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场就是捉奸,这么敢拍的国产片不会再有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24-01-03
最近,电影《我本是高山》的争议持续发酵。

但方向,却有些奇怪。

影片导演郑大圣,遭到网友们的抵制、退圈警告。

以前的作品也被刷一星。


甚至连他的母亲黄蜀芹都受到牵连。

黄蜀芹不仅是中国第四代导演之一,更是最重要的女导演之一

作品《人·鬼·情》,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强烈对比之下,让郑大圣在《我本是高山》的失利被视为无能和背刺。



先说明,鱼叔不支持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和家族连坐。

作品的问题,就拿作品说事儿。

这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温故而知新的好机会。

其实,以如今的眼光来看。

《人·鬼·情》的剧情也有很多潜在「雷点」

出轨、第三者、靠男人拯救......

但不仅没有翻车,反而进一步封神。


怎么做到的?

是时候重新拿出这部36年前的老片。

咱们一起来找找答案——

《人·鬼·情》



电影刚开场,就是大尺度。

小女孩看到母亲与一个光头男人在草垛里偷情。

惊恐对视间,麦草簌簌落下。

母亲的形象,也就此崩塌了。


十几年后,女孩长大。

在相似的麦草垛间,与心爱的男人诉衷肠。

对方已娶妻,还有四个孩子。

但二人仍旧情难自禁,像要吊诡地重复母亲的命运。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

就这?还女性主义?

别急,咱们从头说起。

小女孩名叫秋云,从小生活在戏班里。

父母皆是名角儿,在四村八乡里颇受欢迎。

一出《钟馗嫁妹》不论走到哪里都叫好叫座。


一切崩塌,便始自那回秋云撞见母亲私通。

没过多久,母亲就跟人私奔,戏自然也是不演了。

父亲没等到他的搭档,只等到了观众扔上来的烂菜叶子和破鞋。


一夜之间,威风的父亲如丧家之犬。

美好的家庭,也成往日云烟。


好在,秋云身边还有儿时玩伴。

不久之前,他们还在玩过家家。

一个两个,争着要娶秋云为妻。


可转眼间,大人们的风言风语变成小孩子们的拳头。

连与秋云关系最好的男孩,都被迫变了脸。


接连的波折,本就让女孩心冷。

这样被欺负,更让秋云渴望有救世主现身搭救。

但谁知,唯一等来的只有想象里的钟馗。


那能拯救自己的,究竟是谁呢?

命运很快给了她答案。

长大后的秋云,展现出惊人的戏曲天分。

但母亲给父亲留下的阴影,让他强烈反对秋云踏上这条路。


于是秋云立言。

「我不演旦角,我演男的」

等不来拯救自己的男人,就自己变成男人。


秋云很快小有名气,引来观众无数。

来自省剧团的张老师,便被台上这位演男人的女孩深深吸引。


甚至如戏里演的那般,救了秋云一次。

一次,短发的秋云被人从女厕所里轰出来。

一堆人围着,要脱衣服查验她的性别。

是张老师突然出现,为她解围。

在众人面前,归还了她的女孩身份。


就这样,秋云跟随张老师去了省剧团。

日子一天天过去,扮相也难掩秋云的清丽。

于是欣赏走向爱慕,恩情变成了爱情。

代表欲望的干草间,只需一颗火星就能将二人灼烧成一团。

但秋云沉迷片刻,就大梦初醒般跑开。


她拒绝了张老师抛妻弃子的爱情。

也拒绝了与母亲踏上同样的命运。

甚至拒绝了回归女性身份的机会。

眼前的这个男人,仍然不是救世主。


但别人,可不这么想。

很快,秋云和张老师的艳情故事被传得满天飞。

更大的波折,显然还未到来。



以如今的评判标准来看,秋云的所作所为有极大的被骂潜质。

她似乎一生都在追求男人的拯救。

认定女人这辈子,就该找个好男人。


最后她在台上扮演钟馗。

也是因为钟馗看重女人的命,非得为妹妹选得靠谱的夫婿,还亲来人间送嫁。

在秋云眼里,这就是最好最好的男人

这世上没有,她就自己扮。


看似全无自我,不惜性别倒转来实现对男性拯救者的追逐。

但本质却是坦诚女性的真实欲望,继而完成对女性命运的叩问——

究竟谁,能拯救女人?

放在如今的内娱,肯定是象征金钱与权力的霸总。


连展现女性欲望的方式,也常常流于下作。

靠对女性的揣测写出意淫的剧情和台词。

让女性欲望完全与自我性化画等号。

但《人·鬼·情》的立意,则截然相反。

它给了秋云所有看上去可能是救世主的选项,再让它逐一崩塌。

比如,爱情。

秋云曾经怀揣着对爱情的憧憬与热情陷入热恋。

纵然身着男装,但女儿情动难掩。


可张老师的爱情,不堪托付一触即碎。


即便后来秋云步入婚姻,育有儿女。

丈夫也是整日流连牌桌,欠下赌债。

一边对秋云的事业颇有微词,一边又在她成功时跳出来争功抢钱。


再比如,扮演男人的事业。

片中,秋云靠出演男角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台上台下都已觉得她雌雄莫辨。


但角色到底无法改变秋云真实的性别。

台上她因扮演男性出了头,下了台便要回归到女性的受害者位置。

不知何人在秋云的演出道具中放入了一根针。

这根针扎穿了秋云的手掌,也让她的心千疮百孔。


再比如,自己。

纵然所有人都称秋云是假小子,但她自己性别意识始终清晰。

「我不是假小子,我是真闺女」


但她很快发现,女人无法自救。

回归女性的花旦扮相没有出路,甚至不被所爱之人选择。



而彼时世道上的女性,都是什么样的?

是母亲。

有胆气私奔,但到底在世道的唾沫星子里被沉塘。


是剧团里的花旦们。

泼脏水、嚼舌根、为张老师争风吃醋。

也有想有所担当的女人。

可不仅孤掌难鸣还会因为被质疑事儿多。


如鬼的世道加剧女性处境,让秋云只得扭曲自我扮演理想男性完成自救。

但,即便化身男子,甚至优于真男子,似乎也一样难以逃脱这窒息的既定女性命运。

疯狂追逐拯救者背后的女性真实欲望,是不被允许自救的绝望。


一切兜兜转转,又都被打回原形。

儿时的坍塌感袭来,想象中的钟馗再次出现。

人难倚靠,情路尽断,戏文里的鬼竟成了秋云唯一的安慰。



内娱女性题材剧,鱼叔已经写了很多。

大多,都让人失望。

原因也类似:虚假。

创作者对真实的女性欲望不了解、不信任、不书写。

才会将女性的一切,简化成玛丽苏爱情叙事。

不相信女性可以真正热爱事业,才会把职场剧全整成甜宠恋爱。


不相信女性可以真的拥有自我独立克服难关。

才会在大女主剧里也安排一个男人拯救一切。

不相信女性可以刚强与柔软并存,理性与感性兼备。

才会一次次把女主角塑造成降智「恋爱脑」加重刻板印象。


毫无长进的内娱女性剧,早已让观众逆反。

所以《我本是高山》将与亡夫的回忆刻画成张桂梅校长创办女校的支撑力,才引来如此大的质疑声。


但事实上,《人·鬼·情》正是一个极致的例子。

今时今日标准下的「雷点」,全是电影的闪光点。

比如,「恋爱脑」。

秋云即便最后衣锦还乡,演出前仍希望父亲在台上再扮一次钟馗,送她出嫁。

看似在拍女人离不开爱情,实则拍出了社会文化种在女人心间名为爱情的虚幻囚牢。

它是如此真实的悲剧,让人不忍苛责。


让我想到女性访谈节目《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曾说。

「我这么多年采访女性,我觉得我碰到过无数个这样的女人。
一辈子都怀着要躺下,让老公照顾自己和养活自己的梦想。
怀着这个梦想辛苦了一辈子。
(一个人)背着家背着老公,然后一直都希望是老公背着自己,就这样一生就过去了。
然后她到最后都说,但是我们是女人啊。」



再比如,「歌颂压迫」。


秋云的成功,是靠扮男人得到的。


外国记者询问这位中国女性艺术家,问题也全数围绕男人。



甚至秋云自己也说,扮演钟馗十分痛快。


成为男性才能获得的胜利,究竟能不能称得上女性的胜利?


它完满一个女性故事的方式,靠的是一个无法完满的女人的表达。



而这,正剑指女性的真正悲哀。


那便是戴锦华所提出的「花木兰式困境」。


建立功勋,靠的是替父、是扮演男人十二载。


不被承认主体地位的女人,靠扮演男人才能获得一张虚拟的社会游戏入场券。



还有,女性的脆弱。


酒后夜幕下,回到家乡的秋云恍惚间见到了真正的钟馗。


秋云内心所有的疲惫与无助,都被眼前幻想过多次的拯救者道破。


「劳累了吧,不要瞒我。
我是一个鬼,一个丑陋的鬼。
男人扮演我钟馗,都嫌弃操劳。
你一个女人儿扮演我钟馗,难为你了。
人世间妖魔鬼怪何其多也,奈何我一个钟馗。」



但奇妙之处,便在于戏中钟馗的扮演者裴艳玲女士,正是秋云一角的原型。


戏内戏外,幻想现实,谁是拯救者。


起码在电影里,成就了女性完全作为主体的表达。


它坦诚而又真实,所以至今未曾过时。



更让人心有戚戚的,是导演黄蜀芹谈及此片创作时曾说:


在与裴艳玲女士的交谈中,她其实没有提到「女性主义」四个字。


「她也没说女性主义四个字,但是我觉得她看事物的方式不一样。
比如对男性的看法,对主流社会认同的角度,我觉得都有差异。」



甚至连导演本人,也并未有拍摄一部「女性电影」的预设。


而是在过程中,一步步完善情感感受再予以表达。


可见,真实的经验超前于任何理论。


真实的表达,也不会被时代淘汰。


而正是这种「真实」的消失才让人不停哀叹。


拍好一个女人,有多难。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白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