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空还给城市
说到深圳夜景,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如下画面:
图源:sohu.com
经过40年的飞速发展,深圳的黑夜被逐渐点亮。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让夜晚的光环境从单纯满足功能照明延伸出更多可能性:不同光源的运用营造了城市夜晚的多样氛围,公共空间的照明让夜晚更安全并充满活力,先进的媒体墙技术使流光溢彩的节日灯光秀成为热点,互动式照明让人与光的联系更有趣……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城市亮起来的同时,照明量的不均衡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光污染也正成为城市居民新的困扰:功能照明不足,眩光严重,照明形式混乱……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作为生活在深圳这座城市中的人,
未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夜环境?
带着这个问题,世界照明调查团踏上了对深圳夜景的调研之旅,与来自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照明设计师、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重庆等地的高校学生、照明设计及相关专业从业者一起,选取了深圳六个有代表性的场所:包括水围村、华侨城(OCT)、深圳湾(人才公园段)、福田中心区、华强北步行街、深南大道(罗湖大剧院段),围绕“深圳夜景2030”主题,对区域光环境进行现状评价,并提出改进策略及未来畅想。
TEAM F 水围村
融合、有机与共生
| 关键词:有机、开放、友好、融合、引导、共生
水围村与深圳共生,富有生机活力,具有完整的社会组织和交往形态,为大学生和创业者提供了梦想起航的庇护。水围村现状夜景照明的整体灯光氛围符合区域的特质:商业街照明营造了有机的生活肌理和独特的美感,1368文化街区照明前卫、潮流、富有创意,值得保留,未来建议更强化科技感和艺术感。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如水围村入口石碑彩色投光照明及文化广场高杆照明存在眩光,部分道路和握手楼中间的通道照度不足等。
>>水围村入口处文化广场:现状“水围村”石碑旁绿植照明炫光严重,考虑到村内商店林立并不需要额外照明,应取消绿植照明,创造更加舒服、可持续发展的光线。
>>水围广场:水围村承载的不仅仅是居住职能,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水围广场未来应继续保留“交流”的功能属性,在照明设计上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城中村建筑过道:城中村的特色是过道非常窄,未来应为握手楼创造更多实用性的照明,让它变得更加舒服和自在。
>>1368文化区:在水围村的边缘地带,希望未来这个区域有更加显著的特色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建议增加更多艺术性、高科技的灯光照明设计。更具的文化感、创意感、科技感,有很多可能性。
畅想“深圳2030夜景”:应保留商业街和1368文化街的照明,并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更多体现交互、共生和科技特色的灯光。应突出以人为本和精细化设计的理念,提升路面照度,严控灯具眩光,让传统与现代在夜景中融合与共生,并找到完美的平衡。
TEAM E 华侨城(OCT)
“锈夜”RustyNight
| 关键词:“暗”、感官、情调、趣味
位于南山区的华侨城是深圳著名的综合型低密度社区,涉及居住、文化、商业、旅游等诸多功能。在近几十年深圳各片区的高速发展中,华侨城的灯光布局是少有的变化不大的区域,稍显暗淡的灯光系统形成了安静、平和、怀旧的慢节奏感受,“暗”和“情调”作为片区基调,应该整体保留,仅在局部做趣味性提升。因此,最终确定了“锈夜”的主题。“锈”具有多重意义,可以被理解为秀美的夜、陈旧的夜、暖黄色的夜、慢节奏的夜、记忆里的夜、与自己相处的夜……
>>夜晚增设树木照明,营造柔和的光环境
>>照亮市民喜爱的街道家具Outside Living Room:OCT内部有很多舒适的空间好像“室外客厅”。将室外的家具进行提升并增设照明,营造舒适的休憩环境。
>>创造具有纪念意义的空间Post The Time:“天涯共此时”,尽管人与人可能相距很远,但是共享着相同的时间,从斑驳的老城墙上可以看到月亮的纹理和陆地板块的形状,这是值得回忆的。
畅想“深圳2030夜景”: OCT应该始终保持其“暗”个性与“文化”的情调。极力保留空间的“暗”环境,降低道路功能照明标准,提供更有人情味的暗环境,通过灯光创造室外客厅,营造生动光影效果,关注被人遗忘的趣味角落,创造具有积极意义的“明信片空间”,最终通过城市的“暗”来点“亮”内心的光。
TEAM D 深圳湾(人才公园段)
平衡城市的生态需求与市民活动需求
| 关键词:平衡、生态、创意、舒适、安全、媒体立面内容
区域内虽仍存在标识照明不足、灯具眩光等问题,但总体而言照明建设已相对成熟,部分区域在兼顾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已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与设计创意,能充分满足市民多元的夜间活动需求。深圳湾作为深圳市极具生态价值的城市空间,在满足市民夜间活动需求的同时,应营造出更加生态的城市夜间光环境。建议采取基于现有照明设施的“局部改进”及“做减法”的方法,以实现“见光不见灯”、“生态友好”、“用光于人”,最终将“将星空还给城市”。
>>未来构想——“将星空还给城市”:2030年的深圳也许可以成为市民在户外看星星、看月亮的城市,在没有灯具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感受到光线。灯具的安装以及设计必须是环保且适合使用的。
基于此提出两大提升策略:第一,改变设计视角,用更少的光创造更美夜景:改变南山灯光秀主视点,以去除住宅楼过度照明的同时,形成更美的灯光秀演绎界面;第二,改变管控思路,用媒体立面传达城市精神:建立人才公园的市民夜跑数据与春笋媒体立面文字的互动,将城市媒体立面服务于民。
>>灯具影藏、避免眩光,去除无观看视点的照明
>>通过照明设计强化不同功能道路的夜间识别度
TEAM C 福田中心区
让市民广场成为市民的广场
| 关键词:名片、活力、安全、舒适、休闲、和谐共鸣。
福田中心区有卓越的主题灯光秀和精致的景观照明,是深圳的夜景名片,中心书城前广场充满活力,二层连廊富有趣味,但是少年宫和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前广场存在照度不足、不舒适等问题。在未来应更关注人对灯光的需求,做好行人尺度的照明设计,着力提升公共空间功能照明,让市民广场从白天庄重的行政文化中心,成为夜间市民活力休闲中心。
>>少年宫大台阶:增设台阶的功能照明
>>少年宫前广场:可以设置富有童心的“星光小屋”,儿童进入其中触摸屋顶的点状照明,就好像触摸星星。旁边设置一座光的“星光大桥”,通过用一点星光照亮人们往前走的路程。
>>对看似“点燃的香烟”灯具进行艺术化处理,加设艺术遮光罩,让灯光看起来更加协调
>>下沉小广场:灯光茶几与夜间会客厅。下沉广场可以作为城市的“冥想空间”,为了增加心理安全感,对灯光进行处理,形成和谐、光调融合的夜环境,同时把灯设置在树木旁,起到指引路线的作用。
>>水池捞月:对小池塘进行灯光处理,当踏入池塘时,投影效果看起来像一幅艺术作品。
TEAM B 华强北
重新为深圳代言!
| 关键词:科技、互动、沉浸式、协调、未来
徒步经过享有“中国电子第一街”美誉的华强北,其中轴步行和活动空间张弛有度、临街商业界面生动活跃。局部商业综合体立面、地下出口构筑物的媒体立面及部分地下通道的设计体现了和谐、生动和科技感。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灯光设计,包括灯光布局协调性的欠缺、灯光与场所使用者互动关系较少,以及巨型LED字幕、线条灯和商铺局部亮度过高而产生的眩光问题等。
>>电子第一街应运用更多的高科技互动,可以从下至上满足不同的人在这个区域的互动需求。综合不同感官体验结合音乐与灯光的设计,例如利用广场现有的钢琴,通过钢琴的弹奏来控制灯光的变化。
>>结合3D mapping打造沉浸式多重感官的灯光体验:主体建筑上的3D地图一直会延伸到人行阶梯上,当有人经过街道的时候,会看到不同的块状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实现互动。
>>惊喜电子街:体验光影未来。也许可以把灯光穿在身上(把灯光投影在人体),通过3D mapping、增强现实技术增强互动。
畅想“深圳夜景2030”:从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基于对未来技术的充分想象,利用高科技打造沉浸式的光环境。希望街道灯光与市民互动,让华强北能够延续现代科技的历史,同时又回归以人为本的体验诉求。
TEAM A 深南大道
深圳的起点
| 关键词:互动、活力、舒适、有序、艺术、地标
将研究目标分成七类空间,并针对不同空间提出意见和应对策略,旨在建立一个以人为本、智慧且环保的未来深南大道夜晚生活体验空间,焕发深圳起点的生机与活力。
>>大剧院:奉行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剧院从室内空间延伸到室外空间,使大剧院广场成为城市的开放舞台。舞台灯光可以用APP进行控制,做到人与灯光的交互;通过设立艺术照明和可以触摸的设备,提高孩子们对于光知识的了解。
>>KKmall后巷:“一步一景”。巷子整体采用低规模的照明,只在每个路口加强照明,通过环绕型和具有弯度的灯杆,让环境变得更加温柔。后巷的某些可停留空间可以举办艺术展,通过投影和灯光互动。通过设置三维交互式灯光设备,结合音乐,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的空间,为原本冷清的后巷注入活力,在静谧的街道中创造偶遇的惊喜。
>>京基100建筑群:未来,并不需要每栋高层建筑都很亮,照明突出重点和主次。建筑媒体立面可以有更多的互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畅想“深圳夜景2030”: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地方,不希望所有建筑物的正面在夜间都是明亮的,只需要强调城市的地标建筑,其他建筑立面需要暗下去。而照亮的建筑立面应更具互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展现深圳起点的历史和文化。
专家 点评
面出薰 | 日本照明设计大师,LPA创始人
深圳有着非常美丽的夜景,在夜景照明的技术和管理方面非常先进。深圳灯光秀表演很震撼,展示了美学和先进的媒体立面技术,但灯光的变换也许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中国倡导“绿色发展、绿色照明”,相信未来深圳能在照明方面做出更多的提升,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好的发扬城市照明的优点,摒弃城市照明的劣势,让城市变得更有活力,“光”变得更加合理。
Jan Ejehed | 照明设计师,斯德哥尔摩
深圳是一座精力充沛和年轻的城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看到了深圳夜景照明中设计特别好的地方,但也发现了一些过于亮的地方,感觉是一个“不夜城”。瑞典整个国家的人口还没有深圳多,所以大家对照明关注的方面也不一样,斯德哥尔摩只有在12月圣诞节的时候才会出现这么亮的灯光。未来,城市区域应该出台相应的照明规划,在初期设置静态的照明,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加动态和多样化时,再区分不同区域的照明,并增加互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完善,未来城市照明的管理和效果会更加合理和美好。
Lisbeth Skinbjerg Kristensen | 照明设计师,哥本哈根
深圳在照明设计方面做的很棒,光的组成非常多元化。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城市,深圳夜景照明灯光的变化更加多样和频繁。在调研中看到某些建筑物照明的光线和亮度不断变化,让我不禁思考灯光和建筑的关系,也许未来的照明可以帮助行人对某一栋建筑进行识别。
深圳是一座新的城市,充满科技感的城市,在照明管理方面,一方面可以规定哪些区域可以用非常光亮的立面照明,哪些地方不可以,利用灯光把城区的功能进行分类;另一方面按照时间区分照明,比如节假日和平日,以及不同时段灯光变化的亮度和速度等,根据当地的情况创造合适的光照。希望未来深圳依然可以保持勇于探索和尝试,不断的进行提升和改变。
Gustavo Aviles | 照明设计师,墨西哥城
深圳非常年轻并充满活力。和同学们做项目的时候,我在他们眼中看到一团火、一种热情,这也让我明白为什么深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可以发展的这么好。在城市的改变中,灯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深圳人行道以及河流的照明都处理得很好,保持了非常好的平衡。但与此同时,照明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新技术的加入和融合,更清晰的识别哪些是好的光、哪些是有待改进的光,把好的发扬光大、不好的摒弃。这个过程中可以拓宽灯光的利用以及灯光和环境的融合;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光污染等问题。未来应该更好的了解市民的需求,让人和光产生更多的关系,利用技术让人有更多的个人体验。
杨彪 | 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在照明设计中,我希望借用梁鹤年教授“自存和他存”的概念来理解整个人和城市、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要让自己在这个环境里舒服,另一方面也要让别人和自己的共存关系更友好、更友善。什么是好的照明,根据时间和人的变化是不停改变的,但很简单的指标可以涵盖很多东西。我对好的照明的理解是:好的照明就是感觉不到照明,是我愿意带着我的孩子经常去玩的地方就是好的照明。对未来照明的两点畅想:第一,科技是深圳对外体现的名片和印象,应该有更多科技感、更多行人友好的照明设计,做一些先锋前沿的尝试,过程中也许会有不同的需求展现出来;第二,照明设计如何让人慢下来、留得住,如何适应更多的老年人,让更多的人参与深圳的建设、享受这座城市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条件。
许东亮 |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照明是一个环境,环境的东西有很多不确定性,景观照明是可以创作的部分,也是其有魅力的地方。关于照明,业内有“减少额外照明,采用内透光形式”的讨论,还在努力中。灯光有三种作用:振奋、舒适和安定,专家往往更关心的是舒适和安定,灯光秀则起到振奋的作用,能否持续下去是个挑战。
我认为2030年的照明应该有科技和美学两方面的理想。在景观照明材料上,能否通过喷涂材料让立面亮起来,回归美学。深圳是设计之都,但灯光设计可能会影响建筑设计。未来的照明设计应该将建筑表现的更好,让城市更有活力。
梁峥 | 中规院照明中心主任
我在深圳做的第一个照明项目是《深圳经济特区道路照明系统规划(2000-2010)》,是从最基础的功能照明需求开始,尝试把照明这个看来很小的话题跟城市这个大容器发生关系。深圳四十年的飞速发展成绩斐然,在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过往的照明比较关注城市形象和魅力的展现,未来应更多关注民众需求、关注人行尺度空间、关注交往以及体现科技和艺术欣赏需求。2030年的深圳就要50岁了,保持创新锐气的同时也会更加稳重。关怀全年龄群体,构建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共生的光环境,应是深圳作为先锋都市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让城市的光环境更美好,应统筹协调规划、设计和建设,落实“三同时”,严格遵守规划制定的政策分区,加强精细化设计和管理。相信深圳2030夜景会更加美好!期待2030再相聚!
"深圳夜景2030——世界照明调查团论坛2019 · 深圳" 于2019年5月16-19日开展了包括夜景调研、工作坊、论坛在内的系列活动。城Plus根据本次活动成果整理。
. . .
近期阅读: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