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火就被下架,她又摊上事了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24-01-03
今年,短剧是真的火了。

在海外,实现「文化输出」。

替嫁、赘婿、霸总等国内古早网文的套路,让外国人也追上了头。


国内,则爆款频出。

《逃出大英博物馆》有千万点赞,热搜出圈。

咪蒙的《黑莲花上位手册》一上线,就吸引了近2500万元的充值。

但因为「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五天后被下架。


而这股风也刮到了内娱。

许多有名气的职业演员如杨蓉、何蓝逗......也纷纷下场,拍摄短剧。


著名导演黄建新,则在一个讲座里提到。

一位短剧制作公司的人曾对他放下豪言。

「如果我们不受障碍,我们三年内一千亿,逼死你们电影。」


不过,估计很多鱼友没有追短剧的习惯。

偶尔刷到,可能还会忍不住露出「地铁老头手机」的表情。

所以也就特别看不懂:

这玩意怎么就突然火了?真能逼死电影?

今天,咱们就来一块凑个热闹,聊聊这新晋顶流——


短剧,原本已经是时代的眼泪。
  
大众比较熟知的是十年前,随着视频网站兴起,叫兽易小星制作的五分钟短剧《万万没想到》

通过无厘头的方式讽刺社会现象。

一路走红,创下了20亿播放量的神话。

许多台词还成为网络流行梗。

「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想起那天下午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而在同一时期播出还有《报告老板》《屌丝男士》等等。


只是可惜,这些短剧都已经停播。

主创们要么转战大银幕,当导演或演员,要么已经消失匿迹,回归普通人的生活。

之后,已经很少再有爆款短剧出现。


但没想到,最近却有一个新类别异军突起,那就是「小程序剧」。

它主要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吸引观众,再引导到微信小程序付费观看全集。

大多采用竖屏的形式。

集数基本都在一百集以上

虽然听起来很夸张,但单集时长就一分钟左右,全部看完也只相当于一部电影的时长。

而看过的观众,都表示很上头。

「尬到脚趾扣地,但仍目不转睛。」
「质疑我爸,理解我爸,成为我爸。」


这类剧有多火?

有数据显示,字节跳动体系内,短剧流水规模达到220亿元。

微信小程序剧的年充值流水达180多亿元。

光是这两个渠道已经有400亿的体量。


另一则报告中,则给出今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


而今年截至目前的电影票房是531亿

可见,短剧三年一千亿、赶超电影市场的豪言,也不算张口就来。

那么,这些剧究竟有什么魅力?

说白了,简单粗暴,一个字。

一方面,这类小程序剧已经掌握了韩剧的流量密码——复仇

赘婿打脸、宫女上位、战神逆袭等故事,都依托这个内核建立。

而且剧情节奏非常快。

相当于看《甄嬛传》跳过甘露寺部分,直接快进到熹妃回宫。

甚至,只需一分钟就能完成极限反转。

三年前的短剧顶流「歪嘴战神」就是如此。


上一秒,只会做家务的懦弱赘婿遭遇种种不顺。

被豪门妻子厌弃,被岳母瞧不起,还被扇巴掌,被男小三扔钱羞辱。


下一秒,突然有一群人闯入,来拜见赘婿。

还揭开赘婿的隐藏身份,不是玉面修罗,就是王者战神、域主、龙王至尊......

听上去就不明觉厉。

还帮赘婿打脸豪门妻子,当场撕毁公司合约。

让豪门妻子大惊失色。

而这时,赘婿默默露出邪魅一笑,完成打脸。


隐忍人设的塑造和密集的反转,彻底拿捏观众。

这样的套路还屡试不爽。

小程序剧《无双》的制作方就用相似的赘婿故事,制造了又一部爆款。

据报道,8天的时间里就吸引观众充值超1亿元



另一方面是磕cp

小程序剧在发糖这一块却毫不含糊,开发出了多种cp。

不同于内娱一对cp爆火后,就迅速分割。

小程序剧的cp们往往会不断合作拍戏,最多的已经进行了十搭,全方位满足粉丝的期待。


而且,这类剧也紧跟潮流。

主打一个性张力。

《长公主在上》中,摸脖颈、亲下巴的暧昧动作,要多少有多少。

为磕cp的观众也制造了爽感。



那么,一夜爆火的小程序剧真的能逼死电影吗?

很难。

一方面,大部分都粗制滥造

剧情只追求抓马和狗血,往往没有什么逻辑。

在一部小程序剧中,女主被强奸,还染上了艾滋病。

但在跟男友诉说这一遭遇的时候,第一反应却是觉得强奸犯要害男友。

十分离谱。

擦边、低俗情节更是俯拾皆是。


而且,小程序剧的演员都只是机械的将台词念出来,追求情绪爆发,并没有深入处理角色内心细腻的情感。

更像是大型过家家,被网友辣评「只有滤镜在发力」。

即便有的演员有心酝酿情绪,但只会被导演打断。

「扯着嗓子喊就完事了。」


另一方面,抄袭融梗问题严重。

咪蒙的小程序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就被网友扒出台词照搬《甄嬛传》。

开头还跟《宫锁沉香》相似,都讲了一个宫女为得盛宠,在冬天穿着红衣跳舞,结果被冻死的故事。


而这并非个例。

小程序剧的业内人士就爆料,小程序剧目前是无版权状态。

「一个类型火了,很多同类剧本跟过来。」
「套路就在那,与其说大家在找剧本找编剧,不如说是找写手,剧本洗来洗去,价格也会比较便宜。」

小程序剧的行业标准,还是一团混乱。

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则很难接受小程序剧的定价。

一部完整的小程序剧要花费一百多块钱。

比看一部普通电影还贵。

这让许多观众都吐槽小程序剧是「诈骗」。


除此之外,官方也已经下场,加强对短剧的监管

《黑莲花上位手册》等2万多部剧被下架,正与此有关。

短剧之所以爆发,一定程度上靠的是野蛮生长。

但接下来,显然不能继续横冲直撞了。


说到底,小程序剧的一夜爆火背后存在很多乱象。

一旦步入正轨,是否还能持续制造爆款?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剧本杀,被高高捧起,吸引无数人跟风入局后,又迅速没落?

答案都不乐观。

不过,话又说回来。

短剧制作方之所以敢放狠话,也是因为国产影视剧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一年到头,电影院里的佳作屈指可数。

很多电影已经和短剧趋同,不是在创作作品,而是在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产品。

故事上,同样突出爽、疯、反转,不求深度。


偶像剧更是重灾区。

剧本,俗套陈旧。

表演,毫无质感。

运镜,堪称歹毒。


抛去明星效应,单就质量而言,烂片烂剧真没比短剧、小程序剧高出多少。

前不久,有主流媒体发表社评,批判短剧是在利用人性下坠的力量赚钱

来源:北京商报

但,仔细看这些描述。

「离谱剧情」「夸张表演」「现代人的奶头乐」

把「短剧」换成「内娱烂剧」,不也照样成立吗?

所谓利用人性的下坠赚钱,并不算是短剧开的头。


现在,我们再把短剧和内娱影视剧放到一起对比。

便会发现,二者其实不乏相似性。

短剧的爆火,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影视产业那最坏的一面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流量至上

内容上,不断复制「爆款」配方。

例如《无双》火了之后,高度相似的男频爽剧井喷,剧情套路并无二致。

来源:36氪


制作上,更是唯流量论。

上面提到,《无双》的充值流水8天内达到了1亿元。

看上去是一本万利,大赚特赚。

但剧方表示,利润只有几百万。


相较于1亿的流水,这确实是个小数目。

因为,这些看上去粗制滥造的短剧,总成本可以高达数千万。

而其中,只有不到10%用于拍摄制作,剩下的90%都用于投放流量,即在各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引流。

一家制作公司可能会同时为许多个短剧项目,在短视频平台投放流量。

赌赢了,投出个爆款。

而剩下的短剧,成了迅速被淘汰的炮灰。

说白了,短剧的生意,就是流量生意。

买的是流量,赚的是快钱。


这样的景象,就像2014年的网络大电影

当时,这种新的形态,同样被认为将「打败院线电影」。

一时间,无数热钱涌进。

2016年,全年上线的网大数量多达2200多部,是院线片的五倍多。

然而,仅仅三年过后,网大产量就开始锐减。

开头6分钟免费,吸引用户下单的模式,出现了问题。

正片内容注水,被消费者诟病有「诈骗」嫌疑

如今,网大已经历经了近十年的发展。

泡沫退去,投机者陆续退场。

整体的关注度已经大不如前。

能够出圈、收获良好口碑的作品,仍然屈指可数。


说到底,目前的短剧,更像是算法+流量作用下产生的畸形的影视商品。

如今风头强劲,三年干出千亿。

但也许不出几年,就将化为泡沫。

与其说是昙花一现,不如说是蝗虫过境,收割、啃食了名为流量的战利品。

而这也再一次为内娱提了醒。

内容为王,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如果只把观众当成韭菜,把作品当快消品。

那么,观众自然也会把你当笑话。

那时,能逼死内娱的,又何止一个短剧呢?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