


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六必居酱菜园,就是由山西临汾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创办的。六必居的酱菜,酱味浓郁,色泽鲜亮,脆嫩馨香,咸甜适口,早在明清时期即十分热销。上至皇宫贵族大小官员的满汉大席上,下至百姓庶民的饭桌上,都少不了一两碟六必居的酱黄瓜、甜辣萝卜干等甜酱小菜。


█ 一个热爱生活的朋友,同也是一名业余烹饪高手,这是她拍摄的腌菜制作过程。本图及以下均由秋澜拍摄提供。


悠悠腌菜滋味长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山西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尽相同,腌菜亦然。李星民先生说:“晋南农村,人们习惯将萝卜叶切碎,白萝卜擦丝,一层叶一层丝密密实实地压进缸里,于房檐下日月柔光的抚慰中和小雪大雪的冰冷里,慢慢地发酵,冬至后就可以吃了。萝卜酸菜助消化、减油腻、调脾胃。”


晋南腌菜多是酸菜。做酸菜的原料主要是芥菜、萝卜和白菜,芥菜疙瘩、萝卜擦丝,叶子切碎,白菜也切碎,一层叶一层丝密密实实地压进缸里,在房檐下或有日光的地方慢慢发酵,冬至前后即可食用。但是让晋南人津津乐道的还要算是腌韭菜了。


晋中平遥的腌黑菜别具特色。胡萝卜缨子洗净开水锅里焯一下,挤干水分后放入罐中,加盐,压上腌菜石,做和子饭时放一把,别有风味,还能补充维生素。用苤蓝、白萝卜、胡萝卜切块加盐和水腌制的咸菜清脆爽口,翌年春季,把腌菜捞出晒干后加原汁上火煮,捞出稍晾放入清洗干净的罐中,随吃随取。口感顽精,细嚼慢品,回味醇香。这种老咸菜为熟制品,适合产妇及胃寒者食用。一碗稀饭,一块石头饼或烤得焦黄的馍干,就一碟淋着香油的老咸菜,这是那个年代坐月子人的记忆。


在晋中,平定黑豆叶腌酸菜最为著名。平定人秋后做过冬准备,沤豆叶酸菜是重要一项。首先,将豆叶卷紧成团塞满底锅,然后再加水上盖用火焖。蒸熟后倒出来,切成细丝,一点一点地放进笼中,再用木制的腌菜疙瘩压紧,一层一层放置。放足后用高粱秆照瓮口大小截成段状,放在瓮口,上面再加一块鹅卵石压紧。将瓮置于阴凉处,逐日加清水,使瓮内菜叶发酵后渗出原汁。立冬前后,瓮内豆叶原汁溢尽,将菜取出,把烂了的菜叶去掉,好的菜用清水反复清洗几遍。洗净的菜用笊篱捞入筐里,用木板、大石头压紧,挤干水,放在缸内,一层一层地按住,加上鹅卵石,再将冷却后的清米汤或面汤倒人瓮中,让汤把菜淹住,以后常加水,常添菜,放置阴凉处,储存时间可达半年至两年之久。据说,吃豆叶菜能清内热、助消化、健脾胃。豆叶菜可以当“梢子”吃,也可炒或调制后食用。尤其是豆叶菜小米酸饭更有地方特色。


█ 秋澜腌制的韭花


太原腌菜主要有咸菜、酸菜、黄菜、芥辣丝、椿树芽等。


用蔓菁腌制的酸菜,河曲人称为“烂腌菜”。《河曲县志》称“薤盐风味,家家皆然。”当秋风渐凉,人们把蔓菁的根茎洗净擦丝,叶子切成小节,倒入大瓮中,辅料是盐和辣椒。河曲地处高寒,十年九旱,烂腌菜是河曲人在漫长的春冬季节能吃到的唯一的绿色蔬菜。


晋北民间多用长白菜腌酸菜。白菜古称“菘”,“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南史》)为菜中之味美者。白菜好吃,但过冬不易,大同民间就制成酸窝菜。方法是:白菜去黄叶、净水洗、开水烫,冷却后码进缸内,撒上花椒、红辣椒、小茴香、食盐等,注入凉白开水,再以净石压紧,放阴凉处发酵两个月即可食用,酸甜利口,清淡实惠。


长治地区的农家菜“甜丝菜”,是春冬季农家常备的腌菜,其制法是将萝卜洗净切成条晒干,加糖、辣椒调制而成,储藏时间久,随吃随取,十分方便。


代县腌菜,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很有名,有“菜代州”之称。花样繁多,制作考究,刀工精细乃代州腌菜一大特色。代县地处边关要塞,自古是军事重镇,重兵把守。粮草远路征集,蔬菜就地调剂逐渐形成了代县人讲究吃菜的民风民俗。如今在代县,切咸菜、擀豆面、剪窗花、做绣花鞋仍是人们评判巧媳妇的几个重要条件。凡在代州乡下呆过的人,总会说起代州腌菜,其花样齐全、制作考究、色香味美令人叫绝。代县腌菜种类有大菜、小菜,腌制方式分单腌、混腌,腌制方法包括腌、拌、发、曝等。盐、糖、蒜为辅料,更多的品种要发制。捧一碗飘着葱花香味的代县和子饭,佐以豆角、青菜、白萝卜、胡萝卜、茄子、白菜、茴子白等腌制的小菜,吃得那叫熨帖。难怪远在他乡的游子想家时总会嗅到和子饭的味道,其中的滋味历久弥新。


█ 秋澜腌制的辣白菜


酱菜是上等的腌菜,一般家庭很少腌制,只有家境丰裕的才舍得制作。腌制时,不仅放食盐、花椒、大料,还加酱类和糖类,也有加白酒、黄酒、鲜姜末的。


山西制酱历史悠久。太原的府酱(又称腐酱)、曲沃的面酱、襄垣的黑酱均负盛名。在制酱历史悠久,工艺考究的基础上,各种酱菜也就应运而生了。临猗酱玉瓜就是其中著名的特产之一,临晋镇东关酱菜园的酱玉瓜,1914年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牌奖,因而又称“金奖酱玉瓜”。临猗酱玉瓜外呈褐色,色泽光亮、香味浓郁,又称王瓜。做法是挑选一公斤左右的玉瓜剖切,去籽漂洗,加盐腌制,最后加面酱、上调料按时翻晒,半年后才能制成。用清水将表面一层深褐色的面酱洗去,就能看到玉瓜呈现出又黑又亮的光泽。切成细丝,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入口品尝,咸中带甜,清脆爽口。除畅销国内外,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山西大同的曝玉钵,是将肉厚个大的苤蓝去皮,中间挖洞,盛入由酱油、精盐、淡醋、味精、花椒、大茴等配制而成的腌汤,放置阳光下曝晒,直至苤蓝外观黑红为止。食用时把外表洗净,切成细条,配葱花香油,口感香脆,甜咸适中,风味独特,妙不可言。


█ 腊八蒜,是否也算是一种腌菜?


太原有个酱菜厂


说到太原的酱菜,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太原有个酱菜厂,承担着全市几百万人的酱菜供应。太原酱菜厂原是一家制粉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更名为第一副食品社,产品主要是粉条。1965年底,粉条下放农村加工后,将坞城路一个不足20人的小酱菜厂收编,成立太原酱菜厂。之后人员发展至200多人,品种达100多个,其中不乏部优产品,如酱苤蓝丝、酱什锦、酱莴笋等。


1984年,太原酱菜厂投资4万元,在解放路中段天平巷东口的一家小菜铺的基础上修建了宝林酱园,于同年12月开门营业,专营太原酱菜厂的产品。这家“宝林酱园”是个老字号,是由河北保定槐茂酱园的掌缸师傅赵宝林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来太原创办的。赵宝林不仅具有酱腌菜的精湛技术,而且懂管理,会经营,逐渐在太原打开了市场,生意十分兴隆。1943年,日寇侵华期间,通货膨胀,宝林酱园被迫倒闭。


1987年,我省生产用料价格放开,来自太谷等地的社队小厂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逐渐占领了我市的酱菜市场。1998年,在经历了多年的痛苦挣扎后,太原酱菜厂无奈退出竞争,宝林酱园也于2001年关门。


说到现状,1972年就进入太原酱菜厂的原厂长黄迎明告诉记者,每种酱菜的制作都要十几、二十道工序。如今技艺精湛的老师傅都已年届八旬,技艺无人传承。眼看着太原市的酱菜市场被外地人长期占领,让人心急如焚。他盼望着重新回厂的那一天。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忆旧01:故乡的麻麻花,清香幽幽的佐餐佳肴

山西忆旧02:故乡的土炕——满满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记忆

山西忆旧03:故乡的醋柳柳,多少酸酸甜甜的儿时记忆

山西忆旧04:难忘当年打煤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