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 周贤:群岛大会的背后是什么?
转瞬,群岛大会2019 结束了。
对于这个神奇的 “非大会” 大会,作为共创者之一和组织者的我,要描述它反而困难异常。该怎么告诉人们:这180位勇敢的教育创新者,如何在一个无人海岛上度过那如同火山爆发般的四天三夜呢?
幸好,亲历者们纷纷留下他们的心得和笔记,精彩纷呈,万般变化。
- 来自参会者钱志龙博士 《Unconference 究竟是个什么鬼》。起篇的白描实在有趣
- 来自参会者“自由行走的花骨头”《学习者的学习大会-我的群岛杂思》。一篇全面而深入的自我思考:
- 来自年轻的参会者 小树《选择相信 创造存在| 写在群岛大会之后》。喜欢她的箴言:“愿教育中有更多鲜活的生命,造就丰富的自由”
而人们常常会问我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
【 群岛为什么要在教育创新领域发起这样的 “非大会大会 Unconference” ? 】
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我想到了一个著名的战略家: 乔治.凯南,人称美国冷战策略的总设计师。
为什么凯南会有这样的称号?1946年美苏冷战期间,他从美驻苏使馆发回一封长文电报,从此改变了世界历史。电报惊人准确地判断了苏联政权的性质,并预言了其终结的方式;而事实也恰如他所预判的那般发展。
凯南这样概括他的建言策略:要赢得冷战,无须强行改变和激烈对抗。
“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另一个世界展现自由世界的样子。 ”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索凯南1947年的苏联报告,观其洞察力之深刻准确)
这个策略,一直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教育3.0的发生;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向另一个世界展现教育3.0的样子。
群岛大会做到了。
群岛大会不仅仅是一次大会,也是群岛加速器2018级学员们(也都是各个教育创业团队的创始人/CEO)在深度学习一年之后的毕业作品,他们做到了。
他们向所有群岛大会的参会者,展现了教育3.0的样子;
群岛大会不仅仅是一次传统的大会,也是180位参会者共同创造出来的非凡体验和学习经历。他们也做到了。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通过自己的文字,通过后续不断的分享,不仅仅为自己,也为自己身边更多的人,展现了另一种教育方式的可能。
第二个问题也是人们常常问,然而也异常难以回答的:
【 这样的非大会大会,又是如何设计和创造出来的?】
如果说四天三夜的群岛大会是冰山上露出的那片美景,而30位小岛,也就是来自群岛教育加速器的共创者,在短短70天内的远程在线协作过程,和长达一年的深度学习和自我进化之旅,则是冰山下的坚实基底,不为人们所看见却真实的逐步构建而成。
而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亦如翻山过岭,有看似疑无路处,又有柳暗花明之时,心绪万千。身在其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同样,用语言难以述尽。
我曾经与小岛们在此期间,讨论过几个学习议题,在这里也把我们的讨论内容少少 “揭秘” 于此。让好奇的朋友们有所一览。
Enjoy Reading
筹备期间的若干个讨论议题
【第一个学习议题】
你会选择哪一种 Hard 模式?
最近,我加入一个在线讨论小组,通过对译和解读的方式,重新理解孙子兵法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意境。 在孙子兵法里,会谈到这样一句话:Sometimes,it’s hard to make hard choices. 这里的 Hard 到底如何理解,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
毕业后不去应聘而加入创业公司,或者离开原有的系统去独立干,当然是一种 Hard.
不用传统的现成的课件,自己努力去开发一套新的更好的,当然是一种 Hard。
当大部分人都认为 “这个世界改变不了了,目前的教育也不错了” 的时候,去质疑去挑战去改变,当时更是一种 Hard。
这些 Hard 已经相当了不起。
还有一种 Hard,在我看来更为高维,甚至大部分人难以突破 —— 也是群岛组织进化方法论 “TOTS” 和《重塑组织》中的 “青色系统” 不断在回应的问题:
“ 我们能够在多大范围内,和多大不同的人相处、共事、并互相成就?”
我来打个比方:
1)一个人去爬山。爬山本来就是一件力气活,当中的辛苦是不必说的。不过一个人最自由,想停就停,想走就走;甚至不爬了,自己下来就是。
2)一群好朋友去爬山。大家已经彼此了解多年,出游多次,年龄相仿。一路嘻嘻哈哈,有啥说啥;开开心心,小矛小盾,惯常说笑之间也就过去了。
3)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目标为了在山顶插下一面旗帜,从而能号召更多的人看见这片风景而组队去爬山。这一群人,大家不那么了解,性格各异,年龄参差,能力和习惯都各有不同。那么,这种情况下,身为群体里的一员,人们又该做些什么,以及怎么做?
第三种情景,与第一种、第二种又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我所说的,Hard 中的 Hard。爬山本身就是一件艰难之事,坚持到山顶插上旗帜是难中之难;而和更多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共同坚持到顶,让那一顶旗帜高高飘起,带来更大范围的变革,则是真正的 Hard Choice .
对于这三种Hard 模式,每个人当然可以有自己的喜好或者选择,这里面并没有高下之分。
然而,【让自己扎根在一个社区、一个组织或一个任务中,然后努力争取其他人的信任,我们才能有机会完成一些有长远影响的事情。】
与此同时,在第三段难度模式中,自然要放弃一个人想停就停想走就走的所谓 “简单自由” ,因为此刻我们正在 “与他人建立联结,为彼此承担责任” ,需要学习的是”混序自由“。
由此,我们更可以对自己、对伙伴提出第一个学习议题:
我们会选择哪一个Hard 模式 ?不同 Hard 程度的旅程,又会带给我/我们哪些不同的学习角度?让我用什么样的视角来判断?将会引发我的什么深度思考?并催生我什么样的行动?
【 第二个学习议题】
群岛里每一个阶段都是学习。那么,在第三个阶段:也就是 “TOTS方法学习 & 筹备群岛大会” 的阶段,我们到底在学习什么?
如果只是学习TOTS的知识点或者基础规则,那么也许两天的集训或者一套PPT教材,这些“知识点” 就被 “学” 到了。
为什么我们要通过一个群岛大会这样 “真实的” 、“创造性的” 、“混序的” 项目来做中学,学中做?
越是自由的规则,需要支撑的是自己各种基础素养的具备;越是有序的分形,需要支撑的是对系统的深度思考和自我觉察及时调整的能力。
我们都是教育者,我们都是想推动教育3.0的教育者 ——
那么这个 “我们自己做出来的” 项目,恰恰也是帮助我们自己亲身感受和反向思考:哪些素养和能力,是教育3.0应该导向的培养方向?
我来举些我看到的真实例子:
— 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说完全,不主动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和背后的 Why 。 当对方不理解或动作有误的时候,很容易引发情绪。—— 这涉及的是沟通素养
— 提出张力的时候,不擅长提炼张力背后的性质,而是把不同信息翻来覆去的对话;从而杜绝了add on的可能。—— 这涉及的是洞察和提炼能力
— 在规划进度和工作块的时候,不合理或者涉及到其他角色的部分不能主动察觉,也没有动态调整,从而导致后续的错落或者影响他人的效率 —— 这是动态感应能力
— 在真实工作的时候,没有对于MVP的理解。MVP(最小可行方案)的真正意思是指:原型设计- 快速执行-从结果中反馈 -(从反馈中)进一步学习,这样的一圈必须全部完成一轮,才能得到“迭代” 的机会。如果只是设计了,然后就放在那里了;既没有产生结果,也没有对于结果的复盘和反馈,那前面的所谓设计是没有价值的,哪怕我们在“设计”这个环节上投入再多 —— 这涉及精益迭代的能力
— 在网络空间里,如何将文字表达和语音表达结合以促进理解,如何准确的让相关的人得到相关的信息,如何拉群和散群,如何主动的先搜索信息而不是往群里随意扔个问题….. 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是截然不同的性质,如何自觉的意识到这一点,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的…… 这里涉及到的是网络素养
......
还有其他的:如对于 “公平” 的真正理解,对于 “价值” 的完整理解,对于“身心完整” 的正确理解,对于 “自我管理” 的深入理解 ,对于 “共创” 的实践理解 …
从意识基础,到具体的工作方法;从产品的设计,到用户的体验;从线下的空间,到在线的协作;从只和几个人一起工作,到和超过25人的大群合作….
沟通素养 / 协作素养 / 共情能力 / 提炼能力 / 表达能力/ 系统思维能力 …... 有太多的学习空间,太多的学习可能,太多的学习对象,太多的“他人即老师”。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的第二个学习议题是:
“ 在这段旅程中,我擅长的是什么?我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是什么?我没有意识到的有哪些?小伙伴里谁可以是我的老师?我又可以是谁的老师?哪些事件或案例是我可以深入思考的?我欣赏哪一位小伙伴的能力?我又为自己骄傲的是什么?我需要刻意练习的是哪些层面?……. ”
【第三个学习议题】
也是最难的部分:什么时候我们就是 Being 青色了?
在2018届小岛刚入学的时候,顾远发表了一篇入学欢迎词《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一个问题》
要分辨 To be, 还是 to do,确实是很难的。
这也是一些小伙伴提出的疑问:
— 到底什么情况之下就是 Being 青色了?我觉得好难啊。
— 是不是只有群岛才有可能青色?因为群岛是无数个团队里选拔出来的,大家都有这个能力。而我们自己的团队,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
— 我一会儿觉得是青色了,一会儿又觉得不是了。起起落落之间,也很难判断….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科幻迷。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阿瑟克拉克,他有一部最精彩的小说《太空奥德赛2001》,后来也被库布里克拍成最著名的同名电影。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场景:
远古年代,地球上只有早期的猿类。和所有的动物一样,他们只有本能的生存能力,每天为了争夺水和食物而争抢不休。
忽然有一天,一艘宇宙飞船降临地球,并默默的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黑色石碑。
当所有动物都视若无睹的时候,一个古猿抬起了自己的眼睛——它发现了这个黑色石碑,这个与它生活中不一样的物质。
在这一瞬间,它开始了好奇,开始了思考,开始了意识的启蒙。
也就在这一瞬间,人类的进程开始了。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青色。
什么时候就已经是青色了?当我们的意识开始发生变化,不再觉得很多事情是 “理所应当、无需质疑、多少年大家都是这么做” 的时候;
什么时候就已经是青色了?当我们有了张力,开始主动发出需求,敢于向别人求助、而不是憋在心里,更不会 “小声嘟囔却不敢拿出解决方案” 的时候;
什么时候就开始青色了?当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角色,通过真实的行动来产生价值,并从与他人的联结中看待问题,从整个网络中思考问题,产生了更为系统性的视角的时刻;
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在这么做的时候,(也许做得还不够好,也许经验还不够多,也许信心和勇气还不那么足够),青色就已经开始了。
当我们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好,经验不够多,信心不够足,但依然愿意再试一次的时候,青色就已经开始了。
反过来,如果一天到晚把青色挂在嘴上,哪怕道理说得再头头是道,也是没有意义的。
具体到行动上面,怎么样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经开始了青色的进程?
前面说到,我最近在重新看孙子兵法:有这样一段话我印象尤其深刻: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多人误解了这段话的意义。
对于真正的勇士而言,胜利不是把别人征服了打败了,战争也并不是简单的我赢你输。
在勇士的世界里,胜利是 “敢于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局面,让更多的可能性发生。” 】
【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毛巾的故事。】
大家还记得这条毛巾吗?
(42、Don’t Panic 和毛巾也出现在群岛大会2019的各个角落。相信每一位参会者,见此都会露出会意的微笑。)
我们所熟知的 Don’t panic 、42 和毛巾都来自于一部小说被称为科幻圣经的《银河系漫游指南》。
《银河系漫游指南》里,就毛巾谈了不少事情。
毛巾的价值
毛巾,《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样说,基本上是勇敢的星际漫游者们所能拥有的用途最广泛的物品了。
部分原因是毛巾有着巨大的使用价值。
你可以裹起毛巾取暖,跳跃着穿过贾格兰贝塔星的冰冷卫星群;
你可以垫着毛巾躺在桑特拉金斯五光辉灿烂的大理石沙粒海滩上,呼吸醉人的海水蒸汽;
你可以盖着毛巾在荒漠星球卡克拉弗恩睡觉,头顶的星光红得那么耀眼;可以用毛巾当帆,扎个小筏子驶下缓缓流动的蛀虫河;可以浸湿毛巾,在徒手格斗中充当武器;可以包在脸上抵挡有毒烟气或闪避特拉尔星球贪婪虫叨叨兽的视线(这种动物蠢得令人难以置信,认为如果你看不见它,它也就看不见你了——迟钝堪比灌木丛,但非常、非常贪婪);
可以在紧急时刻挥舞毛巾发出求救信号。另外,只要毛巾看起来还足够干净,你当然也可以拿来擦干身体。
更重要的是,毛巾还具有巨大的心理学价值。
出于某些原因,如果一名宇宙公民发现一名漫游者身边有毛巾,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假定漫游者同时也有牙刷、洗脸巾、香皂、饼干筒、烧瓶、指南针、地图、毛线球、防蚊喷剂、雨具、太空服,等等等等,不胜枚举。更进一步,宇宙公民便会欢欢喜喜地出借漫游者不小心 “遗失” 了的以上及几十种其他物品。
人们会这样认为:要是一个人能搭车穿越如此宽阔、如此漫长的银河系,吃过了苦头,逛过了贫民窟,在可怕的劣势中做过了斗争,成功走到这里的时候仍旧知道他的毛巾在哪儿,那么很显然这个人值得信赖。
故而漫游者俚语中存在这个说法,例句如 “嘿,你知道那个XXX吗?那家伙可真知道他的毛巾在哪儿(那家伙真不赖)。”
看来,在一场探险之旅中,毛巾真的是太重要了。
有的时候我们是接受邀请披上毛巾,有的时候是自己为自己准备好毛巾,并不忘记时刻带上;有的时候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默默的递上自己的毛巾;有的时候,是帮助别人准备好适合他的、属于他的毛巾。
有的时候,毛巾是显形的,有的时候,毛巾是隐形的。
愿群岛的每一位小伙伴,每一位参加群岛大会的岛友,都能成为 ”一个有毛巾的勇士”。
最后,送上群岛大会的一个写诗魔力块中,参会者们模仿谷川俊太郎的《活着》,在星空下的沙滩上,一人一句即兴地共同创造了一首诗《群岛》。 我自己也很喜欢这一首。
《群岛》
By 钱志龙、顾远、张新宇、辰风、徐守磊、林文萍等
所谓现在的群岛
那就是诗歌、电影和桌游
是清晨青云台白头鸪的晨鸣
是想起来干啥就干点啥
是迷途的人的北极星
是特别困又舍不得睡
是特别困又起得很早
是憋着一泡尿都不敢做
是不知道选择什么魔力块,就在吊床上躺一躺
所谓群岛,是涟漪
是一群人站在海边,看着月亮读诗的浪漫
是蚊子咬的包上抹下的清凉油
是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一小群和一大群人坐着或站着在交流
是约好的魔力块找不到却碰见了更好的魔力块
是一扭头,咦,又多了一个人
是开幕式上一心想着怎么把绝地武士的光剑抢过来
是一个又一个的42
是无数的惊喜和意外
是放空自己用心倾听
是度假
是你们怎么才来的感叹
是奔跑在沙滩上追逐飞盘
是开始欣赏身边的一个人
是有酒没酒都能嗨
是意识到世界很大,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是相见恨晚的遗憾
是DIY衬衫和徽章的快感
是舍不得睡去的夜晚
是不愿意醒来的清晨
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是连在一起在一片海上
是蚊子也不能打扰的安静
是听到别人说话都觉得很有道理
是有很多种颜色,但它指向了青色
是第一次面朝大海听 TED
是温柔的海浪
是星光璀璨听海涛声
是站不住了蹲一会,蹲不住了站一会
是此刻什么也想不来的宁静
是坏蛋不是太少而是坏得还不够
是方言也不能隔开的交流
是隔着海洋望不见的乡愁
是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各路英杰的相会
是尝试和真诚比成功更重要
是从一种可能性看到更多的可能
是众仙齐飞而不是群魔乱舞
是看到中国创新教育最优秀的一批人
是无序中的有序
是在意外中学习、在混序中成长
是带着孩子们在大地上行走写下的散文
是在想我小时候怎么就没有这样一批人呢
是别人的一句话点燃了你的一个梦想
是别人的一句话鼓励了你的前行
是Aha
是波浪和岛的亲吻
是一群有趣的灵魂的相遇
是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值得喜欢
是爱、激情和蜕变
是梦想的凝聚
是一群有种有料有担当的勇士
是一种不端不装的生命状态
是自然与自由
是生命
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