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作课系列公益讲座 | 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 【第六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苹果树下学校 Author 苹果老师
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
第
六
讲
名家写作课系列公益讲座
寒假公益讲堂
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
-第六讲-
给旧作文来次重装修
修改作文四步法
《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
推荐指数:★★★★★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苹果树下,老师会认真修改孩子交上来的每一篇初稿,会花整整一节课进行点评,目的就是要给到孩子专业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认真修改,让习作得以第二次提升。
是的,我们经常对孩子们说,如果写完就了事,其实很难说会有什么进步,哪怕你写得再多。
那究竟该如何修改作文呢?今天我教给大家四步法,这四步只要你认真践行,它可以成为你随身的指导老师,一辈子都用得着。
第一步:规范化
先通看一遍初稿,修改错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如果分段不合理,也需要调整。你想想,如果一篇文章,错字病句满篇,多影响别人阅读呀,这样的文章就像是一条满是石子的小路,走起来磕磕绊绊,让人读着很不流畅。要把这一步做好,非常考验小朋友的语文基本功,基础扎实的孩子,就不容易写错字,写病句,标点符号也合乎规范。
第二步:具体化
具体,就是要加细节,这篇习作,你要表达什么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哪些是该重点写的,就做加法,而那些和中心无关的语句和事例,自然要砍掉,这是做减法。不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更多的是要做加法,如果事例不够,细节不够,文章就会显得不够饱满。
有一次,我看了孩子们写的初稿《偷摸……》,这篇习作的训练重点是心理描写。可是,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就只是在记叙整个事情的过程,对动作、语言还算有一定的描写,但心理描写几乎没有涉及。全班二十个孩子,其中十二个孩子在这个部分非常欠缺,六个孩子有一些心理描写,但并不出彩;剩下的两个孩子细节描写还有硬伤,事情阐述得很不清楚。我在课上逐一做了指导,比如飞羽同学的选材是写他偷摸去老师办公室看试卷上的分数,他知道这事儿要被发现后,是会受到惩罚的,可又忍不住想要去看,所以他应该在文中加上内心的挣扎。
这是飞羽同学修改后加入的一段:
办公室里静得让人害怕,还有一股寒气,使本身就紧张的我不敢再往里走,真想逃回教室。“不行!”我对自己说,“你已经进来了,跳一次水和十次水都一样,都是跳水。”可是,我每走一步,心里都要纠结一阵。那些文具也好像在注视着我这个小偷。我好想退缩……
而蕊伊同学的选材是这么一件事,自己喜欢写作,随时都在写,妈妈怕她太过痴迷,影响其他课程,不让带作文本到学校,小作者又很想偷偷把作文本放进书包,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后还是选择了不这样做。在初稿里,小作者就没有写出将作文本偷放书包时内心的挣扎。修改时,她加入了一段内心独白——
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放弃。你把妈妈支开,不就是为了这么做吗?我期待着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但这种不安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浓了。妈妈那么信任我,在我找理由支开她时,她什么也不怀疑,马上就走了。况且她不让我带也是为了我好。上次数学考试,我连平均分都没上,照这么发展下去,肯定上不了理想的中学。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辜负她呢?
你看,两位同学都根据主题的需要,加入了一些细节,让习作更加饱满了。
第三步:美化
我常把写作比作是一次琢玉之旅。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一块玉要被雕琢成艺术品,先要被找到吧,找玉,就是寻找好的素材,拿到这个素材,再构思,可以呈现什么样的主题,是雕成一朵玫瑰还是一朵白菜,然后再思考怎么造型,这就是文章的结构,最后还需要打磨抛光。而美化这一步,就是打磨的过程,非常关键。哪些地方需要再打磨呢?题目、开头、过渡、结尾,还有个别关键的词句以及重要的细节描写等等。
就拿《偷摸……》这篇习作的题目来说,凡是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表述有问题的,不具吸引力的,都需要改一改。
有个孩子写的是趁妈妈还未下班回家,偷看电视。原题目是《偷看电视记》,就不如改为《电视的诱惑》;而《偷偷摸摸吃饼干》这个题目,也显得普通,不如改为《饼干的香味》;把《不听老妈话的后果》改为《不听老妈言,吃亏在眼前》就更具吸引力了。
开头结尾也是修改的重点。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关于结尾,名家也多有论述。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高明的写作者会很珍惜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
在这里,我特别想分享关于好结尾的一段描述,这段文字很优美,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好多种结尾的方式——
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可以卒章显志,出奇制胜;可以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还是以前面提到的《偷摸……》为例。我给了孩子们一些结尾的方法,比如提问法。有个孩子是这样结尾的:“偷吃糖不好,我再也不敢偷吃糖了”。这个结尾显得过于突兀,不够自然。我们建议他做了这样的修改:
偷吃糖不好,我真的以后就不敢再偷吃了吗?我想我还真不敢给出肯定的回答。唉,有什么办法呢,成长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后悔”中度过,然后慢慢长大,留下的就是这些有趣的记忆吧。
还有反思法。比如有个孩子的习作《文具袋后的小动作》(在课上偷写作业)是这样结尾的:
我以后再也不会干这样的事了,即使很想,也必须得忍住。
修改后是这样:
事后想想,自己也挺愚蠢。为了抢一点时间,错过了老师的讲解,反倒掌握不了知识点,作业更费力,真是得不偿失呢!
结尾的方式很多,留白法、点题法、 设问法等等,我们就不逐一举例了。总之,你的文字驾驭能力越强,文学素养越深厚,你能找到的打磨点就越多,文章就会改得越来越好。
第四步:誊抄
完成了前面三步后,我估计你的初稿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一片红了,这个时候,再通读修改后的全文,做最后的完善,就可以认真誊抄到定稿本上了。
如果每一次初稿写完后,孩子们都能按照这四步来进行认真修改,你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这种进步会让你自己都感到惊讶。苹果老师自己的习惯是,每写完一篇文章,我会故意放上几天,然后再拿出来修改,改完后,我会大声读一次,或者读给家人听,让他们也提提意见,如果自己反复修改也不是很满意,我可能会重新选材另写一篇。
今天,你们就拿出以前写的一篇习作,给它来一次重装修,看看是否能焕发新的光彩!
另外,我还想和爸爸妈妈们说几句。
作文刚起步的孩子,我们不能“高标准严要求”,什么选材要独特啦,文笔要流畅啦,条理要清晰啦,倘若严格按照好作文的标准,恐怕你很难看到一篇令人满意的习作。“鸡蛋里挑骨头”,是说人的挑剔,如果把这个骨头看作是作文的某个亮点,就真的需要家长带着爱去发现了。再糟糕的习作,都能挑出优点,一个很准确的词语、一句漂亮的比喻、真实的表达、特别的结构等等。表扬不能带半点敷衍,要指出具体值得表扬的地方,比如:“‘迫不及待’这个词用得很好,写出了你着急的心情。”“你居然把太阳比作红色的闹钟,催促着人们去工作,这个比喻很新鲜,你太有创意了!”“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够长,但非常真实,总—分—总的结构也很好,我们来想想如果把中间那段扩充一下,就更完美啦!”……有针对性地赞美,能使孩子信服,并且强化了他在这一方面的优势。
有些孩子作文基础弱,写出来的作文自己都觉得见不得人,够难过的了,父母就不能再雪上加霜。孩子需要的是帮助而非指责。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试着帮孩子改改,有时候仅仅是改动一两个词句,他的作文就会“焕然一新”。
我在今天的公众号文稿里,会放一篇我做的批改,并和原稿进行对比,让大家知道,不要轻易否认孩子的习作,我们要用心去呵护孩子的写作自信。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明天是这次公益讲座的最后一讲,我们来畅想一下,春暖花开,疫情结束,我们可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了,那么游记该如何写呢?我们明天来聊聊。
附录:
不要对这样的文章说不
作为一名写作老师,什么样的作文我都见过。遇到精彩的,不禁拍案叫绝;遇到糟糕的,偶尔也难以控制情绪。但老师的这一支判官笔啊,不能太率性,落笔要慎重。有时一个大红叉,一句激烈的评语,就可能使孩子永远失去写作的自信。
睿睿是我的学生,读五年级了,起步晚,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差,写作水平还比不上三年级的孩子。一提写作,孩子就满脸愁容。对这样的孩子,我一直小心呵护着他的写作信心。
有一次,睿睿写了一篇《我和小曾》的作文。说实话,拿到这篇文章,面对一堆错字和标点,表达重复,用语平淡,我真有点抓狂。
这是睿睿的原稿——
我和小曾
在四年前,小曾她是我们的同学,后来,又因为她家离学校太远了,又转学了。她的个子很矮,但是,她说英语可以和高一的一起上课,还可以和老外直接对话。
有一天,我到她们家去玩,我们就在花园里玩,我和她一起走过一个秘密通道,我们又去了另一个花园里。当里,那里正在修房子,然后,我们就说:“物管来了!”说了后我们就一起躲在一个地方,看见修房子的工人都跑出来迎接物管,结果,她们一看,物管来都没来,然后,修房子的工人们破口大骂,而我和小曾在一旁偷偷的笑了。然后,我们又去了游泳池,那里面没有水,我们又跳下去玩,突然,小曾说:“物管来了!”于是,我被吓死了,我立刻就爬了上来,我发现物管没有来,我就很生气,说:“你不要在吓我了吗。”
又有一次,我在河道上玩,我们俩又一起讲故事,鬼故事,一人讲一个,吓的我们都不敢在黑的地方躲了。
若是从前,面对这么一篇让我味同嚼蜡的习作,心情烦躁的我可能直接批个“重写”二字,扔在一边再也不愿多看一眼。但一想到睿睿小心翼翼的样子,我真的不想让他受伤。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的作文到底有多不堪,让我们全盘否定?能否找到一些亮点,尽量在原文上做修改,化“腐朽”为“神奇”?
于是,我静下心来,做了一次耐心的尝试。
这是我的修改稿——
我和小曾
(删:在)四年前,小曾(删:她)是我们的同学,(,改成。)后来,(删:又)因为她家离学校太远了,又转学了。(删这句,因为跟后文无关——她的个子很矮,但是,她说英语可以和高一的一起上课,还可以和老外直接对话。)(加一句:不过,我们一直有联系,还常在一起玩)(旁批:对比读一下,看看老师为什么会删一些地方,找找语感。)
有一天,我到她们家去玩,我们(把“就在”改为“来到”)花园里玩,我和她一起走过一个秘密通道,(删掉:我们)又去了另一个花园里。(“当里”改成“当时”或者删掉),那里正在修房子,(删掉:然后),我们(加:突发奇想,吼了一声)(删掉:就说):“物管来了!”(删掉“说了后”改成“然后”)我们就一起躲在一个地方,看见修房子的工人都跑出来迎接物管,结果,她们一看(把这句改成“结果一看”),物管来都没来(“来都没来”太口语化了,直接写成“物管没来。”),(删掉:然后,)修房子的工人们(这句改为:发现上当的工人们)破口大骂,而我和小曾在一旁偷偷的(改“的”为“地”)笑了。(这里可以另起一段)然后,(旁批:你太喜欢用“然后”和“又”,这里可把“然后”改为“后来”)(提行另起一段)我们又去了游泳池,那里面没有水,我们又跳下去玩,(加:完全无视旁边的警示。)突然,小曾说:“物管来了!”于是,(删掉:我被吓死了,)我(加:吓得)立刻就爬了上来,(加:溜到一旁的树丛边躲起来,等了好一会儿,)我发现物管没有来,(加:才知道上了小曾的当)我(删:就)很生气,说:“你不要在(“在”改成“再”)吓我了吗(“吗”改成“嘛”)。”(加:小曾呢,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笑啊笑。)
又有一次,(删掉:我在河道上玩,)我们俩(“又”改成“在”)一起讲(删掉故事,)鬼故事,一人讲一个,(加:最后)吓(“的”改成“得”)我们都不敢在黑的地方躲了。
(建议加一个结尾:我和小曾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伴随着这些趣事、糗事,我们一起慢慢长大了……)
这是修改以后的作文——
四年前,小曾是我的同学,后来因为她家离学校太远了,转学了。不过,我们一直有联系,还常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我到她家去玩。我们来到花园里玩,我和她一起走过一个秘密通道,又去了另一个花园。那里正在修房子,我们突发奇想,吼了一声:“物管来了!”就躲在一个地方,看见修房子的工人都跑出来迎接物管,结果一看,物管没来。发现上当的工人们破口大骂,而我和小曾却在一旁偷偷地笑了。后来,我们又去了游泳池,里面没有水,我们就跳下去玩,完全无视旁边的警示。突然,小曾说:“物管来了!”我吓得立刻爬了上来,溜到一旁的树丛边躲起来,等了好一会儿,发现物管没有来,才知道上了小曾的当,我很生气,说:“你不要再吓我了嘛!”小曾呢,却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笑啊笑。又有一次,我们俩在一起讲鬼故事,一人讲一个,最后吓得我们都不敢在黑的地方躲了。我和小曾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伴随着这些趣事、糗事,我们一起慢慢长大了……
这么一改,没伤筋动骨,只是把语句改通顺了,加了个结尾。整个文章娓娓道来,写出了小作者的童年回忆,伴着轻音乐朗读,还真有点大家散文的风范呢!
我特别感谢女儿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作文,她从不吝惜赞美:“涵儿的描写功力超凡,你的文中常常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美词句。”“涵儿,不愧是写作高手。与众不同的作文总会诞生于你的小手。作家就是这样长成的!”“好选材!文章清新脱俗,风格别致,好!”尤其是一二年级,尽管女儿的作文写得非常稚嫩,却得到老师的许多鼓励,得分不是100分,而是1000分,5000分,还盖着“日记大王”“写作高手”等各样印章,老师的赏识给了女儿莫大的鼓励,每周她是盼着写周末日记,就连我们家长也盼着看老师的批语呢。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美国老师的一种做法,家长可以借鉴。对低年级孩子作文上满篇的错字错句不要圈出来。他们的理念是,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顾了这个就不能顾那个。而当务之急,是鼓励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错字早晚能纠正,不能为此打消孩子的表达兴趣和勇气。
(本附录摘自苹果老师的《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第二章)
作者介绍
伍 苹
“苹果树下”教育培训学校校长
全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名师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导师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四川省赛区决赛评委
著有《父母是最好的作文老师》
《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等
编著有诗集《萌动的小苹果》
往期文章回顾
引领少年儿童追求真善美
小朋友的大朋友
搜索“hnshaoer”关注我们