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双版纳景洪热带雨林的具体修复方法

朗程师 城PLUS 2019-05-20
编者按:2017 年1 月至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联合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深圳生态旅游开发研创中心等各领域专业设计机构组成规划团队,共同编制“回归雨林民族生态示范园区”一揽子综合规划设计项目。本文是项目合作团队之一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关于热带雨林修复方法的研究。

01 解读复杂神秘的热带雨林


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比比皆是的板根巨树;藤萝交织的险境密林;从天而降的的杆状树茎;令人眩目的空中花园……植物的种类极端丰富,这是人们对于热带雨林的最初印象。


图片来自网络


从植物学上解释,雨林的奇观来自长期的光照争夺和生存竞争,巨树靠翼状结构的板根支撑着成为雨林的上层结构;一些特殊的成年大树为方便传粉而“老茎生花”或“老茎结果”;林下草本植物生长出巨大叶子以获得更多阳光;叶尖使叶面很快变干以利于光合作用;小型植物在各种树丫枝杆及树皮裂隙立足、生长形成我们所见到的雨林“空中花园”;藤本缠绕穿梭悬挂于大树上,枝叶伸张于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榕树的种子在其他植物上生根发芽,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最后变成为独立的大树,就是我们看到的“绞杀现象”。


西双版纳绒毛番龙眼林植被结构图

图片来源:《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


热带雨林植物特征

图片来自网络


02 回顾现状,立地分析


橡胶人工林为项目范围内的主要植被类型,约占项目区面积的80%以上,分布在海拔590~1100m的范围内。果林呈零星斑块状分布,主要位于海拔600~1000m范围内,种植年限在3~10年之间。同时,项目范围内还留存有少量的国有林,国有林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存在于不适宜定植橡胶的高海拔、村寨的水源林、龙山林等区域,分布海拔在1100m以上。


与原生植被对比整个项目区植被类型单一,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差,景观单一,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大大降低。

 

现状植被情况


03 探索学习,经验借鉴


1. 分批采伐,优势建群树种造林

对项目区内需要改造的橡胶林,沿水平种植台地开展带状采伐。在采伐带内保留约12米宽天然恢复带,通过人工创造林窗为天然树草种的恢复创造条件。在采伐带内的其它部分,开展人工造林恢复。在1次胶林采伐和雨林恢复3年后,对第一次采伐后预留的采伐通道(天然恢复带)的剩余橡胶林进行采伐。采伐在旱季开展,尽量减少对土壤和天然恢复带内的植被的扰动。除种植乔木外,在第1次造林地内和天然恢复带内的空隙内,还将补植灌木和层间植物。在800米以下,营造恢复以沟谷雨林为主的热带季节性雨林;800-1000米,营造恢复山地雨林;1000米以上营造恢复含热带雨林成分较多的季风常绿阔叶林。


资料来源: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2. 协助自然再生,加速群落演替

适用在正处于一定演替进程中的雨林恢复土地。协助自然再生是一个简单、低成本的森林恢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被砍伐后裸露的土地转换为森林。该方法旨在加速,而不是去除或者替换自然演替过程。帮助树木与杂草之间的竞争以及其他干扰。相比传统的造林方法,协助自然再生减少了播种和种植幼苗等成本。


资料来源:《Restoring Tropical Forests  APractical Guide》Elliott, S. D., D. BlakESlEy anD k. HarDwick, 2013.


3. 集多方力量,共同恢复雨林

“曼养广龙山林保护与恢复计划”和“西双版纳石灰山雨林恢复”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发起,凝聚当地政府部门、当地居民、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多方力量,充分利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广泛的植物学知识、植物迁地保护经验、对项目地长期的调查研究和育苗经验。项目在恢复当地热带雨林植被的同时,通过印制和散发关于雨林保护的宣传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当地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当地群众参与保护和恢复热带雨林的信心。


04 以水为脉,构建生态通廊


三达山植被修复体系构建为:局部修复——斑块修复——雨林沟谷,构建廊道——雨林回归,雨林生态完善。

1. 局部修复

抚育间伐坡度≤25%的橡胶林,控制林分郁闭度0.6左右,补充种植雨林树种,改变林分结构,通过局部辐射发展形成修复雨林分散小斑块,分散的局部斑块成为雨林修复的基础。

2. 斑块修复

溪谷为生态本底与生态骨架,结合残存的雨林斑块,优先恢复水湿条件较好和重要景点区域,扩大雨林生态斑块,建立简单的雨林生物链和植被群落。

3. 雨林沟谷,构建廊道

利用基地现有沟谷,形成线性生态廊道和骨架,连接分散的斑块,促进生境之间物种的迁移、促进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4. 雨林回归,雨林生态完善

沟谷廊道与节点斑块构成生态网络,动植物沿着生态网络进入基质(大面积的橡胶林区域),增加橡胶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逐渐改变单一的橡胶林品种,促进其朝热带雨林的方向演替,最终实现热带雨林的回归。



05 逐步更替,因地制宜的修复方式

1. 建群种植物法

沟谷区域,以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造林,而构成森林的上层,培育林下植物以形成多层次多物种的森林植被,而逐步走上雨林恢复的过程。如望天树林、绒毛番龙眼林、千果榄仁林、大果人面子林、羯布罗香林、高阿丁枫及山桂花、鸡毛松林等的营造。


修复评估: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恢复时间快。


2. 先锋植物法

山脊区域,先以热带(区)先锋树种造林,在逐步保护及培育雨林特征的树种、藤本及林下植物,使雨林的成分逐步增加,借助当地优越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而走上雨林恢复的进程。如西南桦林、马占相思林等的营造;


修复评估: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恢复时间快。


3. 立体复合型修复

部分产量较高的果林区域,保留橡胶林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农业、立体复合型种植、混种等方式构建复合型生态胶林;


修复评估:能显著增加生物多样性,并在一段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




4. 协助自然再生

水湿条件较好、现存次生林较多的区域,采取封育保护措施的同时,在林隙及临窗种单株或丛状补植幼苗雨林树种,以促成其正向演替,如补充种植纤毛龙脑香、云南龙脑香等;


修复评估:成本中偏低,技术要求低,但时间偏慢。


5. 自然更新,封山育林

具有较强的自然更新能力,生态十分脆弱敏感的区域,禁止人类对残存森林植被的继续破坏,对其天然更新能力加以保护,使森林植被得到恢复;


修复评估:成本低、时间长、生物多样新高。



06 模拟再现,重建雨林植被体系


现目前能找到关于项目地种植橡胶林之前的雨林植被记载较少,且雨林植被的恢复重在追求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系统对恢复区的生态改善作用,而不是恢复跟曾经完全一致的生态系统。因此植被类型规划中,以现实条件为基础,以恢复热带雨林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为目标,以西双版纳地区现存的热带雨林保护区植被为模拟对象,参考其海拔、坡度和地区分布特征,构建以乡土树种为雨林恢复树种项目区热带雨林地带性植被。



07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修复已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是云南省响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动承担建设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责任的重要行动计划,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格局下,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性生态示范意义。


通过科学规划、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建设具有重大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回归雨林民族生态示范园区”。以实现增加植物种类,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提升生态价值,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样本,实现“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文化”。


·  ·  ·

推荐阅读:


袁奇峰:自然资源视角下的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波特兰借鉴:对自然资源空间规划体系的启发


李迅:生态文明与城市转型


未来乡村:自由人的联合体


深圳:创新之土,有芒之种乃生


温哥华宜居城市大小观


/ 供稿 /

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