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冷芸时尚圈讨论 | 服装业的智能制造

冷芸 冷芸时尚 2019-05-06

主讲者:张微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服装研究所科研主任,主要从事服装智能制造,智能生产系统研究,智能、功能服装服饰的研究与开发。 




关于智能制造,我关注了一下,行业协会、很多品牌和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都在出台相关的做法和政策。上海最密切的部门应该说市的经信委。11月24号下午,我去参加了一个论坛,市经信委陈主任也有出席,名字是“新模式、新机制助力智能制造的应用”。他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观点,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他说,智能制造的应用和规模化推广是政府迫切希望看到的。到2020年,上海的经济要增长15%。他预计大部分的增长都来自企业信息化的改造,所以政府对此也会给予中分的支持。

其实上海制造业的基础是很雄厚的,软硬件也是比较好的,尤其是软件行业非常好,再加上上海的国际合作环境也很好。但为什么上海没有阿里巴巴,没有马云?因为上海在新的机制的建设上做得不够。陈主任表示,年底,上海会出台产业升级发展扶持基金,希望政府和企业可以一起做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事情。

我认为上海是纺织服装业最有基础的地方,但上海的人力成本比较高。所以上海纺织企业的提升是必须要通过智能制造的。

智能制造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是产品的智能化。我们要创造会说话的产品。比如定制的西装可以通过纽扣调节温度。我们公司也在做有提示功能的消防服和相关配件。

第二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就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要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将原本大批量的生产模式改变成连续的、小批量的,能进行单件、个性化的,柔性的生产模式。

第三,要加强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智能化。这涉及到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有了数据流,将企业的生产过程通过云计算和数据库,建立模型,进行预测,从而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真正高效地管理起来。

智能制造需要立足现实。智能制造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比如降低售价,提供大众可以承担的定制服务。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先进度技术和流程的融合,尤其是流程的改造。这也是很多服装企业的短板。

我们单位是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上海纺织集团。工作方向有三个:高级定制和团体定制、面对内销和外贸的服装产品的开发,主要服务于品牌企业和外贸企业,第三个是做一些新型的科研。我主要是负责科研这个领域的,也承担着一些政府的项目。近两年,我们的研究重点是服装领域,尤其是快速定制领域的智能生产研究和智能产品的研究。最近我们在做特殊行业,比如消防类的智能配件,包括服装和手套。

2008年,我们单位引进了一些德国的软硬件,包括打版软件和批量裁床,想建立一个服装数字化的快速反应平台。这个项目也是如期而建,但是由于当时定制市场还未兴起,很多企业对于开发产品这种高成本低服务并不认可,这些软硬件都没有得到充分度使用。这些软硬件真正投入使用是在2014年之初,上海纺织集团有新的董事长加入,提出了集团要向智能定制转型。同期兴起的还有吉姆兄弟、红岭、宝鸟,可以做到智能定制。尤其是吉姆兄弟,只要拍几张照,在江浙沪地区,隔天就可以收到定制、绣字的衬衫。在行业里也掀起了,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端定制的浪潮。在我们单位,我们也打造了一个三维测量度仪器,通过pc端或者移动端下达的一个界面,形成有客户尺寸和信息的订单,然后发到生产型的企业,做快速的面板,自动裁剪,最后到流水线上生产。我们打通了相关的环节,也做了产业链上相关技术等研究。

在这些工作中,我觉得有三方面。

一个是数字化,也就是传统企业中软件等广泛应用,促进了硬件的升级。比如说以前用手工打版的,现在应用了CAD软件;以前手工切割的,现在采购了裁床,可以进行自动化的切割。

第二个方面是自动化。从我们的流程上来讲,第一步是人体尺寸的自动获取、成像。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炒作这样的概念。但中间有很多核心的技术没有解决。就像我前面说的人体尺寸的自动获取,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技术,比如激光、红外,静体成像都不是困难,但是静体上如何取值,或者说针对市场,着装如何成像和取值,仍然需要研究。另一个难点是应用CAD软件基础上MTM的研究,也就是自动变版的研究。老师傅是很有经验的,但如何理性地、逻辑地在工具中表达出来就是一个难点。现在很多从学校出来大学生是会用软件的,但如何给软件赋予规律,让它理性地表达就是一个问题。老师傅是很感性的,定制的时候,知道哪里需要放大,哪里需要缩小。但问他某一类人怎么定制,怎么通过规律、语句、编程,写进软件中,就没有办法表达了。

自动化的第三个难点,是柔性生产的精益管理。很多工厂都用了吊挂,吊挂其实是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针对于小批量生产,吊挂技术如何应用,也涉及到生产流程的整体管理,如何统计工时,分配工序。

做了数字化的配置,自动化的研究,第三个方面是信息化,也就是流程再造的工作。只有用了了信息化,才能产生大数据。现在的测量技术没有办法区分人体和衣物,没有办法透过服装,测到皮肤的表面。但如果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也未免太危险,人体的隐私也就全部暴露了。我们听说美国安检的毫米波,是可以透过服装测量尺寸的,但还没有很成熟地应用。




接着前面信息化的内容。现在一个定制的品牌,在网上下了单,如何跟踪,消费者如何看到订单的状态,也是很多品牌公司会开发的流程。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应用信息化,就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统计工时和工分。我们的技术是二维码扫描,在每个关键的工位上应用二维码扫描以及IFID技术,以便对生产有动态的掌控和管理。个性化产品的生产周期非常短,而且每件产品都不一样,所以即时和动态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信息化的整合和改造,我在市场上也做了调研,还没有找到一种集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基本上都要通过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做自己的集成商。

我们进行了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工作之后,下一步想做标准化的工作。这也是我们联合中国服装协会在做的工作,即建立一个智能制造的评价体系,具体到生产企业,就体现在对工艺、工序、工时的要求。具体到做互联网定制的品牌企业,就要对服务方面有所要求。在产品上也会建立相应的标准。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企业参观。我们通过技术研究,为很多新兴互联网定制品牌提供服务,不知不觉地,也建设起来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上游是互联网定制品牌,协同众多周边小工厂,包括做批量生产的,和做定制的,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我们的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软硬件的引进和技术的研发。我认为国有企业也有义乌和责任搭建一个平台,进行技术分享和相关的培训。

我们做了成像和取值的研究。测的是成衣尺寸,但如何规范消费者的动作,以得到关键部位的尺寸还在探索中。比如说胸部,会有一个比较紧的胸带,让胸围比较满意的体现出来。要给客户做适合他的版型,而不一定要根据他的尺寸来做。比如有的客户很瘦,但希望不要显得那么单薄,那我们就不会完全按照他的尺寸来。

广州一家叫恩秀的科技公司,做的是面对真人的试衣。他们在这一块做得比较好,也用的红外和真正的摄像头,采集人的影像和动作。我就想把我们的成像技术和他们结合起来,达到真人不一定符合尺寸的试衣之后,直接下单,后台进行生产,进行虚拟的试穿。但他们后来转型了,所以这个合作就没有进行下去。

虚拟展示这一点,我们一直都有在跟进,但是没有实质的开展。我们也问过很多互联网定制品牌,虚拟试衣是锦上添花的一个东西。企业需要对此投入很大,但有多少消费者会为此买单就不一定了。 



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智能制造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需要服装领域的人才,也需要数学、逻辑、信息化的人才。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说,做智能制造也许都会力不从心,但无论做什么,核心始终是产品、服务和人才。 上一次也提到上海的两个建设目标:在十三五的规划中,上海将建立一批模式创新的,试点性的,国际一流的智能工厂;上海将培育一批重点行业的,系统、集成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做技术的输出。


延伸阅读:

冷芸时尚 | 中国服装企业转型之困

冷芸时尚 | 中国服装业的诸侯割据

冷芸时尚 | 时尚业需要一场巨大的变革


关于冷芸: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阅读本人获奖作品《时装买手实用手册》。


冷芸,博士,其研究领域主要为中西时装体系对比。 服装商业顾问及时尚撰稿人。其撰稿媒体包括《周末画报》,搜狐时尚,及《BoF时装商业评论》。其培训合作企业则包括唯品会,康泰纳仕时尚培训中心等。2013-14年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访问学者;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获得者;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时装营销管理硕士。曾就职于耐克、百丽及利丰集团。所从事的工作包括零售、销售、运营、产品开发、商品管理、市场拓展及总经理等职务。主要著作《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时装买手实用手册》。


冷芸目前也开设了3个线上课程:买手;新人职业生涯规划;服装创业者课堂。更多详情,可以关注本人知乎专栏;微信平台或者博客。


联系方式


知乎:冷芸时尚

微博:冷芸时尚

微信平台:冷芸

值乎:Christine Tsui

赤兔: 冷芸

分答:冷芸时尚

喜马拉雅:冷芸时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